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100位传奇诗人的一生》大型文化纪录栏目
▼
今天我们读一首唐伯虎的诗。
受一些文学作品及影视剧的影响,很多人对唐伯虎都存在一定的误解,大概会以为他就是一个放浪不羁的纨绔子弟。实际上,唐伯虎一生命运悲惨,虽有才名却郁郁不志。
公元1470年,唐伯虎出生在苏州,父亲唐广德是一家酒肆的老板,因生在寅月寅日寅时,所以唐广德为他取名为“寅”,字伯虎,后改子畏。
唐伯虎祖上煊赫,“姑苏唐氏”为高祖李渊“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唐俭的后裔,因此唐伯虎常自称是“鲁国唐生”。他的祖父唐泰也是大明的官员,曾任兵部车驾主事,死于土木堡之役。
但是到了唐广德这一代,家道稍有中落,富贵有余,仕途不显。为此,唐广德对唐伯虎充满了期待,希望他能光耀门楣,再复祖上辉煌。
起初,唐伯虎也很争气,因自幼聪颖,16岁便以第一名的成绩补苏州府府学附生,他的好友祝允明曾在《唐子畏墓志铭》中写:童髫中科第一,四海惊称之。
不过随着声名渐起,唐伯虎开始自满自大,为了让他定心,唐广德在他19岁那年,为他娶妻成家。
25岁这年,对唐伯虎而言,是人生中最悲惨的一年,首先是父亲唐广德不幸病逝,紧接着丧母、丧妻、丧子,他的妹妹也是在这一年离世的。
面对家庭巨变,他的好友祝枝山劝慰他,逝者已矣,不如全心备考,求取功名。随后三年,唐伯虎开始苦读,可在参加录科考试期间,他却放浪形骸,经常出入秦楼楚馆。
提学御史方志很讨厌这种行为,一气之下就将唐伯虎除名,后来幸得文徵明的父亲文林等人为其求情,唐伯虎才参加了补考,并以第一名高中应天府乡试。
然而,此时的唐伯虎不但没有收敛,反而玩得更嗨,文徵明苦口婆心劝他,他却要与文徵明断绝交情。
30岁这一年,唐伯虎入京参加会试,途中偶遇徐经,结成莫逆之交。不成想,唐伯虎一生的命运,都因为徐经而改变。
徐经亦是江南才子,家世不弱(徐霞客的高祖),他到京城后,先是拜访了程敏政,并以一个金币为祖父向程敏政求墓志铭,后又拜访了李东阳。这两个人,都是这次会试的主考官,试题也是出自他们二人之手。
尤其是,这次试题极为严苛,很多学子纷纷落榜,而李东阳在阅卷时,读完唐伯虎和徐经的文章后,却连连称赞。
因此,会试结束后,京城传出风言风语,说徐经贿赂主考官,致试题泄露。户科给事华昶便将此事上奏给明孝宗朱佑樘,朱祐樘听后勃然大怒,擢锦衣卫镇抚司严审。
徐经是个软骨头,还没等用刑就招供了,不仅如此,他还对锦衣卫说,唐伯虎也参与了这件事,所以唐伯虎也被捕入狱。
唐伯虎着实冤枉,尽管被锦衣卫打得半死,就是不招。就在此时,徐经翻供了,告诉锦衣卫说,他供出唐伯虎,仅仅是希望这件事能得到朝廷重视。
所以你看,交友需谨慎,人心隔肚皮。
查明实情后,徐经和唐伯虎并没有舞弊,不过是遭人所妒,而程敏政此时也已经入狱,这下轮到朝廷尴尬了,怎么判都不合适,就把这个难题留给了朱佑樘。
朱佑樘办事还是很痛快的,决定各打五十大板,先是罢免了华昶的官,又命程敏政致仕,至于唐伯虎和徐经,均发为地方小吏。
唐伯虎拒不就任,为此写下了那首著名的《把酒对月歌》: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梅花月满天。
离开京城时,已经是晚秋,因思乡心切,亦感命运不公,又写了一首《菊花》诗,也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这首:
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陶渊明爱菊,笔下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句,自陶渊明之后,“菊花”便是高洁的象征。唐伯虎作此诗,便是在为自己鸣不平。
诗文大意可解为:
往年这个时节,故乡花园的小路旁,已经有寒菊绽放,仿佛一夜之间,白霜从天而降,落在了花瓣上,使天空显得更加寒凉。
许许多多流落异乡的游子,因无法回归故里,只能站在篱笆旁,借着萧瑟的秋风,抚慰内心的忧伤。
如今到了年底,无数在外漂泊的游子,无法归乡与家人们团聚,读了唐伯虎这首诗,正应情应景。乡愁既温暖又伤感,因为有期待,便不觉得苦,可回望这一年走过的光景,对于不如意的人而言,归乡亦是一种愁。
正如唐伯虎被“徐经舞弊案”牵连后再回姑苏,万念俱灰,从此不入仕途,不但兄弟争着分家产,就连续娶的妻子也开始嫌弃他。有很长一段时间,唐伯虎都是在烟花柳巷中度过的,靠卖字画为生。
但人要有自己的坚持,唐伯虎学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亦作《菊花》诗来表达自己的心志,这便是人存在的意义。
一时的不顺,不代表永远都会这样,就像唐伯虎,走出低谷后就是风轻云淡,500年后更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
了解更多古代诗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