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九十年代,北京的警察抓了一个流浪汉,因为没有暂住证,就把他带到了收容所。到了那里,警察让他填表,写上籍贯和姓名,这个流浪汉写上了“王耀军”三个字,警察看到表上的名字后瞬间呆住了:“您就是大名鼎鼎的杞县王耀军吗?”
那天夜晚,北京的寒风刺骨。巡逻的警察在街角发现了一位衣衫褴褛的流浪汉。他瘦弱、沉默,眼神里透着一丝无助。没有暂住证?在当时,这可是一件麻烦事。
按照规定,他被带到了附近的收容所。在收容所里,流浪汉被要求填写个人信息表。他的手颤了颤,似乎对这个动作既熟悉又陌生。在姓名一栏,他郑重地写下了三个字:“王耀军”。
登记的警察看了看表格,又抬头看了看他,忍不住问了一句:“你真叫这个名字?”如果不是亲耳听到,谁能想到眼前这个普通的流浪汉,竟是曾经颇有名气的“墙上诗人”?王耀军,1945年出生在河南开封杞县圉镇石店村。他的家庭并不富裕,但父母始终相信,读书可以改变命运。
他从小就展现了超乎同龄人的语言天赋,诗词创作尤其令人惊艳,老师们都对他寄予厚望。然而,命运对这个聪慧的孩子并不宽容。
初中毕业后,父亲因病去世,王耀军被迫放弃学业,回乡务农。高中和大学的梦想,就此破灭。但他没有被生活的苦难击垮,反而在劳作间隙用一本本书与一张张纸坚持着他的诗梦。成年后,他开始辗转谋生。没有一技之长,他只能靠替人写条幅、刷标语维持生计。
在乡间或城市,他总会随性地在墙上留下几句诗。这些朴实的文字,融入了他对社会生活的观察,也记录了他对命运的思考。渐渐地,“墙上诗人”的名字传开了。有人停下脚步,默读墙上的诗句,或因共鸣微笑,或因触动沉思。他的作品题材广泛,既有对底层人民艰辛生活的描写,也有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短短几句,道尽了一个贫苦家庭的真实写照。
但他的生活依然艰难。流浪、贫困,似乎总与他如影随形。
之后,他辗转至北京,依旧靠写字和创作墙体诗为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遇上了那天晚上的警察。被带进收容所后,王耀军并没有抱怨,他静静地填写表格。当警察对这个名字产生怀疑时,他只是微微一笑,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场面。警察提出让他即兴作诗。王耀军沉吟片刻,低声念道:“大鹏锁囚笼,有翅难飞腾。眼望幽燕地,欲游在梦中。”短短几句,不仅表达了他对自由的向往,更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
警察们不禁被他的才学折服,最终决定释放他。这一事件迅速传开,王耀军的名字再度引起关注。他的诗作不仅记录了个人的漂泊生涯,更反映了九十年代社会转型期底层人民的生存状态。九十年代的中国,文学依然是普通人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王耀军的诗贴近生活、通俗易懂,成为许多人精神上的慰藉。他的作品里有对生活的热爱,也有对苦难的坦然接受。
除了创作诗歌,王耀军还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他曾自费宣传英雄吉鸿昌的抗日事迹,为焦裕禄立碑,号召人们铭记历史。他还义务到学校演讲,鼓励年轻人珍惜读书机会。即便自己一生困苦,他依旧愿意用行动回馈社会。2012年,王耀军因病去世,享年67岁。他的一生如同一首写满坎坷的长诗,但却闪耀着希望的光芒。社会各界为了纪念他,出版了《“墙上诗人”王耀军》诗集,并筹建了“王耀军诗园”。他的诗歌和精神,依旧激励着后人。在那个寒冷的夜晚,警察或许并没有意识到,这个被他们带进收容所的流浪汉,是一位用诗歌书写生活、用才华激励他人的平凡英雄。正是这样的普通人,用自己微弱的光芒,点亮了无数人的生命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