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重难点知识梳理,考试别再错了!

高考择校指南 2023-02-22 16:02:35

重要通知:高考择校君将在2023高考期间持续为大家播报高考资讯、高考真题、高考查分时间及入口、高考分数线,志愿填报等重要信息,敬请关注+点赞!

中国古代史重难点知识梳理

1.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

⑴多元一体:呈现满天星斗、八方雄起之势,但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交融、诞生的核心区域,最终形成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多元一体的格局。

⑵兼容并蓄:在中华文明内部,主导文化对其他文化兼容并蓄,不断丰富中华文明内涵,促进各地区一体化进程发展和文化认同感增强。

⑶延绵不断:中华文明的发展虽有阶段性,但没有间断和转移,总体上是呈螺旋式上升的态势,使中华文明生命力不绝、延绵至今。

2.古代中国早期国家的特征

⑴政治: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国家权力和家庭关系结合起来,形成“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地方管理相对松散。

⑵经济:进入青铜时代,但生产力水平低下;集体劳动;出现了奴隶制。

⑶思想:呈现出较浓厚的鬼神迷信与原始宗教色彩;统治阶级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民本思想。

3.奴隶制大帝国兴起的条件

⑴地理因素:依靠大河或海洋的有利条件,便利了对外贸易和扩张。

⑵经济因素:农耕经济发达,商业和对外贸易发展,增强了实力。

⑶政治因素: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统一;较为完备的官僚机构和军事实力。

4.古代帝国的扩张具有灾难性的一面,但是也促进了文明的扩张与交流,各民族相互交融,促进了古代世界文明的发展。

5.古代中国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沿革

⑴周代:实行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崩溃。

⑵秦朝: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奠定了中国古代统一王朝的基础,促使贵族政治转变为官僚政治。

⑶汉朝: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后导致七国之乱;汉武帝时颁行“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

⑷隋唐:唐朝实行州、县二级;唐中期以后,朝廷在地方设节度使,后形成藩镇割据势力,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⑸宋朝: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并设通判监督;将兵权收归中央。

⑹元朝:行省制,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⑺明清:废行省,设三司。

6.郡制和县制起源于春秋时期,而不是秦朝。

7.“推恩令”并没有废除封国,只是通过分割封国领地来削弱地方势力,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8.古代中国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

⑴先秦:王位世袭制使最高政治权利的交接方式由“禅让”变成“世袭”;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规定了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继承原则。

⑵秦朝:皇帝制度;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皇位世袭;三公九卿组成中央政府。

⑶西汉:汉武帝设立中朝,加强皇权。

⑷隋唐:三省六部制,既削弱了相权,又能保证皇权独尊,同时提高了行政效率。

⑸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中书门下、枢密院和三司分掌行政、军事和财政,削弱了相权。

⑹元朝:中书省是总理全国政务的中枢机构。

⑺明朝: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后来逐渐成为事实上的行政中枢。

⑻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提高了行政效率,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9.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演变

⑴西周——世官制——亲贵合一、世代相传——血缘、姻亲。

⑵春秋战国——举荐或军功爵制——养士、军功——军功。

⑶汉代——察举制、征辟制——察访人才、举荐做官——品德。

⑷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品评士人、按品授官——门第。

⑸隋唐至明清——科举制——分科考试、以成绩优劣定取舍——才学。

10.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趋势

⑴选官标准:西周依据血缘关系分配官职,汉代的察举制依据品德荐举官吏,隋唐原来的科举制依据考试成绩选拔官吏,反映出中国古代的选官标准从血缘转变为德才。

⑵选官基础:担任官吏是西周各级贵族的特权,两汉及魏晋南北朝的官位被世家大族垄断,科举制实施后,普通平民获得了参加科举的权利,扩大了选官的社会基础。

11.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影响

⑴有利于维护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正常运转。

⑵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大一统局面。

⑶有利于国家选出真正适合统治需要的人才。

⑷推动了官员素质的不断提高,有利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⑸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科学的发展。

与察举制相比,九品中正制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选官的随意性,实行之初,有选贤的作用,但成为世家大族把持政权的工具,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12.科举制打破了士族门阀垄断仕途的阶层固化局面,使出身贫寒的知识分子也可以通过考试获得从政机会,改变社会地位。

13.科举制的深远影响

⑴积极影响

①社会整合功能:打破了官职世袭的传统模式,促进社会阶层转化,加速了社会流动,具有公开平等择优的合理性。

②推动儒学发展:以儒家学说为主要考试内容,推动儒家思想和文化的传承。

③巩固国家统一:适应了中央集权制度下对大一统意识形态的需要,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交融,巩固了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

⑵消极影响

①重才轻德:过于侧重才学标准,忽视了对品德的考量,造成一些官员道德素质低下。

②官本位思想:直接促进了官本位社会观的发展。

③禁锢思想:强化儒学正统地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抑制了新知识、新学科的渗透和发展;阻碍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14.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⑴单线垂直:以皇权为中心,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监察机构形成单线垂直的相对独立体系,从而确保了监察权力的独立运作。

⑵法律原则:遵循“以法理官”,在行使监察权力之时,监察机关与监察官员依法监察,以法律为准绳。

15.谏议制度的对象是皇帝,目的是谏诤皇帝的言行,防止决策失误。

16.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作用

⑴敦促百官只能在国家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履行自己的职权。

⑵有利于维护古代中国的统一和提高国家行政效率。

⑶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皇帝的暴虐失德行为,也有助于维护中国文官制度的存在。

17.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

⑴主权在民:各机构内部实行集体负责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雅典一切官职向各等级公民开放。

⑵法律之上:雅典实行严格的法治,提出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公民权利神圣不可侵犯。

⑶轮番而治:五百人议事会、陪审法庭经抽签选举产生,十将军委员会由民主选举产生。

⑷权力制约:体现在公民对官吏的监督和制约上(陶片放逐法、官吏任期制、陪审法庭等)。

18.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⑴创造性

①民主的创举:提供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民主运作的新方式,对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有着深远的影响,成为西方政治文明的源头。

②多数人参政:集体决策、群众监督,开创了诸多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

③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民主制重视全体公民的个体自由和责任感,民主氛围创造的空间,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

⑵局限性

①民主范围狭隘:建立在奴隶制之上,是奴隶主的民主,是及少数人的民主,广大的奴隶、外邦人和妇女根本没有公民权和政治权利。

②民主性质原始:继承了原始社会的许多民主习惯,是小国寡民的产物。

③运作方式随意: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参政方式,意味着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可能会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

19.法律儒家化的影响

⑴儒家法律指导思想的确立,强调德治。

⑵确立了法律的一些基本原则,中国法律儒家化过程中,一些儒家思想的精义注入法律中升华为封建法律的基本原则。

20.中国传统法制的基本特征

⑴礼法结合,德主刑辅。礼教纲常被奉为立法和司法的指导思想,国家颁行的法律,要符合“德政”的要求,不能与礼制相违背,法律实施的过程本身就是教化推行的过程。

⑵以民为本,抑强扶弱。不断完善官吏检查制度的同时,以严法治吏;法律严 厉防范和打击地主豪强兼并土地;救济灾民。

⑶家族主义,家国一体。

21.罗马法的特征

⑴地位: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是西方政治文明的起源之一。

⑵形式:体现出与时俱进,为适应时代和形式需要而演变的特点。

⑶内容:维护罗马公民和自由民的社会地位,调整财产关系,规定奴隶制度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具有时代性的特征。

⑷作用:是维系帝国和巩固统治的强有力的工具。

⑸局限:不可能真正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其实质是维护少数奴隶主利益的工具,属于奴隶制法律体系。

22.《十二铜表法》的颁布限制了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但实质上仍然是维护贵族利益的法律。

23.自然法不是具体的法律条文,而是一种法律观念。

24.中国古代加强民族关系的措施:设立行政机构;和亲政策;册封授官;会盟定约;边界贸易。

25.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演变的趋势

⑴标准:随着封建统治者对民众人身控制的逐渐松弛,收税标准从以人丁为主向以土地为主转变(两税法)。

⑵形式:随着封建经济发展(商品经济),赋税形式由以实物为主向以货币为主转变(一条鞭法)。

⑶种类:把各种杂税合并起来,统一征收,赋役种类由繁杂向简单转变。

26.原始农业:人类经过长期的采集、渔猎生活,逐步熟悉了植物和动物的生活习性,在新石器时代,人类进入原始农业阶段。

27.古代中国农耕经济的基本特点

⑴经济结构:我国古代农业经济以种植业为主,以家庭饲养业为辅。

⑵生产力发展:使用铁犁牛耕,改良生产工具,改进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

⑶生产方式:以家庭为单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⑷土地所有制:实行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导的封建土地私有制。

28.古代中国的小农经济

⑴含义:指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基础之上,主要依靠家庭成员的劳动,独立经营小规模农业,以满足自身消费需要为主的个体经济。

⑵影响

①政治:小农经济的分散性是中央集权制度存在的必要性和经济基础。

②经济: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是“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实施的根源。

③科技文化:小农经济的发展造就了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实用性、实践性的特点;其落后性也决定了中国古代科技无法实现根本性的突破。

④家庭伦理观念:“重男轻女”“安土重迁”思想观念产生。

29.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经营形态

⑴官营手工业—政府直接经营管理—明代前期占据主导地位

⑵民营手工业—民间私人自主经营—明中叶后占据主导地位

⑶家庭手工业—农户的副业—一直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中

30.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点

⑴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就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⑵技术先进。古代中国手工业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

⑶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31.中国古代手工业没有出现生产领域技术革命的原因

⑴市场: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具有封闭性,对市场商品的需求量不大。

⑵政策:手工业者社会地位低下,封建政府往往对其征收重税。

⑶社会动荡:封建社会的动荡往往对其冲击巨大。

⑷技术:官营手工业作为最有利可图的行业,但难以向社会推广。

32.古代中国的商业政策

⑴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重视商业发展。

⑵商鞅变法后,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⑶秦汉时期重农抑商政策不断发展。

⑷唐宋时期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⑸明清时期强化重农抑商政策,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致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33.古代史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⑴商业市场形式多样:城市中的市,乡村中的草市。

⑵城市商业经济发达:各朝代都有商业大都市,明清时期,兴起了一大批工商业市镇。

⑶对外贸易发达:以丝绸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促进沿海港口城市的兴盛。

⑷货币种类丰富: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明朝时形成了以银为主,以钱为辅的钱银并行的货币流通制度。

⑸商人群体活跃:明清时期,实力雄厚的区域性商人群体组成了商帮。

⑹商人政治地位低下。

⑺商业信贷、契约发展。古代中国“城”和“市”是分开的,后来合二为一,成为社会的中心,城市的商业功能也日渐显露。

34.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

⑴汉朝:张建通西域后,汉朝通过丝绸之路与中亚、西亚、南亚进行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汉朝还与南海诸国进行经常性的贸易往来。

⑵唐朝:对外贸易繁荣。在广州设置市舶使,管理对外贸易。

⑶明朝:郑和下西洋与亚非直接贸易,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地区。

⑷清朝: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一方面禁止国人出海贸易,另一方面限制外商来华贸易。难以促进工商业的发展,不利于中外经济文化深入交流,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35.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

⑴宋代以前对外贸易以路上丝绸之路为主,宋代以后随着北方少数民族的崛起和经济重心的南移,对外贸易转为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

⑵官方贸易中,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朝贡贸易占据主导地位,贸易通过朝贡和赏赐完成,主要目的是宣扬国威,加强友好往来,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

36.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⑴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为南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地社会环境。

⑵北方大量劳动人民为了躲避战乱而南迁,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带去先进的工具和技术。

⑶南方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

37.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⑴对海外贸易:推动了南方沿海沿江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有了很大改善,促进了宋元时期海上贸易的发展。

⑵对城市发展:明清时期,南方工商业城市增多,商品经济发达,一直影响至今。

⑶对人口分布:南方人口迅速膨胀。

⑷对文化教育:促进了南方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⑸对生态环境:导致南方某些地区遭到过度开发,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8.经济中心南移不等于政治中心南移,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39.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⑴春秋战国:受到统治者冷落。“仁政”“德治”等主张不适应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需要。

⑵秦朝:受到压制。秦朝统一后,儒生沿用旧的主张,站在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对立面,不能为统治者服务。

⑶汉代:处于独尊地位。增加了“大一统”“天人感应”等内容,将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新儒学适应了当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⑷宋明:正统地位。儒学完成更为理论化和思辨化的过程,体现了唯心主义的内容。

⑸明清之际:遭到怀疑和冲击,仍居于正统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封建统治的腐朽。

40.古代中国科技发展的特点

⑴自成体系,独立性和排外性强。

⑵与政治联系密切,以官办为主,形成大一统的结构体系。

⑶强调人和自然和谐统一,具有明显的儒学化特征。

⑷实用性强,主要服务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大型工程的建设。

⑸对传统典籍的整理与经验结合,缺少科学实验,轻视对理论的概括和研究。

高考择校君将持续发布广东春季夏季高考的所有相关资讯,为大家介绍更多的升学途径和汇总各科高考知识,记得“关注+收藏+分享”喔!有任何疑问可以评论区留言讨论。

0 阅读: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