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你是不是常常陷入这样的困境:
工作时,每天总会为各种事情烦恼,望着排得满满的计划表,心乱如麻;
听到同事八卦,就会对号入座,总觉得对方在偷偷议论自己;
哪怕在休息的时候,一闭上眼,也会有各种念头浮现,搅得自己无法安然入睡。
精神长期处在紧绷的边缘,整个人也会跟着烦躁焦虑。
如何才能摆脱这些乱糟糟的状况,让内心真正平静下来?
30年前,心理学家米哈里,做了一项心理调查。
他通过研究发现,当人们专注于一件喜爱的事时,内心就会变得平和,而且能体会到一种幸福的洪流。
这就是“心流”现象。
所谓“心流”,就是当你特别专注地做一件目标明确而又有挑战的事情时,会忘记自己,忘记时间的流逝。
你能体察到所有相关的信息,不管工作多复杂你都毫不费力,而且有强烈的愉悦感。
他将研究成果写入《心流》一书,告诉人们如何利用心流,沉浸式做自己。
如果你正身陷混乱的泥淖,相信这本书一定能帮你摆脱内耗,找回人生的掌控权。
01成年人痛苦的根源
来自心灵的失序
听过一句扎心的话:
“失序感,是生活最猛的毒药。”身处复杂的世界,没有人能逃得过尘事纷扰。
哪怕一件突如其来的小事,一点点风吹草动,也会搅乱我们的节奏,让人不得清静。
书中,工人胡里欧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一天,胡里欧的车胎漏气了,可他早已透支数日,无钱补胎。
手上没钱,发薪的日子要等到下周。
他只能将破轮胎打满气,勉强把车开到公司上班。
可到下班时,他发现轮胎又没气了。
轮胎不停地漏气,胡里欧就不断地打气。
一连折腾几天,他开始各种担心。
他害怕气漏光了,无法准时上班,更害怕因为迟到而被开除。
各种想法挤满他的大脑,他工作时无法专心,最后漏洞百出。
同事们埋怨他,胡里欧为此越发郁闷,工作效率更低了。
这就是有名的“破轮胎现象”。
一根小小的导火索,产生巨大的应激反应,从而将我们推入痛苦的深渊。
在书里,学生吉姆也是“破轮胎现象”受害者。
父母因感情不和而分居,吉姆只好在父母之间来回奔波。
两头跑已让他十分劳累,而父母的相互指责,更让他心生疲惫。
每天,吉姆都在想着如何安慰父母,怎样缓和双方关系。
他白天无法静下来学习,晚上难以入睡。
长期的失眠和焦虑让他彻底崩溃,最后,他吃下了大量安眠药,被送进了医院。
米哈里说:
“无论是让胡里欧陷于恐慌的破轮胎,还是吉姆父母关系的破裂,都对他们造成了伤害。
就像打球时,一枚球撞上另一枚球,使它反弹到另一个方向。”
岁月没有永远静好,意外事件如同撞球一样,随时打破我们的平静。
莫名其妙的指责,各种各样的坏消息,以及突然而至的压力.....
瞬间搅乱了我们的心灵秩序,将我们推入焦虑恐惧的苦海。
深处混乱之中的我们,难以抽出精力,活在当下,感知生活的美好。
只有按下暂定键,学会停下来,沉浸式去体验生活,才能重新找回节奏。
02沉浸式体验心流
是缓解苦痛的良药
哲学家奥勒留曾说:
“宁静来自心灵的井然有序。”
一个人心乱了,一切就会陷入兵荒马乱。
只有维持内心秩序,将认知能量集中起来,我们才能在根源上得到治愈。
书中提到,女企业家E女士曾是一个被命运抛弃的人。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她的家族变得一贫如洗。
后来,二战爆发,她失去了一切,还被人冤枉,关进监狱。
出狱不久,她得知罹患绝症,生命垂危。
面对不堪的命运,E女士到处求医问药,通过各种途径寻求帮助。
可她越是执着地改变命运,效果越微乎其微。
E女士深陷绝望的泥淖,无力地看着自己一点点沉沦。
但强烈的求生欲让她清醒过来:
“不要再把精力浪费在不具建设性的情绪和活动上。”
她不再做无效的抗争,而是重新规划自己,积极配合治疗,并重新开始创业。
E女士每天工作、开会、考察学习,有时间就写作、阅读,将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
她努力控制自己的意识,专注于积极事务,沉浸其中,感知当下的美好。
空闲时,她就到湖边冥想,遛狗散步,享受心流带来的充沛能量。
她变得越来越阳光,身体也慢慢好转,后来还成为当地有名的企业家。
米哈里说:
“一个懂得在生活中找到心流的人,即使在全然绝望的情形下,也仍然找得到乐趣。”
生活的难题层出不穷,我们应接不暇,难以招架。
只有厘清纷乱的杂念,重整内心秩序,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安宁。
书里还有个叫鲁吉奥的青年,因车祸导致下半身瘫痪。
面对命运的打击,他曾想了此一生,但不甘命运的他还是决定接受现实,换个活法。
通过复习,他考入大学,毕业后成为顾问。
他一头把自己扎进工作中,在忙碌中享受巨大的成就感。
他努力学习,屏蔽所有不相关的讯息,畅游知识的海洋。
空闲时,他到郊外钓鱼或射箭,将每一天的生活都过得无比充实。
在专注中,他忘记了身体的疾患,收获满满的快乐和自信。
后来,他还坐着轮椅参赛,赢得了射箭比赛的冠军。
鲁吉奥在接受采访时说:
“瘫痪使我重生,它要我从头开始学习,还需要专注、意志力和耐心。”
命运的重拳让我们陷入纷乱,专注于具体的事,则是抵抗无序生活的良方。
当我们沉浸式做自己,进入心流状态,痛苦也就被关在心门之外。
心理学家弗兰克说:
“幸福,是一个人全心全意投入并把自己置之度外时,意外获得的副产品。”
我们无法改变外在的力量,但可以改变生活方式。
找到自己一件喜欢的事,全情投入其中。
纷乱的思绪就会变得如水般澄澈,心中也会升腾起幸福的洪流。
学会沉浸式体验生活,生活也会反过来滋养我们。
03学会享受心流
做自己的主人
书中有句话:
“除非一个人知道如何整顿自己的思想,否则注意力一定会被当时最棘手的事件所吸引。”
当我们被各种琐事包围,而心烦意乱时,最重要的不是向外对抗。
而是利用心流,稳住心神,找回迷茫的自己,让内心重新回归平静。
那么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能获得高质量的心流呢?
我从书中,总结出了5点方法。
1.从运动中获得
书中说:
“运动使身体产生多巴胺、内啡肽、去肾上腺素等6种激素,能够让人产生愉悦。”
运动能让我们从混乱中抽离,进入专注而忘我的状态,从而享受心流带来的快感。
比如,攀岩时,每向上一步,都是对自我的肯定,巨大的成就感会让人更加愉悦自信;
跳舞时,脚步跟随节奏翩翩起舞,我们仿佛沉醉于音乐的海洋,倍感放松舒适;
游泳时,在水波的疗愈中,我们可以放下一身的疲惫,享受轻松惬意。
作者在书中提到:
“你必须找到一项能长久地凝聚自己注意力的活动。
这样你面对众多信息时便有了轻重之别,乃至屏蔽若干信息。”
选择一项喜欢的运动吧,用专注驱赶杂念,以心流抵抗无序。
按照自己的节奏,尽情享受生命律动带来的欢愉,就会有源源不断的能量涌向你。
2.在工作中获得
作者在书中讲了个案例。
里柯是流水线上的工人,他每次组装一个单元,需要43秒,而他一天的工作,就是将这样的43秒重复600多次。
很多人因为枯燥无味而跳槽,但里柯留了下来。
别人眼中无聊的工作,在他看来,却是非常好玩的游戏。
在组装零件时,他静气凝神,全力提高速度,不断刷新纪录,最终他将成绩提高到28秒,成为公司职业模范。
他把无趣的工作当成挑战,在忘我中享受充实感,再累的工作,对他而言,都变得十分富有趣味。
弗洛伊德曾说:
“快乐的秘诀是工作与爱。”
一个在工作中找到心流的人,工作就不再是磨人的苦差,而是幸福的起点。
专注工作,知行合一带来的快感,滋养我们,在感知幸福的同时,我们也会变得更加优秀。
3.从书籍中获得
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说:
“阅读,我很喜欢把它想象成是旅程,我们在熟悉的实存世界里流放自己。”
与书籍对话,仿佛与良友对坐,促膝长谈。
听书中人物讲述悠悠往事,我们沉浸其中,重温浪漫美好。
跟随书籍穿越历史长河,感受光阴流转与时代变迁;
或者走进思想宝库,从中汲取智慧,开悟成长。
有句话说:
“进一步有进一步的欢喜,退一步有退一步的从容。”
书籍,就是我们精神的栖息之地。
闻着书香,沐浴心流,放逐自己,感受风一样的自由。
畅游扉页间,阅读带来的心流,帮我们修复伤痛,我们不再被外物所扰,活得清醒而通透。
4.从生活中获得
其实,心流无处不在,只是我们缺少挖掘和发现。
只需着眼于当下,不起眼的小事也可以变得活色生香。
泡一壶茶,插一束花,或者听一段音乐,我们沉醉其中,其乐融融。
聚焦此刻,享受此刻,我们就能从平常的生活中,细细研磨出一份逍遥和自在。
生活不在别处,当下即是全部。
种花养鱼,煮茶烹饭,书法绘画,博弈对垒……
无论世界多么繁杂,只要在小事上投入专注,也一样能创造属于自己的心流。
当你的意识聚焦于一点,混乱的思绪就会沉淀下来,内心变得一片清明,灵魂也会跟着安静下来。
5.在利他中获得
米哈里说:
“倘若没有人乐于把精神能量投注于公共事务上,人生就太无趣了。”
公共事务关乎更多人利益,复杂繁琐,任务艰巨。
当我们把关注点,从小我转向更多人,就倒逼我们进入更大的舞台,生成更多能量。
帮助的人越多,投入的专注力与心力越大,获得的心流越高。
正如心理学家武志红说:
“当‘普通人’能尊重事情的规律,投入地去做一件事去爱一个人时,他们就可能获得心流的体验。
当这份体验品质足够高时,‘普通人’也会获得一些‘神级’的体验。”
慈爱会让我们平静温柔,助人则让我们心理能量更加充沛。
利他带来的巨大价值感,最终会形成更加宏大的心流,滋润我们的心田,丰富我们的生命。
▽
米哈里告诉我们:
“凡是能无视痛苦和失败,坚持下去的人,他的人生就有可能成为一股涓涓不断的心流:
一系列有焦点、全神贯注、表里一致、秩序井然的体验,从内在秩序中创造出无穷的意义和乐趣。”
我们都希望生活按自己的意愿,变得有序而可控,但实际上,变化无常才是生活的本质。
既然难以改变外部环境,不如试着向内求。
专注学习和成长,享受生活中带来的每一次心流,沉浸式过好当下的每一刻。
当你学会沉浸式做自己,修炼出强大的内核,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你都有勇气和智慧,去面对每一种生活。
来源: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