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读者,头条新版上线了“解锁广告看文章”功能,您只需轻动手指点一下,仅需3秒,然后点击右上角的“××”关闭广告,即可继续正常阅读。
1840年鸦片战争,英国人的坚船利炮轰开了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大门,从后大量的西方人、西方文化、西方科技、西方产品等等涌入了中国。
1869年,英国摄影家约翰·汤姆森和他在香港雇佣的助手,带着大批笨重的照相器材,从香港出发,历经广州、台湾、福州、南京,贵州、北京等地,拍下了大量反映当时中国风土人情、山川河流、古迹名胜和城市风貌的优质照片。
约翰·汤姆森
本篇文章主要介绍约翰·汤姆森1869年在广州拍摄的照片,一个半世纪前的黑白老照片经高清上色处理,喜欢的朋友记得收藏、关注、点赞和评论哦!
【一张老照片、一段故事,点右上角关注我,我们一起学习进步】
1.两广总督:叶赫那拉·瑞麟
1869年瑞麟任两广的封疆大吏,这张照片就是汤姆森给他拍的,黑白照片经上色高清处理,修复的清晰吧。
瑞麟的封疆大吏的红顶子是名副其实的血染的,他早年在太常寺任朗诵祭文的小官,在道光帝一次祭祀活动中,因声音洪亮得到道光帝的赏识,此后一路青云。后逢太平天国运动,跟随曾格林沁绞杀太平军屡建功勋,所以才官至两广总督。
瑞麟
2.广州买办
“买办”指的是清末民国时期外商在中国的代理人,这是他们的身份解释。
这种人物的形象,我们在电影电视剧里偶有看见,其实他们和汉奸的本质差不多,都是外国侵略者在华的代言工具,充当翻译和商务政治桥梁。
在旧中国,压在人民头上的有三座大山之一——官僚资本主义就和买办阶层密不可分的,照片上的清末广州买办,脚踏豹皮就够炫耀吧!
广州买办
3.老人和驴
照片上是一位花白胡须的老大爷和他的坐骑驴子,小毛驴背上厚厚垫了几层棉垫子,配备的还有马镫。
驴子是当时稍有资产人家的出现交通工具,可以载人驮物,很是方便。
老人和驴
4.修脚
当时的修脚匠没有固定场所门店,只是扛着挑子带着家伙什走街串巷吆喝招揽生意。
照片上,在广州城一户普通民众门口,一名年轻的修脚师傅正在给一名年轻男人修脚,修脚匠聚精会神,房间破烂的房门上探出一位老人在观看。
修脚
5.广州吏员和他的妻子
清末某个衙门的名小吏和他的小脚老婆,夫妻二人早已经淹没于历史的洪流之中了,而汤姆森的作品却万古流世。
吏员和妻子
6.赌博
这是古今中外一项非常古老的行当,因为它,害死了多少人,破碎了多少家庭!
老照片上的五名男性赌徒,完全不顾摄像师和随从的围观,聚精会神的关注着他们的赌局,照片右面的男子光着脚,肯定是把家都输完了。
赌徒
7.商贩和孩子
一名广州乡下农户,挑着菱角来到广州城走街串巷的叫卖,带着俩孩子在街边休息,照片右侧的挑框上面摆放菱角,下面是空的可以坐年幼的孩子,还可以平衡跳单重量。
照片上,父亲羞于出镜,把头扭到了一侧,两个孩子反而很大胆,一名穿白上衣的男子扶着门框注视着摄影师,他大概是这个棚房的主人吧。
商贩和孩子
8.抽烟
广州一处茶馆门外的抽烟处一个男人抽着长长的大烟袋锅子,两个女人都抽着水烟。
抽烟
9.贵妇
广州某位商贾巨富的阔太太或者小妾。
贵妇
贵妇
10.广州十三行的画师
清政府奉行闭关锁国的国策,清前中期,广州十三行是唯一一处合法的对外贸易集中地,繁华时聚集了5000多家对外贸易商店,单各类匠工就达25万人,画匠便是其中之一。
画师门专门从事给出口的瓷器、画作、纺织品等等作画的工作,老照片上就是一位年轻的画师,在聚精会神的手工绘画。
广州画师
11.广州茶楼一角:饮早茶
广东人的饮茶文化由来已久,特别明清以来随着商业的发展,“饮早茶”更是成为了上至达官贵族,下至车夫走卒的每天必备“功课”,每天一大早,一个人或者一家人或者亲朋好友相约于茶室,一壶茶两件点心,相谈相聚甚欢。
饮早茶
12.合影
这张照片是广州政府的一些地方官和美国广州领事馆的人员一起的合影,C位中国官员的形态看,估计是一位高度近视人员。
合影
13.广州一家人
一家七口的合影照,夫妻二人和他们的五个孩子,看穿衣打扮肯定是小康之家了。
广州一家人
14.广州商人
1869年汤姆森拍摄的两组照片,六名广州商人,上幅照片拍摄时候气温微热,所以他们身穿长衫,脚踏薄底布鞋,手持折扇,挺胸叠肚气度不凡;下幅照片拍摄于冬季,商人身穿狐皮短袄,脚踏厚底朝靴,更是器宇轩昂。
广州商人1
其时,广州十三行在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炮火中已被毁去,有前识的商人们携巨富以慢慢往北方的上海转移了,这些广州商人便成为了上海开埠的先行者了。
广州商人2
15.雕刻师
雕刻匠人是广州十三行众多工匠中的一行,所雕刻的作品都远销国外。
老照片上师徒二人正中雕琢一根巨大的象牙,年轻的徒弟聚精会神的操刀忙碌着,旁边的师傅看起来有些犯困,左手托腮在养神。
牙雕匠
16.广州郊区贫户
1869年的一天,汤姆森一行人专门来到了广州贫苦人居住的棚户区拍照。
老照片上是一间简单的木板房,令人惊异的是房顶居然用的是瓦当,木板房旁边一间草席棚,大概是这家的厨房。一位年长的老婆婆手持旱烟袋坐靠在细细的棚柱上看着镜头,一名母亲,用绑带背着娃娃转过了身,赧于让老外盯着看,两名年轻的女子或蹲或坐木讷的看着镜头和老外一行人。
广州棚户区
17.富商家的客厅
清初,由于清廷不善经济商贸货运,导致在南方沿海特特别广东一带沿海经常聚集大量外国商船无法入港,于是在康熙25年(1686年)广东政府招募当地最有实力十三家牙行(经纪人)帮助政府和洋人交易,于是“广州十三行”应运而生。
到第一次鸦片战争(晚清的开始)近200年的运作,广州十三行商人聚集的财富可以富可敌国,老照片就是广州某一商贾巨富的客厅,中西合璧,富丽堂皇,聘用专门的管家管理府邸别墅。
富商家的客厅
18.拍照的满洲兵
10名拍照的旗兵,远处的高塔就是广州六榕寺有名的花塔。清朝旗人人数有限,所以各地驻军以汉军为主的绿营兵,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整个广州的旗人士兵也就有不到4000人。
拍照的满洲兵
19.广州芳村茶叶作坊
广州的芳村区是南方著名的花卉之乡,传说芳村以前叫荒村,后来因为遍地鲜花,便改名芳村了。
芳村又有南方非常重要的茶叶市场,汤姆森的照片作品就是芳村悠久的制茶卖茶的最好佐证,1869年的时候,这里已经是茶叶外销的基地了。
老照片拍摄的是芳村的一个制茶作坊,几名男茶工正在忙碌有序的制作茶叶,左侧站立男子估计是监工吧,他们出产的茶叶主要是外销。
广州芳村茶叶作坊
20.广州的英国商人
一对英国商人夫妇和两名轿夫准备出门,男人西服礼帽文明杖,女人坐着二人抬,背后是他们的西洋别墅。
广州的英国商人
21.洋人的俱乐部
1869年,在华经商或领事馆的洋人们的一次聚会活动,正好汤姆森游历到了广州,拍下了这张照片。
照片的场地大概是一什么球场,绿荫地,低矮的网门,男人或者女人们或坐或侧躺或站立,经高清还原上色十分清晰,根本看不出来是155年前的拍摄技术。
洋人的俱乐部
22.广州街道的人
155年前广州的街道就这样,古色古香,现在就算在影视剧里也看不见了。
青石铺就的马路上,一个穿西服戴礼帽的洋人正在和商贩交涉购买,惹来一群路人争相围观。
广州街道的人
23.广州糖果作坊
老照片上面的记载,基本就是糖果制作的最后工序了,几个工人正在忙碌的分拣包装的,看他们的包装形式主要为灌装,面对照相器材,大家都目不斜视,听候着照相师的指令。
广东盛产甘蔗,所以广州的制糖业可以说是得天独厚。
广州制糖人
24.老妇
这只是汤姆森在大街上遇到的一对老年夫妻,汤姆森拦下了他们,给老妇人拍下了这张照片。
汤姆森这样描述:“妇人的儿孙已经能够支撑这个家庭了,但是老妇人还是经常做些缝缝补补的家庭活计,家里有人生病了都是她照顾,她特别爱惜自己的头发,经常梳理它们”!
老妇
2018年英伦展出的汤姆森作品
25.渔家女
旧社会,东南沿海很多以船为家的渔家,他们以捕鱼为生,不在陆上置业,这个群体被称为“疍民”。
1869年,汤姆森在广州沿海或者江河里,遇到了一户疍民,为其已长大成人的女儿留下了这张照片,渔家少女眼波流转、篇目传情很是妩媚,这在旧社会的画像作品里是很难见到的。
渔家少女
26.女童
看老照片上小女孩的装束和座椅,肯定是来自富裕家庭,小女孩眼神清澈,面对照相机和洋人毫无惧色,神态自然。
汤姆森描述她“因为来自旧家庭,未来很难有机会接受文化教育,清澈的目光很快就会泯灭,被浓浓的化妆品所覆盖”!
女童
2018年英伦展出的汤姆森作品
感谢阅读,如果喜欢请记得点右上角关注哦,切记不要双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