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枝山的书法为何能够超越前贤?

八公山人看文化 2024-10-01 22:50:31

祝枝山

王世国/文

在书法艺术的创始时期,书法家们苦于可资借鉴的东西太少,但“一张白纸好写最新最美的画图”;而到了明代,书法从成熟走向普及,到了明代之后,这时的书法家又苦于难于超越前代耸立的艺术高峰,苦于可借鉴的太多,要想不落前人窠臼实在不易。而祝枝山为何还能超越前贤?这事还得从头说起。

祝枝山草书《杜甫秋兴诗轴》

早年,祝允明学习书法,启蒙老师是外祖父徐有贞和后来做了他的岳父的李应祯。徐、李二人,前者擅长草书,后者长于楷法,这对他一生的书法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祝允明的好友文徵明说:“吾乡前辈书家称功伯徐公,次为太仆少卿李公。李楷法师欧、颜,而徐公草书出于颠、素。枝山先生武功外孙、太仆之婿也。早岁楷笔精谨,实师妇翁,而草法奔放出于大父,盖兼二父之美,而自成一家者也。”

祝枝山的外祖父徐有贞的书法

后来,祝允明能写出精谨古雅的楷书和奔放雄强的草体,都是由于早年师法“二父”所奠定的基础。他虽学“二父”,却也探本求源,追寻李应祯和徐有贞书法的渊源,对他俩所师承的欧、颜、张、素的书体都认真学习,而且十分精熟。他的长达千言的《论书卷》就是用欧体小楷书写的,从它那精谨严密、一笔不苟、劲峭挺拔的风貌中,可以看出是深得欧书神髓。

祝枝山的岳父李应祯《行书枉问帖》

中年时期,他全仿颜真卿《麻姑仙坛记》的笔法所书写的小楷《孙过庭书谱》,特别奇特。他用张旭、怀素的草法所书写的作品更加多见。当然,祝允明书法的师法远不止上述几家,可以说他“少时于书无所不学,学亦无所不精”。我们从他自己的表述中可以得证明:

祝允明《行楷书岳阳楼记扇面》

“仆学书苦无积累功,所幸独蒙先人之教,自髫卯以来,绝其令学近人书,目所接皆晋唐帖也。然不肖顽懒,略无十日力。今效诸家裁制,皆临书以意构之示。知者乃或妄许为能书,殊用愧恨而已。此在建康为顾司勋所强,《黄庭》《兰亭》《急就章草》,二王、欧、颜、苏、黄、米、赵,追逐错离。时迫归程,无暇豫之兴,又乏佳笔,只饶得孺子态耳。”

祝允明《小楷前后出师表》

从这段题跋中可见,在顾司勋的强求下,他居然可以背临九家书体,足见他平日临习晋唐宋元名家书法已经烂熟于心。同时可知,在他的书艺发展的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是下工夫临写前人书作,以至于连应酬之作也出以临写之笔,这在其他书家中是十分罕见的。他确以善于临诸家书体为荣耀,而且常爱向人们表现自己这方面的出众才华。

祝枝山章草《长门赋》

我们从他以六位书家的不同书体来写《六体诗卷》可见一斑。当时的书法家和书评家对此也特别欣赏。比祝允明略晚的吴门派书家王世贞说:“京兆少师楷法,自元常、二王、秘监、率更、河南、吴兴,行草则大令、永师、河南、狂素、颠旭、北海、眉山、豫章、襄阳,靡不临写工绝。”祝允明师承的书家确实不少,而且这里讲的还不是全部。

祝枝山行书《牡丹赋》

所以,人们称赞他“妙兼诸家”,或者“无所不诣”,或者“博习诸字”等等,不一而足。明代“尊古师帖”的复古主义的书风很盛,比起元代来有过之而无不及。对于这种情况不能简单地加以否定,而应作具体分析。中国书法发展到了明代,各种书体都已经由大艺术家们创造并确定下来,而这些开宗立派的大书法家几乎将各种书体都推进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祝枝山行书《听泉记》

面对这种现状和令人眼花缭乱的古代名家书作,明代书法家心理上总有一种所学不尽、所积不厚的感觉。祝允明就是如此。在书法艺术的创始时期,书法家们苦于可资借鉴的东西太少,但“一张白纸好写最新最美的画图”;而到了明代,书法从成熟走向普及之后,这时的书家又苦于难于超越前代耸立的艺术高峰,苦于可借鉴的太多,要想不落前人窠臼实在不易。

祝枝山草书

你要超越它,首先必须充分地学习和研究它,因为只有站在巨人的肩上而不是站在他的脚下,你才能摘取书法艺术的桂冠。祝允明深懂此理。所以他“自《急就》以逮虞、赵,上下数千年变体,罔不得其结构,若羲、献真行、怀素狂草尤臻笔妙”,终于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从而自成一家。或者“无所不诣”,或者“博习诸字”等等,不一而足。祝允明懂得“必须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所以他“自《急就》以逮虞、赵,上下数千年变体,罔不得其结构,若羲、献真行、怀素狂草尤臻笔妙”,终于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成为明代书法大家。

祝枝山草书《秋兴八首》

0 阅读: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