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七旬的刘玉生,在美国漂泊了32年后,终于带着满怀的期待回到了上海。
他刚下飞机,听到的第一句话却是:“你还回来干什么,你走!”
一句话让他心如刀割,曾经他选择离开家乡,怀揣发财梦,远赴美国;如今却在凄凉中归来,期盼与家人重聚。
但他的妻女,为何如此冷漠?
1990年,中国掀起了一场“出国热”。
那个年代,许多人梦想通过到国外打工改变命运,甚至认为,去一趟美国就能带回财富和地位。
40岁的刘玉生也被这股热潮吸引,他当时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妻子和8岁的女儿都需要他,但他心中却一直有个发财梦,想趁自己还年轻闯一闯。
他妻子苦劝他留下:“孩子还小,家里需要你,有什么事情不能一家人一起撑过去?”但刘玉生听不进去。
他不仅不听劝,还执意拿走了家里的积蓄,甚至没给妻女留下一分钱。
他的父母气得直跺脚,直言他“自私、不顾家”。
刘玉生却觉得,只要自己挣了大钱,家人将来就会理解他。
刘玉生出发了,他心里想的是回国时给家人一个大大的惊喜。
然而他到美国后发现,一切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容易。
他语言不通,找工作处处碰壁,根本无法像别人一样打拼出一片天。
为了糊口,他开始在唐人街的餐馆里端盘子、洗碗,后来还送过外卖、摆过小摊、捡过废品。
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收入却微薄得难以维持生活。
刚到美国的几年,他还能给自己打气:“再坚持一段时间,赚到钱就能回家了。”
可现实却一点都不留情。美国的消费水平让他举步维艰,年龄渐长后,他的体力活也越来越难胜任。
最让人唏嘘的是,他不但没有赚到钱,还因为签证过期,变成了无身份的“黑户”。
在刘玉生最困难的时候,他的哥哥从美国回过一次中国,还见到了刘玉生的妻子和女儿。
他本可以让哥哥帮忙捎一句话回去,但他却选择沉默。
他心里有自己的小算盘:“等我混出个样子再联系他们,总不能让他们知道我过得这么惨。”
可谁曾想到,这一等就是32年。
这些年里,刘玉生的妻女是如何过的?
当初他离开时,妻子手里几乎没有任何积蓄。
一个人带着年幼的女儿,既要工作,又要养家,压力可想而知。
她身边的朋友和亲戚劝过她:“你就别等了,这种男人指望不上。”
可她却始终没离婚,因为心里还存着一丝希望。
女儿小时候经常问:“爸爸什么时候回来?”每次听到这样的话,妻子总是强忍着泪水说:“再等等吧。”
可这一等,就等到了女儿长大成人。
多年以后,当刘玉生出现在公园时,已经是一副狼狈模样。
他穿着破旧的衣服,坐在轮椅上,靠捡垃圾和救助站的施舍为生。纽约的冬天寒冷刺骨,但他只能在公园长椅上睡觉。
这时,一些好心的华人发现了他。
他们得知了他的故事,纷纷伸出援手,有些人还帮他拍了视频上传到网上,希望更多人帮助这个“落魄老人”。
刘玉生流着泪说:“我想回上海,我的老伴心脏不好,我想照顾她,也想见见我的女儿。”
视频让许多华人动容,他们为他筹集了1.5万美元的回国费用。
刘玉生感激地说:“这是我最后的希望,谢谢你们。”
飞机落地上海后,刘玉生觉得自己终于“熬出头”了。
他满心期待地想着和家人重逢的场景,然而现实再次狠狠地击碎了他的幻想。
没人来接他,他只能靠救助站的帮助联系妻子。
当他拨通妻子的电话时,还没来得及开口,就听到了那句冰冷的话:“你还回来干什么,滚回你的美国!”
刘玉生愣住了,他没想到妻子的反应会如此激烈。
后来,刘玉生的女婿对他说了一句更刺耳的话:“你当初撇下家庭,一个人跑去美国。现在倒好,年纪大了在美国混不下去,又想回来分房子养老?我们家和你没有任何关系。”
原来,刘玉生在美国期间,他的单位曾经分了一套房子给妻子。
后来房子拆迁,妻子和女儿拿到了几百万的赔偿款,用这笔钱买了新房。
而刘玉生一回国就提出要分房子:“那是夫妻共同财产,我应该有一半。”
他说得理直气壮,但这句话彻底激怒了妻子和女儿。
“这些年我妈一个人拉扯大我,你什么都没管过!现在你回来只为了抢房子?”
女儿的声音很冷,她说完就挂了电话。
刘玉生试图解释:“我不是为了钱,我只是想弥补当年的错误。”
可家人已经听不进去。
刘玉生的归国之路,不仅没有让他与家人团聚,还让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独。
他后来被安排住进了一家养老院,生活有了基本保障,但他与家人的关系依然没有修复。
他试图通过法律手段争取房产的一部分,但这让本就脆弱的家庭关系更加破裂。
有人说,刘玉生的结局是咎由自取。
毕竟,亲情需要用责任和关爱来维系,而不是等到一无所有时再去索取。
责任的缺席无法用时间弥补,血缘关系也不是亲情的免死金牌。
刘玉生的故事告诉我们,家庭从来不是单方面的选择和期待。
如果你在最关键的时候没有站在家人身边,那么当你最需要他们时,也很难再找到一个归处。
这个道理看似简单,却总有人在失去之后才懂得。
参考资料:上海大爷“黑”在美国32年回国,妻女拒相见,“单方面”的团圆怎么可能美满?——2023-03-16 17:19·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