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家拳到家的秘密:先把筋骨练强壮再说

功夫油子 2024-08-01 17:01:31

在历史的长河中,冷兵器时代如同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长兵作为战场上的巍峨支柱,其地位无可撼动。每当战鼓擂响,双方将士手持重兵,如同洪流般冲向彼此,那份原始的、近乎野蛮的搏杀,正是功夫诞生的摇篮。尤其是心意拳这一古老的拳种,它不仅承载着岁月的痕迹,更深深烙印着战场搏杀的痕迹。心意拳,又名“枪化拳”,这一名称便透露出它与古代大枪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那个时代,大枪不仅是战士们的生命线,更是他们力量的延伸。其长度与重量,要求战士们必须贴身持握,两肘紧贴肋部,借由身体的整体力量,方能驾驭自如。这种沉肩坠肘的姿态,不仅节省了体力,更赋予了每一击以雷霆万钧之势。这正是现代武术所倡导的发力精髓,通过身体的协调与配合,实现力量的最大化。

然而,长时间的激战,肌肉的力量终有穷途。在持续的紧张与收缩中,肌肉会逐渐充血膨胀,失去原有的爆发力。正如那些能够连续完成成百上千个俯卧撑的勇士,当他们跨越某个极限时,支撑他们的已不再是单纯的肌肉力量,而是更深层次的生理机制。这时,一种被大多数人所忽视的发力组织——肌腱,开始显现其独特的魅力。

肌腱,这种连接肌肉与关节的紧密弹性物质,正如儿时玩耍的弹弓上的牛皮筋,虽不起眼,却蕴含着惊人的力量与韧性。老话说得好:“牛越老,牛筋越韧。”同样,人身上的肌腱也具备这样的特性,它们随着岁月的积累而愈发坚韧有力。对于运动员而言,尤其是那些需要爆发力的项目,如短跑、跳高等,长而有力的跟腱往往是选拔的重要标准。遗憾的是,在现代体育训练中,我们往往过于依赖肌肉的训练,而忽视了肌腱的重要性。

功夫之道,亦在于此。无论是现代搏击还是传统武术,都离不开劲力的支撑。但二者在发力方式上却存在显著的差异。现代搏击侧重于肌肉爆发力的训练,追求瞬间的力量释放;而传统武术则更注重大筋的训练,通过强化肌腱的力量与韧性,实现更持久、更稳定的输出。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传统武术大师即便到了晚年,依然能够保持惊人的攻击力和战斗力。

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大多数传统武术的练习者已经逐渐放弃了对大筋的训练,转而追求肌肉的极度放松与关节的灵活扭转。这种趋势无疑削弱了传统武术的实战效能,使其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原有的魅力。

“四两拨千斤”虽为武术中的至高境界,但现实中却往往难以实现。因为无论技巧如何精妙,都需以强大的力量为支撑。正如“弓把子”与“弓弦”的比喻所言,骨架是力量的基础与支撑点,而大筋则是将这份力量转化为实际攻击效果的纽带。只有当我们真正理解并掌握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时,才能够驾驭它们,使自身的功夫得到质的飞跃。

因此,对于每一位武术爱好者而言,重新审视并重视大筋的训练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当我们找到了那张属于自己的“弓”并为其配上合适的“弦”时,才能够在武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直至达到那令人向往的巅峰之境。

5 阅读:465
评论列表
  • 2024-08-02 12:38

    继续忽悠[呲牙笑]

    道释儒法兵墨纵横 回复:
    密贼的一句贬义词让真理逊色、让娃娃糊涂,缺德之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