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明一代自从明武宗之后,进入了嘉靖、隆庆、万历祖孙三代时期,这一段历史必然绕不开两个响当当的人物,他们就是张居正与海瑞。
嘉靖帝朱厚熜本人性格复杂,在位前后四十五年,早期像个开明人君的样子,后期示人的却是另一副装神弄鬼的样子,所以人到中年的大明朝也就成了一副人不人鬼不鬼的样子。
嘉靖、隆庆、万历
从嘉靖末年到万历十年的这段时间,是大明朝局矛盾冲突大碰撞的黄金时代。不但帝国的皇帝和首辅换了,大明的内外政策也处于一个动荡变革的关口。正是这天时地利人和的齐聚,给“神童”张居正开启了一个实施政治改革的绝佳时间窗口。
作为大明有史以来最为杰出的文官政治家,张居正终于在万历前后抓住机遇,启动了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力图革除弊政,给大明朝续命再出发。为此他需要一大批对他忠诚、清廉、能干的幕僚和帮手,比如王国光、殷正茂、谭纶、戚继光这样的人。
明代内阁
张居正少年得志,嘉靖二十六年,23岁的小张中进士后就一直在明廷中央任职。而同期嘉靖初年的张骢改革,其清理田地抑制土地兼并、改革科举制度、改革官员考核方法打击贪腐等等措施深刻的影响着张居正的头脑,日后他的一条鞭法蓝图也有张骢的影子。
之后张居正又受到首辅徐阶提携培养,久经官场历练, 成长为一名成熟的政治家,所以仕途顺利,位列台阁,期间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逐步行成了自己的政治理念。
张居正
再说海瑞,早年官场坎坷,屡试不第,于福建南平任教谕,严于律己,后外任淳安、兴国县令。隆庆年间海瑞巡抚南直隶,干了许多打击贪渎,惩治豪强,兴修水利,疏通河道等工作,老百姓喜欢,但得罪了许多地方官员。
在任期间,海瑞还积极推行“一条鞭法”,他操守清廉,法治严格近于苛刻。因此海瑞声名播于天下,百姓爱戴,而同僚见了都怕他。
海瑞
著名的上嘉靖皇帝《治安疏》,更使得海瑞一时名动天下。这就是一个认事不认人的主,张口闭口“大明律”,怼天怼地,什么都敢怼。所以海瑞是天然的清官,性格刚愎,是一把宁折不弯的钢刀,但谁是执刀人呢?
比如早年间怼严嵩,后期怼嘉靖本人,隆庆年间怼徐阶,再怼高拱,在海瑞这里官场规矩就是个歪屁股,不服就打烂为止。所以海瑞号刚峰真是名副其实,钢铁直男一枚。
明神宗
公元1573年,大明朝万历元年,在经过多年的权利斗争之后,张居正成功站在了帝国权力的巅峰。同是这一年,依旧事业坎坷的海瑞,被官场排挤回到了海南老家。然而很快,海瑞就等来了新任首辅张居正的特使。
张居正深谙官场是非,也深知大明朝200年来积弊已深重,到了必须彻底改革祖制的时候,而官场上下都是老油条,一味靠刚猛重典难以压制。
徐阶、高拱、张居正
张骢、徐阶、高拱都做不到的,自己要做到何其难?必须因势利导,任用能吏,要有不破不立的精神,而不能重虚名。所以海瑞其人脱俗于官场,格格不入,一言不合就开炮的性格容易被别人当枪使。
大明朝的这把利剑,对付严嵩时被使过,对付徐阶高拱的时候又被使过,难保有一天不被用来对付他张居正自己。所以,为了避免误伤,把海瑞竖为天下清廉的典型,敬而远之是最好的办法。
李太后、冯保
张居正的改革大计是在新君登基,十岁的明神宗年纪太小不能亲政的前提下,得到李太后为代表的皇权赋予其合法性,又联合了冯保的内廷势力,在自己完全掌控了内阁大权之后,才能付诸实施。
经历了无数的权力斗争,好不容易形成的局面,张居正不可能因为个别人的原因或者道德瑕疵而影响整个大局。事实上老张自己私德上就有些严重不拘小节,没准儿将来都会被海瑞拿来写进弹章奏疏里。
张居正
为官多年的张居正明白,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再也不可能有这么好的时机了,他必须审时度势,任人唯能,不能图虚名重教条,同时必须大权独揽,坚持变法革新,改革制度,才能再造大明。
再说海瑞,他是一个标准的儒家士人,也主张振兴国家打击贪官,但他所希望的是重启洪武年间的刚猛重典治贪,严格恢复明朝祖制,以清廉道德约束官员,这对当时的官场形成强烈冲击,甚至面对与自己曾经一个战壕的盟友,他也会毫不留情的参劾。
高拱
这其实已经是政见上的分歧了,虽然最高目标一致,但方法论的不同,导致两人根本上还是无法靠近的。而这一切源于各自从政经历的不同,理念不同,张居正的偶像是张骢,一个理想主义的偏执狂。
海瑞的理想就是恢复朱元璋时代的秩序和道德规范,他的确是一个清官,清廉自守,一个好官,治理一个县、府,乃至省都是一把好手。但海瑞与大明官场格格不入的个性注定了不可能成为改革者张居正的盟友,还有可能坏事。
海瑞塑像
首辅张居正无法驾驭清官海瑞这把利剑,也不想被这把利剑所伤,那就只好保持足够的距离,所谓距离产生美,尽管明廷上下陆续有人举荐海瑞,终张居正改革的十年间,海瑞始终没有进入首辅大人的核心团队而得到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