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推瓦村:海拔五千米,只有43户人家,平均寿命仅45岁!

了了娱乐谈 2024-10-24 03:50:56

位于世界屋脊深处,有一个被誉为“天堂入口”的地方,那就是推瓦村。当旅游博主燕和她的同伴们踏上这片海拔5070米的土地时,他们未曾想到这里的一切竟是如此地令人震撼。

入住了号称是世界海拔最高的5070酒店,280元一晚的标间虽然算不上豪华,但是却配备了在这个海拔高度极其重要的氧气设备。

从酒店的窗户看出去,普莫雍措湖的蓝色纯净无瑕,仿佛比天空还要蓝。然而,在下一个瞬间,突然之间,乳白色的雪花纷飞,把湖泊都掩盖住了——这就是这个地方夏天的戏剧性变化。

燕站在窗前,看着湖面上嬉戏的海鸥,随手撒下的葡萄干吸引了鸟儿的注意力,欢快地觅食起来。但仅仅是这个简单的动作,在这稀薄的空气中都让人感到呼吸困难。

午餐时分,当地的特色蛋炒饭被认为是珍贵如鲍鱼,加上热气腾腾的砂锅鸡汤,让远道而来的客人们感受到满满的热情好客。

这里的美是被极端环境衬托出来的。推瓦村的天气变化多端,一天之内可能会出现晴空万里、雷电交加、细雨绵绵和纷飞的雪。

在极端天气下的这个地方,景色美不胜收,让每一个到访者都忍不住惊叹:湖水清澈见底,阳光下熠熠生辉,宛如万山丛中的一枚璀璨宝石;远处的库拉岗日神山正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湖水、雪山的颜色交相辉映,宛如仙境。

然而,正如当地人所言,这里被称为“身体的地狱,眼睛的天堂”。空气中含氧量仅为平原地区的一半,紫外线强度极高,这样的环境使得每一次呼吸都变得格外珍贵。

然而,正是在这样的极限环境中,一个让人难以置信的村落,却依然延续了上千年的生命力。

美丽的背后,隐藏着关于坚守与挣扎的动人故事。故事的起源可追溯至久远的过去......

在被誉为"天堂入口"的土地上,生活着43户共不到160位村民。这些数字的背后隐藏着一个令人心痛的现实:这里的平均寿命只有45岁。

常年生活在海拔5070米的高度,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还不到平原地区的一半,几乎触及了人类生存的极限。

在过去的几年里,政府多次前往推瓦村,为了说服村民们搬到条件更好的地方生活。他们为村民们描绘了更美好的生活蓝图,并规划了他们的新家园。

然而,村民们对我的好意总是委婉地谢绝。在他们看来,“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他们觉得这片承载着祖辈记忆的土地值得用一生去守护。

2006年是推瓦村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村里在这一年终于通了电,现代化的照明设备取代了昏暗的油灯,电视机让这个远离尘嚣的村落与外界有了联系,电饭煲等小家电的使用使生活变得稍微便利了一些。

推瓦村的村民曾经无法想象,在平原地区司空见惯的物品会是他们遥不可及的奢侈品。

通电后,村子的巨大变化逐渐显露出来。政府为推瓦村建造了一排排崭新的房屋,让村民们享受到了美丽的"湖景房"。虽然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推瓦村的村民们却依然坚守祖辈流传的生活方式。

当你在村里漫步时,你一定能看到村民们坚持使用祖辈的传统手艺制作羊毛制品,他们也像他们的祖先一样虔诚地在寺庙里转经祈福,并且始终坚守着这片高原圣土。

推瓦村村民的坚守,既是对土地的眷恋,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他们面临极端的自然环境和有限的寿命,还是选择坚守在这里,以自己的方式展现"安居乐业"的真谛。

在推瓦村的日常生活中,最让人震惊的就是村民们世世代代传下来的"冰上转场"传统。每年冬天,当普莫雍措湖面被完全冰封,这里的人们就会开始一项延续了上千年的壮举。

他们提前准备了大量的牛粪灰,在冰面上撒出了一条特殊的"引路径",使牛羊能够安全地在光滑的冰面上行走。

湖心那个形似巨龟的小岛上长出了羊群爱吃的青草,这不是偶然的产物。村民们把年幼体弱的牲畜先送到岛上,然后再去迎接大部队的牛羊。

直到藏历新年前夕,他们才会把牛羊赶到岸上,迎接新年的到来。这种特殊的转场方式,既保证了牲畜的越冬需求,也体现了高原人民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智慧。

村里的男女分工非常明确,几乎每家每户都有属于自己的纺织机。女性负责将羊毛捻成丝线,男性则专注于编织牦牛线。这样的分工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让劳动变得更轻松,也使得家庭生活更加和谐。

用这种方式,村民们自给自足,织出御寒的衣物和保暖的毛毯。

让人更加惊讶的是,推瓦村至今仍然保留着中国早期的公社制度。包括捡到的牛粪都会按照统一的分配原则,这种资源共享的传统使得整个村庄更像一个紧密相连的大家庭。

这片贫瘠的高原上,村民们用最朴实的方式阐释了团结互助的真谛。

这些生活方式虽然看似简单,却蕴含了推瓦村人在极端环境下生存的智慧结晶。他们的生活虽然原始,但却体现了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珍视。

在推瓦村的制高点上,耸立着一座有着500年历史的推瓦古寺,这座悬崖古寺不仅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寺庙,更是村民们精神寄托的中心。

虽然寺庙面积不大,但却处处可见精美绝伦的佛教壁画。三面墙上整齐摆放的经书,仿佛见证着信仰的力量。虽然寺庙对外免费开放,但对于拍摄佛像,却有着严格的禁忌。

这种细致入微的禁忌,表现出村民们对信仰的虔诚与尊重。

虽然普莫雍措湖中的鱼类肥美,但村民们从不吃这些鱼。这一方面是因为他们不忍心伤害小生命,另一方面也与当地的水葬传统关系密切:他们觉得吃鱼就相当于侵犯死者的遗体。

在村民们的信仰中,不食用湖中的鱼是为了让逝去的亲人能更快地到达天堂。这种看似简单的戒律,实则包含着对生命的敬畏和对亡者的深情。

每日清晨,你会看到村民们虔诚地在寺庙周围转经。这种行为不仅是对信仰的表达,更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

他们以最朴实的方式维护寺庙,保护这片精神家园。在这个海拔五千多米的地方,信仰虽然稀薄,却如同空气一样支撑着每个人的生命。

对于推瓦村的村民来说,他们的信仰和传统已经深深地融入了血脉中。他们以虔诚的心守护着古老的传统,用实际行动传承着祖辈的智慧。

这里的每一砖每一瓦,每一草每一木,都积淀了千百年来的文化底蕴,承载着古老而独特的历史韵味。

如今的推瓦村正在经历一场静悄悄的蜕变。新建的“湖景房”让村民们不再生活在世代居住的老屋里,而是住进了更舒适的新居。

从窗前望去,普莫雍措的碧波与远处的雪山相互映衬,美不胜收。然而在过去,如此美景只有游客的照片才能记录。

旅游业的发展为这个乡村注入了新的活力,位于世界之巅的5070酒店不仅为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也让更多人有机会亲身体验这里独特的魅力。

村里的小店以低廉的价格销售着5块钱一包的泡面和各种零食饮料,尽管价格出乎意料的低,却见证了村民们与外部世界的联系。

推瓦村处处交织着现代化和传统。村民们虽然依旧在坚持纺织和转经的传统活计,但也逐渐享受到了电视和电饭煲带给他们的便利;他们尽管坚持着"冰上转场"的古老智慧,但同时也积极地学习接待游客的新技能。

这种变化并没有冲散传统的底蕴,反而让这个村落焕发出新的生机。

尽管面对着现代文明的诱惑,新一代的推瓦村村民仍然选择留下,他们深知推瓦村的独特之处并不仅仅在于它的自然风光,更为重要的是世代传承的文化基因。

正如他们祖辈所言:"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即使再苦再累,也能甘之如饴。

在一片被誉为"天堂入口"的土地上,一个坐落在海拔5070米的村落,正以其独特方式,讲述着一个关于坚守与传承、变迁与发展的故事。

在这里,人们用他们的选择告诉世人,有一些情怀比海拔更崇高,有一些传统比房屋更温暖,有一些守候值得用生命去坚持。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