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丨亳州向上

明徽 2024-10-28 02:31:21

◇从最初肩扛手提、走街串巷贩卖中药材,到基本建立中药材种植、加工制造、贸易流通、科研和中药文化传播等全产业链体系,亳州形成了“千家药企、十万药商、百万药农、千亿级市场”的产业态势

◇“数字化政府”的变革,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赋能,让整座城市的运行程序丝滑“无感”起来,给企业和居民带来“有感”的幸福和便利

◇亳州城内,一座座凝结着地域文化特色的历史古迹上演着一出出“新戏”,正如这座古老又年轻的城市,从历史中走来,在新时代里演绎着全新的向上故事

亳州市区俯瞰图(2024年7月29日摄)亳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在安徽,亳州是座既古老又年轻的城市。

说古老,亳州有5000多年文明史,3700多年建城史;说年轻,亳州于2000年获批设立地级市,经济基础薄弱,民生欠账较多,发展难题不少。

坚持以药立市,聚力建设“世界中医药之都”;经济总量近十年连跨12个百亿台阶,从建市之初的全省倒数,跃升至前八……亳州以“别人走一步、我们跑三步”之势跑出“加速度”。

何以向上?近期,《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来到亳州发现,这座年轻的地级市实现跨越赶超、不断向上的背后,得益于精耕细作主导产业的发展定力,探索数据赋能社会治理的改革魄力,激发独特文化吸引力生产力的城市魅力。

2024国际(亳州)中医药博览会暨第40届全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会现场(2024年9月9日摄)刘勤利 摄/本刊

发展定力:在守正创新中跃迁

今年1~9月,在安徽省反馈的15项主要经济指标中,增速居全省前八位的有13项,其中居前三位的有8项;2023年经济总量进入全省前八、长三角前三十强;“十三五”期间,经济总量年均增长8.3%、居全省第一位……这是亳州交出的发展“成绩单”。

24年前,地级亳州市成立,曾面临基础差、底子薄、发展靠后的现实情况。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亳州不断向上,关键靠什么?保持发展定力,或许是答案之一。

“我们保持发展定力,就是要探索走出一条后发地区跨越赶超、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路。”亳州市委书记杜延安说。

擦亮“亳药”这一金字招牌,做强优势产业,体现出亳州守正创新的发展定力。1800多年前,神医华佗在亳州开辟第一块药圃,自此中医药传承创新的故事从未间断。从最初肩扛手提、走街串巷贩卖中药材,到基本建立中药材种植、加工制造、贸易流通、科研和中药文化传播等全产业链体系,亳州形成了“千家药企、十万药商、百万药农、千亿级市场”的产业态势。

杜延安说,亳州坚持以药立市、以药强市,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历史传承和文化积淀,是亳州发展中医药产业的优势所在,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科技化、产业化成果,标记着中医药产业的“新事”。亳州市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廖自荣说,亳州开展道地药材种质资源保护、药材良种繁育与药材品种创新,用科技锻造中药材“芯片”;推进中医药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发展,推动中药大品种引育提质;合作研发华佗中医药大模型,等等。

“千年药都”的中医药产业,迈上发展“快车道”。2023年,亳州市现代中医药产业规模达1852.5亿元,同比增长11.3%,规上医药制造业产值426亿元,同比增长19.5%。今年,亳州入选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

推动传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新兴产业,体现出亳州精耕细作的发展定力。立足中医药、白酒、现代农业、文化旅游这四大传统支柱产业,亳州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基本盘”。

以“新质”促“高质”的身影,在亳州随处可见。支持中医药企业设备更新、技术改造,加快传统饮片向中药提取、配方颗粒、中成药制造转变;打造养生花茶、药膳等特色“亳州养生”品牌,助力一杯花草茶“泡”出百亿产业;通过智能化改造,助力白酒龙头企业人均产能提升10倍、亩均效益提升13.3倍;探索做好“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增值大文章,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速均走在全省前列。

支柱产业挑大梁,新兴产业添动能。在狠抓四大传统支柱产业的同时,亳州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轻纺服饰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六大新兴产业。2023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1.1%,居全省第一。

产业发展为主,以务实举措谋求发展的共识,凝聚为亳州脚踏实地、久久为功的发展定力。

返乡创业的薛中华牵头投资1.1亿元,建立一家铝制品工厂,生产预制菜包装材料、铝箔餐盒等,2023年3月投产,当年销售额9000多万元,带动就业超过120人。“今年的订单量一直在增长,预计生产规模将超过去年。”37岁的薛中华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薛中华的故事,是连续9年开展“亳州老乡,请您回家”系列活动的缩影。亳州市委书记、市长先后发出3封家书,引导亳州老乡返乡创办项目11.95万个,拉动投资332.01亿元,直接带动就业86.87万人次。

这样的“连续”活动还有不少:连续8年开展“文化旅游年”活动;连续9年推进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下降……从政府部门到广大经营主体,发展定力的“践行者”越来越多。

走进亳州市沪谯药业有限公司控制中心,电子大屏上,生产订单完成率、仓储(库存)等信息一目了然。“我们专注于中药饮片传承与创新,通过共建种植基地、改进工艺流程、研发生产管理系统等方式,推动提质增效,这几年销售收入实现稳步增长。”公司办公室主任高贯彪说。

改革魄力:在无感有感中升华

“互联网+政务服务”、“免申即享”、乡镇纪检监察工作协作区、“退休一次办”、社保待遇惠民补助“无感互认”、食品安全“两个责任”……亳州市的“改革清单”中,一系列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的创新成果,走向了全省乃至全国。

这些创新成果,折射出这座全省最年轻的地级市,敢于创造、敢于革新的魄力。创新性改革需要远见、雄心和行动,亳州的改革先声背后是观念变革,也是人心变革、政风变革。

2008年,亳州市为了方便群众办事,在村级开展“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的探索。但改革过程中,遇到不少痛点难点,这让亳州市在2015年决定全面推进数据汇集共享工作。在数据价值尚未得到广泛重视之时,这一探索如同行未知之路,历无人之境。

“你可能很难想象,亳州市的数据收集已经超过10年,如今依托上百亿条数据汇集量,形成规模庞大的数据共享库,建立起‘全域感知’的数据之城,实现以数据治理城市、驱动发展、激发改革创新。”亳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副局长袁浩说。

从政府部门到多家企业,数据汇集共享工作经历了无数次博弈。截至目前,全市已整合、分析、入库82家单位的近130.2亿条数据,建成人口、法人、电子证照、宏观经济、地理空间5大基础数据库和信用信息、医疗、视频等10个专题数据库,为230个部门提供数据接口,平均每日调用130余万次。

“数字化政府”的变革,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赋能,让整座城市的运行程序丝滑“无感”起来,给企业和居民带来“有感”的幸福和便利。

“一年之内我只要出门活动过,哪怕坐一次公交车,或者在取款机上取一次钱,就实现了养老补贴年度认证。”76岁的亳州市民周一大说,这让他不仅感受到了方便,更感受到了尊重。

近年来,亳州推出“退休一次办”为代表的集成办、高效办改革,将7个部门办理的14个“单项事”集成为群众视角的“一件事”。在此基础上,亳州创新推出“无感互认”改革,先后汇集多部门50类信息4449.42万条数据,推动实现10个部门22个待遇事项资格认证结果互认复用,实现群众有关事项高效一次办理。

不用四处找政策、再“跑腿”,150多万元的政策补贴资金及时转入公司账户,这让亳州市芊荷药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周子薇获得感满满。

2020年,亳州市率先启动“免申即享”改革。从“企业找政策”到“政策找企业”、从企业被动申请到系统根据数据库自动匹配、从人工层层审核到平台自动审核、从政策制定粗略预估到科学精准的转变,基于大数据算法的“免申即享”有力推动惠企政策奖补资金应享尽享、快速兑现。据统计,自实施以来,亳州已累计上线惠企政策1360项,发放奖补资金7.13亿元,惠及企业上万家。

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改革是不竭动力的源泉。在杜延安看来,改革是系统性、集成性的,需要整体谋划、高位推动,更是思维观念和意识突破的集中体现。

深化产业结构改革,夯实产业基础;深化为企服务改革,释放发展活力;深化民生领域改革,增进民生福祉……围绕改革提质增效,亳州聚焦重点领域改革,仅在2023年就推进完成93项改革任务。一项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根,一个个问题迎刃而解,一波波红利惠企利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动力不断增强。

如今,改革已成为亳州的一张“金名片”:连续6年改革做法获评全国年度改革典型案例;获评全国“新时代10年地方改革与发展深度融合特别案例”;连续5年在省对市全面深化改革考核中位列第一方阵,连续3年有创新做法获评全省十大改革案例。

城市魅力:在古今交辉中闪耀

入夜,亳州市永安街,始建于唐宋年间的华祖庵灯光渐次亮起,一出好戏正式开场。入口处,6名身着绿衣白裙的采药女提灯而立,带领观众穿行于古老的庙祠和回廊,在互动感十足的行进式表演中“再遇”华佗,沉浸式感受这座千年古都的文化魅力。

在数千年的历史积淀中,这里走出了老子、庄子、曹操、华佗等先哲名流,形成了由中医药文化、道家文化和建安文化等构建的独特文化拼图。

让历史动起来、让文化活起来。悠悠千载,这座城市正不断探索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让古老的文化遗产与全新的时代元素碰撞出火花。

取景于曹操运兵道、华祖庵和花戏楼等历史古迹,10余个景区“微剧场”每周轮番上演,一出出好戏带动亳州“文旅热”持续升温;针灸、拔罐、药膳、养生奶茶……中医药养生文化集市上的每场活动,吸引着上万人次前来体验游玩;通关文牒集章、文创雪糕、华佗百草园中医药主题民宿等潮样玩法,让不少年轻人大呼“City”。

“亳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手握文化资源这把‘金钥匙’,我们正在解锁更多出彩出圈的玩法,大力挖掘亳州独特的文化,让更多的头回客变成回头客。”亳州文化旅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数据显示,2023年亳州市接待游客3558.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92.7亿元,分别增长73.5%、82.5%,分别是2019年的113.7%、118.6%。

“我们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旅游与文化、康养、研学等深度融合,不断增强文化名城影响力和吸引力。”亳州市委副书记、市长秦凤玉说。

除了“焕新”传统文化魅力,这座古城的产业态势向“新”发展,也吸引着天南海北的商客驻足扎根,共寻发展机遇。

从浙江兰溪到安徽亳州,浙江中科玖源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许辉看中了这里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决定在亳州投资建设2万吨新能源用高性能材料项目,用于高性能锂电池、扁线电机等新能源领域。总投资10亿元,项目正式投产后预计将实现8亿元的年产值。

集聚的新能源产业企业、丰富的人才资源、完善的招商政策……谈及落户原因,许辉滔滔不绝。“在恰当的时间遇到了恰当的政府,是一种机缘巧合,也是亳州的魅力所驱。”许辉说。

一组数据,窥见着这座皖北城市日益强劲的“磁力”。2023年,亳州市落地投资5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7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02个、总投资1570.4亿元,分别增长76%、186%,民间投资增长8.4%、居全省第三位。

凭借扬帆出海的中医药产品、国家级非遗五禽戏,亳州在海外的名头渐响。在9月开幕的2024国际(亳州)中医药博览会暨第40届全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会上,来自泰国、韩国、马来西亚等十多个国家的80位嘉宾代表慕名而来,共探中医药国际合作的新机遇。

印度尼西亚传统医疗联合会副总主席纪国彰,已是第二次来到这里。干净整洁的道路、规范有序的中药材市场、深厚多元的文化、热气腾腾的烟火气,让他对这座距印尼万里之遥的小城念念不忘。

作为传播中医药文化的重要载体,五禽戏在海外频频圈粉,目前已传播到50多个国家和地区,吸引不少“洋徒弟”前来取经。

亳州持续提升的魅力值,离不开城乡融合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加持。2023年全市城镇化率增幅居全省第一位;实施全省首个市级湿地保护条例;在全省率先实现三级中医医院县级全覆盖;连续3年获评城市体检全国样本城市……这座年轻的地级市,正在悄悄“逆袭”。

亳州城内,一座座凝结着地域文化特色的历史古迹上演着一出出“新戏”,正如这座古老又年轻的城市,从历史中走来,在新时代里演绎着全新的向上故事。

来源:《瞭望》2024年第44期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