入朝前夕,毛主席听取林帅建议:换掉13兵团主将!两年后才知高明

野史记录 2023-11-20 14:24:00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李承晚临时拼凑出来的南韩部队,战斗力显然经不起实战的考验,在朝鲜人民军的进攻中迅速溃败。

决断

与此同时,得知朝鲜人民军捷报频传的毛主席却高兴不起来,因为毛主席看问题素来高瞻远瞩,能够看透事情的本质。在毛主席看来,这样的胜利恐怕只是暂时的,一直虎视眈眈的美军,不可能对李承晚部被歼灭而坐视不理,极有可能会亲自下场。

正因为毛主席有这种高瞻远瞩的判断,所以早就开始着手准备派兵入朝作战,实现“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战略目标。按照中央军委最初的计划,将国防机动部队第13兵团定为第一批进入朝鲜的部队,司令员则由四野猛将黄永胜来担任。

黄永胜是四野的战将,又曾经担任过第13兵团司令员,这是中央决定由黄永胜出任志愿军第13兵团主将的原因。没想到的是,第13兵团准备从东北入朝的前夕,林帅和罗帅,以及刘亚楼将军却齐齐发声,主张更换第13兵团主将,由邓华接替。

临阵换将,这是自古以来公认的兵家大忌。但问题在于,提出换将建议的这三位,在用兵之道上具有很大的发言权。而且,黄永胜本来就是四野的干将,若是其他人提出换将的建议或许不好,但这三位提出换将建议,却又令人不敢轻易质疑。

最终,中央军委充分考虑了这三位提出的换将建议,毛主席亲自拍板,采纳了这个建议。就这样,大战前夕的一次换将,在短时间内完成。

如此做法,难道不是犯了兵家大忌吗?其实不然,无论是提出换将建议的几个人,还是毛主席,无不是身经百战,一路从枪林弹雨中走来。

理由

一场大战的将领任命,与这场大战的胜败息息相关,临阵换将固然有弊端,但墨守成规也是用兵之道,反倒是根据战局灵活多变才是正道。最重要的是,无论是四野的几位首长,还是最终采纳建议的毛主席,他们提出临阵换将的建议和采纳换将建议的决定,都有着非常充分的理由。

第一,在我军的革命队伍之中,不少将军都是从劳苦大众中脱颖而出的,他们有着最坚定的革命信仰,钢铁般的革命意志,但不能否认的是,许多这类出身的将军,擅长带兵打仗,但在文化知识方面是有欠缺的。

邓华将军则刚好相反,他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好学,学识广泛,即便着眼当时的知识分子圈层,以邓华的才学也足以排名前列,这是邓华与其他将军不同的地方,他更像是一位儒将,与黄永胜指挥作战时的刚猛风格恰好相反。

如果非要寻一位古代历史中与邓华相近的将领,笔者以为周瑜颇为贴切,两人都属于那种能文能武的全才。而且,志愿军司令员由彭德怀担任,彭德怀脾气火爆,带兵打仗的风格也是走刚猛一路,由邓华与之搭档,两者正好相辅相成;

第二,毛主席对邓华的才华很了解,两人曾并肩走过一段艰难的长征路。所以,大战前夕用邓华替换黄永胜之举,可谓是用心良苦。这里面其实有一个问题,如果真是单纯想换掉黄永胜,可以代替的人选简直太多了,为什么是邓华呢?

因为这次临阵换将,目的根本不是为了换掉黄永胜,只是从大局考虑,换一个更合适的人选,而邓华就是这个人选。邓华的特别之处,不仅仅只是肚子里的墨水多,最重要的是他在率部解放海南岛时,曾面对过薛岳部海陆空立体作战,有现代化部队作战经验。

美国是当时的世界头号强国,美国军队的战斗力有目共睹,在武器装备全都落后,又基本丧失制空权的情况下,如何才能指挥志愿军战胜这支现代化军队?这份交战经验很重要,四野的三位信任他,毛主席也认可他,这才定了邓华。

决胜朝鲜

其实,抗美援朝从志愿军入朝前期就已经开始了斗争,只不过是没有硝烟的斗争罢了。在战前准备期间,邓华每天合眼的时间极少,他不想打没有准备的仗。随着洪学智、解方等邓华的老部下调来第13兵团,邓华的准备工作也就接近了尾声。

为了能让志愿军秘密入朝,打“联合国军”一个措手不及,入朝之前对部队里的国民党特务摸排的一清二楚,在志愿军进入朝鲜的前一刻,整个兵团进行了一次集体消灭特务行动,硬是在26万部队行动前,没给任何一个敌特传出消息的机会,这才创造了秘密入朝的奇迹。

志愿军入朝之前,邓华还提出了十万部队率先入朝兵力不足的问题,因为“联合国军”当时在三八线以北就已经超过13万兵力,若不能形成优势兵力,即便秘密入朝的情况下,也很难扩大战果。最终,志愿军首批入朝的兵力才从计划的10万左右,变为26万,入朝便取得了大胜。

彭德怀与邓华接触以后,对邓华的评价很高,他称邓华“有头脑、有眼光,考虑问题很周到。”正因为如此,彭德怀建立志愿军指挥机关时,直接以第13兵团的指挥机关为基础,有任命邓华为第一副司令员。

第四次战役结束以后,已经稳住阵脚的美军开始准备实施反扑计划,打算复制“仁川登陆”作战,再次利用海军登陆,破坏朝鲜战场格局。

为了打破敌人的这个阴谋,志愿军采取了两个策略,一个是迅速发起第五次战役,一个是在可登陆区域加强戒备,令敌人知难而退。

但邓华对于第五次战役的打法,其实是有不同想法的,他打算故意将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放过三八线,再以穿插迂回的方式分割敌人,围而歼之。这样的打法有一个好处,避免了向敌人纵深穿插,又能缩短补给线,可以减轻志愿军作战压力。

彭德怀看了邓华的作战思路以后,对这种打法有些担忧,因为“联合国军”是现代化部队,机械化程度很高,机动性非常强,一旦放过三八线来大,虽然有地形限制,但敌军横冲直撞之下,很难掌控,战局容易失控。

因此,第五次战役仍然是按照彭德怀制定的作战计划展开,但此次战役有得有失,并没能完全实现彭德怀对此战的期待,交战双方重新回到了对峙局面。

事实上,在第五次战役结束以后,第六次战役就蓄势待发了,这次战役一旦发起,必然又会是一次大规模战役,但邓华对发起第六次战役始终持反对态度。

邓华的考虑是,由于双方在三八线对峙的时间较长,“联合国军”阵地已经稳固,若此时发起大规模进攻,对我军不利。而且,朝鲜占据三八线以北的土地,完全可以满足生存的条件,即便是长期对峙下去,也有足够的资本,不应该在这样的情况下继续冒险。

毛主席充分考虑了邓华的建议,志愿军最终没有发起第六次战役,战略方向也从战略进攻逐步进入战略防守,并采取了著名的“零敲牛皮糖”战术,对来犯之敌进行了有效的打击。仅在夏季防御中,志愿军就歼敌高达23万,足可见当时策略的正确性。

两年以后,彭德怀因为身体原因离开朝鲜战场,志愿军总司令及政委的职务空了出来,必须尽快有人接手才行。毛主席有意让邓华统领全局,邓华为人谦逊,得知毛主席的想法后,专门给毛主席去了一封电报表明态度,希望由粟裕接任志愿军总司令,他愿意去兵团继续历练。

毛主席自然不会轻易改变主意,这样的情况与两年前临阵换将时差不多,毛主席依旧相信自己的眼光,将百万大军的指挥权果断交给邓华。而邓华也没让毛主席失望,接任志愿军的指挥权以后,捷报频传,令敌人胆寒!

75 阅读:38105
评论列表
  • 2023-12-08 23:41

    邓将军威武!

  • 2023-12-15 17:57

    一代战神!

  • 2023-12-18 23:58

    彭老总世界名帅 !

  • 2024-01-21 13:39

    番号对换,邓华十五兵团原班人马,同时带走了十三兵团两个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