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包括古塔、城墙在内,全部用脚手架施工。脚手架发展很早,在战国时期建设土墙的城墙时即用脚手架。从河南一些古城墙中可以看出古代建筑的脚手架的痕迹,在一些墙体中尚保存着脚手架插杆洞眼,洞眼里存有木杆的遗留物,而洞眼距离就是杆距,正好如同人体的高度,这样,在架子上施跳板,板上供人行走施工、运料等。古代城墙、土墙(包括万里长城),全都用插杆脚手架施工,这是根据墙壁上的洞眼分析出来的。
至于平房、楼阁、佛殿、大堂、经堂等大型殿堂的施工也都用脚手架,但这种脚手架为顶杆式脚手架。脚手架用在屋檐施工时,架子本身再绑扎外插杆,外挑杆,杆子随墙往上插,这样才能对屋檐顶予以施工。
关于中国古代的砖石塔,高度一般在30多米,最高的达到80米,对这样高度的塔进行施工,仍靠脚手架施工。因为在砖塔的塔身上都有方形洞眼,大小在10厘米×15厘米左右,洞眼遍布塔身,每层每面4个或6个,砖塔修建完毕时,将洞眼用砖塞住,而砖体塔与堵塞砖,不是一个整体,时间一久,这个堵塞砖必然脱落,因为露出原来的插杆洞眼。我们根据插杆洞眼来分析脚手架的结构方法,完全可以推测出原来施工的脚手架的图样。
修塔的脚手架分为两种:一种为插杆单排式。每面的立杆只有一排,一头绑入插杆,另一端插入洞眼,这样就能固定了,层层都是如此。另外一种为顶杆式。不过,顶杆式的脚手架要使用双排立杆,一排贴于墙壁表面,一排独立,这样也可以施工。
过去有人讲,高塔施工采用堆土法。建一层塔,堆一层土,建造13层塔,就堆土13层,如建52米的高塔,那么要堆52米长宽高的土台,试想,塔建成时,再剥去土,这要有25万立方米的土,去何处找?又如何运输?这种建塔方式是没有根据的。
在大的佛殿内部再建塔,也可以说是房子里的塔,叫做“内塔”。浙江宁波天童寺阿育大殿之内确有阿育王塔(舍利塔)来供奉舍利,表示对塔的尊敬,也可以说是对佛的尊敬,所以将塔建于殿内。五台山、九华山寺院均有这种情况,在大雄宝殿里再做木结构佛塔,这也是有很多的例子的。在建筑之中再做建筑,是表示对佛的一种真诚敬仰,这在建筑上名曰"佛道帐,宋代的一部建筑专著《营造法式》中就有这项内容。佛道帐是用木结构做出来的,安装在大雄宝殿里,这样就对佛的敬仰更加隆重与尊重,从而达到进一步敬佛、礼佛的方式。其实就是用木材经过能工巧匠做出的小建筑模型,把它安放在佛殿里。
还有佛殿里再建造小型佛殿,小型佛殿1至3座或1至7座,如山西应县净土寺的大雄宝殿建造的天宫楼阁,有正殿、配殿、廊子等,都做得十分华丽。中国的佛寺、庙宇常常这样做,这叫做“殿内塔”“殿内龛”“殿内仙山楼阁”等。而有的寺庙大殿之中还做塑璧鳌山,其中山水树木、亭台楼阁及各种房屋甚多。
天宫阁楼
文:中国建筑知识一点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