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被审议通过;意见指出,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实施城中村改造是改善民生、扩大内需、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大对城中村改造的政策支持,积极创新改造模式,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努力发展各种新业态,实现可持续运营。
恍惚间,仿佛又回到了2015年,那个货币棚改制的年代;但是,最新的“城中村”改造与那时候的神来之笔,还是有很多区别的。
城市局限
在文件中提到了城市的范围:在超大、特大城市内;这一次,超大特大城市,成了最大受益者。
目前全国的超大特大城市只有21个,包括7个超大城市、14个特大城市,属于第一梯队。
超大城市: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成都、天津
(按照人口总量而言,城区人口超过1000万的视为超大城市;超过500万的视为特大城市)
超大、特大城市多数都属于经济强市,人口众多;不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发展不断外扩;而在城央内部就形成了大量了“棚户区”、“城中村”等。
空间逼仄、生活不便等,都是这些城中村的弊端;上海之前的二级旧里甚至还要天天拎着痰盂跑上跑下;共用一个厨房也是很普遍的事;随着旧改的不断进行,相关的民生问题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因此,在超大特大城市推进城中村改造,既有通过固投拉动经济的短期考;也能提升民生水平、拉大城市框架、为城市发展腾挪更多发展空间的长期考虑。
新政策之下,对这些一线城市是很大的利好。
货币棚改制
2005年,国家出台《关于推进东北地区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开始大规模进行棚户区改造工作。
前期主要以实物安置为主,各省市棚改以实物置换为主,也即拆棚户区的房子,给棚户区居民房子安置。
2014年后开始推进货币化安置,给拆迁户补偿现金,人们拿到钱再去开发商那里买房子。
货币棚改大力推进始于2015年;2015年6月,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城镇棚户区建设有关工作的意见》,将棚改补偿模式由实物货币安置转向货币安置优先,棚改由1.0进入2.0。
在于补偿模式由实物安置和货币安置并重转向货币化安置优先。
货币棚改制的好处有哪些:首先,有助于市场经济的流通,推动新房去库存,同时推动上下游产业的消费。
此外,还能推动地方城市土地回收,进行新一轮挂拍,增加地方政府的卖地收入,推动城市建设,同时降低债务。
棚改区拆了,拿到资金的棚改户产生了大量的居住需求,流向新房和二手房市场;
货币棚改力度越大,产生的需求就越大,需求推动下,库存消化了,房价也有了依托。
在2016年-2021年这段时间里,房价的涨幅有多少,吃到这波红利的人自己心里有数。
区别
这次的新政与2015年的货币棚改制区别在哪里?
“城中村改造”范围:以前的棚改是全国范围的,但是随着人口红利的结束,超大、特大城市才能吸纳人口,获得改造的机会。
“新城施政,鼓励民间资本”
和以前的旧改是开发商牵头不一样,这一次的主体是地方,鼓励民间资本加入。
不同城市会根据自身情况去执行。
除此之外,这次的城中村改造中还有保障房的任务发展各种业态,展望未来的长期可持续运营。
当然,类似于上海这种超大的一线城市,城中村改造也有问题;土地成本十分高昂,很多地方上面不是不想拆,是拆不起,用传统的拆迁模式,推进非常难。
另外,黄浦、虹口的区域有很多的二级旧里,最近几年也更新的差不多了,现在是杨浦东外滩板块,接下来的城中村改造体量是多少;
拆迁的规模也要合理控制,超过市场承受能力也只是事倍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