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有人说:你怎么度过疫情,你就将怎么度过一生。这个观点是非常值得我们去深思的。
在疫情这两年多当中,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有听到或者看到过,我们身边或者朋友圈有人吐槽疫情之下的困难,甚至是自己也有过这样的吐槽与抱怨,工作困难、创业困难、生活困难、很多想去的地方去不了,很多想见的人也见不了。当我们听多了,见多了这样的观点的时候,不知不觉间也开始认同了这样的说法,慢慢成为一种“思维定势”,当我们开始将一切的不如意都归结于疫情时,这样的心态甚至比疫情更加可怕。
不知将会在何时、何地爆发,不断反反复复的疫情,这与我们人生中永远不知会在何时降临的困难非常地相似,如果现如今我们会下意识地将自己的失业、创业失败、没赚到钱等归结于疫情原因,那么,当面临其它情况下的失败时,往往也会下意识的为自己找借口。
一天是一年的缩影,一年是一生的缩影,很多情况下,人其实都是依靠着一种惯性行动的,就如呼吸、走路、眨眼,这些事情都在长大过程中,一次次地应用,成为了一种下意识的习惯,做出这些动作的时候完全不用经过思考,这便是习惯的力量,而现在当我们习惯以疫情心态去面对自己现如今生活中的失败时,未来是否也会以同样的心态去对待其它的失败呢?
在上一篇文章《疫情之下,才知道自己以为的稳定有多么脆弱》后,就有不少朋友感慨,有人说在疫情之下,丢了工作;有人在疫情之下,创业失败;有人在疫情之下,苦苦挣扎……,似乎如果没有疫情,一切都能变得不一样,然而,这其实只是疫情给了我们一个自我安慰的借口罢了。
就像你没能早起,会将原因归结于闹铃没响,上班迟到了,那是怪路上堵车,记得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有人甚至会将自己没考好的原因归结于同学没给自己抄答案。很可笑吗?其实不可笑,因为这是人的一种出于自我保护的天性,每个人都有,只是每个人面对这些问题时,有的人会下意识地找借口逃避,有的人能够克制这种下意识,选择正面面对。而这其实也决定了不同的人生态度,以及人生际遇。
同样的因为疫情隔离在家,有的人选择在家睡觉玩游戏,有的人选择在家健身,就如这段时间忽然火起来的刘畊宏,靠着在家直播带着家人健身,30天涨粉超5000万。
再比如润米咨询董事长刘润,上海疫情期间同样是被封在家,有了这样的成就,他完全是可以在家踏踏实实休息,然而他却做出了写一本书的决定,而且只用了7天便完成了一本书的创作,交到出版社统计时:正文8万字,加附录9万字,含标点10万字。每天至少一万多字的内容输出,优秀的人从不会因为外界的环境变化而放松对自我的要求。
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疫情心态,又如何从疫情心态中脱离出来呢?
一、调整认知:任何时候我们都是有选择的
不管在任何时候、遇到任何困难,我们的人生其实都是有选择的,当外界的大环境改变使得我们没有能力与之对抗时,其实我们依然可以选着提升自己,增强自己在这样环境下的生存能力,疫情并不是仅仅对一个人的影响,大多数人和行业都很艰难,而这时能够拉开自己与他人之间差距的,便是面对疫情时的态度了。
抱怨疫情,抱怨现在所面临的困难,并不能使得我们的生活更好;我们更加应该考虑的应该是那些我们都够去改变的问题之上。
我们可以选择睡到自然醒,也可以选择早起锻炼锻炼身体,增强自身免疫力;我们可以选择花7天的时间去将一个游戏通关,也可以选择花7天的时间去学习一项简单的技能,提升自我的价值。
二、接纳消极情绪、建立积极心态:消极情绪不可怕,可怕的是消极而不自知
尝试去接纳自己的消极情绪,疫情之下,产生恐慌、焦虑等情绪其实是非常正常的,及时地觉察到自己的消极情绪,去接受自己已经产生这样的消极情绪,然后才能更好的去面对,去寻找原因,思考解决办法。
三、成长型思维:在外界的狂风暴雨中,获得内心的宁静和事业的成功
美国著名发展学领域研究者卡罗尔·德韦克认为我们有两种思维模式,一种是固定型思维,一种是成长型思维。
固定型思维的人更加的看重结果,习惯把失败当做是一种身份,看待疫情时会认为是自己太过倒霉,碰到这种无可奈何的事情。当遇到疫情隔离在家时,便觉得这是没办法的事情,于是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变得虚度光阴。
而成长型思维的人更加的享受过程,有大局观,对自身也有着清晰客观地认识,他们会把不幸当作一种体验,一种学习。
通常,成长型思维模式者,会高度关注提高知识水平的信息。前文中提到的刘润老师的例子便是成长型思维的表现。对他们来说,学习才是第一要务。因此能够在外界的狂风暴雨中,依然获得内心的宁静和事业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