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必须具备钓浅水底还是钓深水浮的能力!一样的水深!结果不同!

跟鱼过去 2024-08-12 18:14:45

野钓!夏季野钓!你必须具备到底是钓浅水底还是钓深水浮的能力!尤其是喜欢钓大鱼的。白天要钓深水的浮,晚上要钓浅水的底。鱼没啥能耐,它只会根据大的环境选择迁移还是起浮。我们钓鱼时,很多情况下不是鱼饵不行,而是不知道鱼在哪里?所以,你会发现有的时候,钓浅水的底,能嘎嘎的上鱼。有的时候,钓深水的浮,也能大草鱼、青鱼、鲤鱼不断的连杆。那些告诉你夏季一定要钓多深的,压根就是没想教给你。那些告诉你使用什么饵料、线组、浮漂的,嘿嘿!他就是忽悠你。拿你当韭菜!找不到鱼在哪里,那还钓个锤子啊!正所谓,有鱼全会钓,没鱼瞎胡闹。好了!还是那句话,不是钓鱼人也写不出来,不是钓鱼人你也看不懂!

直接上干货!就是楞怼!让那些钓鱼的科学家无路可走。

在开始之前按照我们的老规矩先说一下钓鱼的底层逻辑,我们所谓钓鱼实质上钓的就是鱼的习性。而鱼的习性就主要体现在钓位的选择上和和你的钓法选择上。我们先来说钓位。为什么同一条河流或者是一个池塘总有这几个位置特别爱上鱼呢?是因为这里的水深,安全,温度,氧气等满足鱼的各项生理需求。所以大量的鱼会聚集在这里。他们聚集在这一小片区域内巡游的过程当中能够快速的发现你的饵料。从而不管是谁坐在黄金钓位上都能钓的相当不错。这其中包括使用什么品牌鱼饵的都有,使用什么钓法的都有,使用粗线的也有,使用细线的也有。所以你在野钓过程当中不把精力放在找鱼的身上。反而把这些饵料的味型、状态鱼线的粗细,浮漂的大小作为钓鱼的第一要素,你不感觉到可笑吗?

为什么现如今钓鱼人会有这样的想法?其实就是钓鱼的广告看多了,我们很多大师、主播在高密度的黑坑里或者是高密度的养殖水库冒充野钓。来给大家表演饵料的诱鱼功能和线组的灵敏度。这不就是骗人吗?最钓鱼最重要的问题,鱼的密度解决掉以后,你感觉其他的还是问题吗?而我们很多钓鱼人偏偏就信,把这些所谓的暴连钓法、爆连饵料,硬生生的搬到了野外垂钓环境当中,你觉得你能成功吗?确切的说你有成功的机会吗?天生身体缺陷,后天能靠多吃饭就长出来吗?

直接步入正题!

怎么分辨鱼在浅水的底部还是在深水的半水。(流水钓底就可以了)

其实很简单!就是看太阳!夏季高温的季节,你就看太阳。太阳出来了,很热。用手一摸表层水很热。烫手。那么你就去钓深水的半水。没有太阳你就钓浅水的底。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夜钓的时候,我们是选择钓深水的半水还是浅水的底?当然是靠近岸边潜水的底。当然钓鲢鳙鱼除外。为什么这个话题我们一直拖到8月份才说?是因为六、七月份虽然也叫夏天气温也很高。但是它的整体水温并没有持续高温。而且他的臭底现象也没有现在这么厉害?而且天气也没有现在这么闷。总之大家记住一句话,太阳消失以后立刻就感觉到凉爽的天气夜钓直接就可以钓底部。如果太阳消失以后依然满身大汗气温很高,你同样也要考虑是不是要钓深水区的半水。八月份以后得夜钓是不是比前两个月难钓,鱼还是那些鱼,只不过是你在上半夜钓底,它在浮。你下半夜回家,它下底了。

夏季影响鱼迁移的两个重要原因,一个是温度,一个是氧气。我们先来说氧气。我们一般所垂钓的野外环境水体的主要氧气来自于水中的藻类,而藻类一般多分布于水的中、上层。当太阳出来以后,他们进行光合作用以后,会给水的上层增加氧气。那么底部的氧气从何而来呢?是通过上下层水的交换。可以这么理解。夏季的水分为三层。上层富含氧气的热水,中间的平衡层。把他们两个阻断。缺含氧气的下层。如果到了晚上上表层水不降温,不和下层水交换的话,底部压根就没有鱼。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夏季气压低,阴天。很多鱼塘爱翻坑的原因。就是因为阴天,水中的藻类不产氧气。而底层的很多物质在分解的时候还要耗氧。同时由于没有风,上下水层不能交换。所以才会造成大规模翻糖的现象。

温度。我们先来说第一个温度的问题。浅水区虽然氧气充足,所以你会在夏季的中午看到很多鱼甚至要浮到水面上来。这种情况多发生于整体水深比较浅的池塘里。这就代表着底部已经极其的缺氧了。像这种情况,你即使是钓水面鱼,吃饵的概率也不会很高。一般来说上层的水温是比较高的。很多健康的鱼是轻易不敢上来的。同时这也会导致浅水区的温度过高。很多鱼也会逃离浅水区。而第二个温度问题就是。我们所谓平衡层的形成。当上、下层水温差异明显的时候,这个差异的温度在什么地方?什么地方就是温越层。比如水深1m的位置和水深3m的位置。上下温度差三度。那么这个温越层就会在3m的位置上形成。热水也攻击不到下方去。凉水也翻不到上边来。也就平衡了。

所以即使在水深1m的水域,但凡是这个平衡层在水深80cm的地方形成。水深1m的水域的鱼也会起伏。而当太阳消失以后,上表层水的温度会逐渐降低。那么逐渐的上层水会和下层水进行交换。但是不要奢望他一直交换到底。所以在夏季夜钓的时候有一个很特殊的现象,那就是只要是今天的夜间最低气温高于昨天。那么今天的晚上夜钓就不好钓。因为上下水流他的置换会小于昨天。我们很多时候夜钓空军。也是因为鱼在表面。而我们选择了钓底造成的。换句话说,上半夜鱼还没有因为水体彻底降温而起浮。下半夜温度降低了,浅水区的鱼下底了而你回家了。就是这么简单。所以很多老钓手会选择在三伏天的夏季晚上一、两点钟才出门钓鱼。

当然也会存在特殊的现象。刮大风,下大雨。会导致上、下层水温交换的比较好。说到这里我们就说一下下大雨,其实真正的雨后鱼也不是挺好钓。因为上、下层水流彻底交换以后,会让水底的有毒有害气体均匀的扩散到上、下层。而且有的地方会有从山顶大量雨水灌入到水库的现象,会让很多打过农药的动植物水流入到水库,这种现象也会严重的影响鱼吃饵。

2,看水色。(水越清澈,钓的越深)

首先作为一个钓鱼人能够分辨水肥还是水瘦这是基本能力。总之水发绿一般水肥的概率比较大。那么这种水域一般底部缺氧的概率会更大。所以我们钓鱼人一般遇到这样的水域之后,要选择不要钓太深。而这个不要钓太深。到底是底不要太深还是水不要太深?这个很关键,很重要。很负责任的告诉大家是水不要太深。其中有几点比较重要的要给大家简单的带一下。首先就是水深的地方。会给鱼充分的安全感,它可以在水深的浅水停留,但是一旦有风吹草动它会迅速的向深水区逃逸。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钓鲢和草鱼的时候选择的水深要特别深的原因。其二就是,同样是上表层水,深水区富含氧气的水,它的深度要比岸边的浅水要深。

我们就举个例子,深水区20%的水称之为表层水。那么整体水深是10m。20%就是2m。而浅水区2m水深的底。就有可能造成底部缺氧。那么温跃层是如何产生的呢?是因为上、下两种不同来源的温度。上面是阳光升温,下面是低温或者说是土壤、岩石也就是地球本身的温度,这两种温度在激烈交锋的时候,在水的中层就会形成一个缓冲区。所以不同水深的温跃层他是不一样的。总之太阳能辐射的深度大概是在1m至1m半左右。也就是相当于我们在夏季钓鱼的时候,水表至下边1m或者是1m半的距离是不存在缺氧的问题的。而由于水深造成的温度不同,所以温跃层也会不同。浅水区有可能在2m半的位置就结成了温跃层。深水区有无可能在3m半的位置上或者是4m半的位置上?

所以在夏季我们面临着很多水绿甚至是水黑的垂钓环境不用想了,你的垂钓水底绝对是缺氧的。而此刻你选择的岸边钓底虽然水深是差不多但依然达不到氧气充分的情况。所以夏钓谭主要说的是钓深水区的半水。我们上边说了。水中的氧气主要靠的是水中浮游藻类的。产生而这些又多生存于水的中上层。这也是为什么最近这一两年钓大混养。开始搂浮的原因。因为一旦很多人接触钓浮,他们会发现鱼来的又快又多,吃口又猛。就是因为是半水的氧气充足。什么叫做大混养?什么鱼都钓,难道我们野钓不也是什么鱼都钓吗?

好了,如果你感觉对你有帮助的话,请点一下关注,谢谢,记得点赞,收藏,分享,转发。

0 阅读: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