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混混,不但终结近三百年的大一统王朝,还在乱世开国称帝

老达子爱历史 2024-11-19 09:42:23

文|老达子

本文共3280字,阅读时长大约6分钟

前言

唐朝末期的宋州砀山县出现过这样一个场景:一个少年偷了一口锅正想溜走,却突然被一个男人挡住去路,大骂他是偷锅贼,接下来就是一顿拳打脚踢,少年蜷缩着身体一声也不敢吭,这时女主人的出现拯救了他,她说这个少年是赤蛇郎君,别伤害他,这个少年才幸免于难。

这个被称为赤蛇郎君的少年,就是今天的主人公——朱温,他从当年一个小小的偷锅贼华丽变身成了后梁的开国皇帝,尽管他完成了如此华丽的转身,但是却骂声一片,这究竟又为何呢?他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能完成如此不可思议的身份转换呢?今天老达子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小混混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又为何骂声一片呢?

出身普通,怎奈何时势造英雄

朱温出生在安徽的一个普通教书先生的家庭,从小就不干农活,到处惹是生非,在乡里横行霸道。如果他要是生在和平年代里,那这一辈子应该就是个小混混了,可他却恰恰生在了唐末的乱世之中。

乾符四年(877年),黄巢起义正打得如火如荼,他和他哥哥朱存就一起去参加了黄巢起义。后来在黄巢军转战岭南时哥哥朱存不幸战死,而朱温因为表现突出而晋升到了大将的位置,看来平常欺压百姓的本事还是不小的。

中和二年(882年),朱温被任命为同州防御使,这个任命很有意思,只是个空头支票,因为此时的同州还不是大齐(黄巢攻入长安后建立了大齐政权)的地盘,光给个名号,地盘还得靠他自己去打下来。随后朱温就领兵南下,一举攻克了同州,这回终于是实实在在的官了。

可是,还没等他的屁股坐热,河中节度使王重荣就联合其他藩镇集结了数万军队准备收复同州。朱温在兵力不足的困扰下,又与黄巢的心腹知左军事孟楷不和,最终决定叛齐降唐。唐僖宗知道后非常高兴,立马任命朱温为左金吾卫大将军,还亲自给他赐名为“全忠”。

可是他一点都没对得起这个名字,他既不忠于黄巢,也不忠于唐朝,应该叫他“全不忠”。

中和三年(883年),朝廷又任命朱温为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继上次黄巢给个空头支票后,这次大唐又给了一张,而这次朱温又做到了,成功收复了长安。看来给他开空头支票这招还是很管用的。

朱温也如愿得到了汴州,而这里也成了他的大本营。后来,他又和李克用一起打败黄巢,黄巢的大将霍存、张归厚、张归霸等人纷纷投靠朱温,朱温的羽翼也慢慢丰满起来。

龙纪元年(889年),他平定蔡州,消灭了对自己威胁最大的秦宗权。乾宁四年(897年),朱温又亲率大军成功平定了郓州、兖州两州,从而控制了黄河以南淮河以北的大片区域,此时朱温的势力已经超过了李克用。

天复三年(903年),西攻凤翔,救出了唐昭宗。但此时的唐昭宗俨然是朱温的一颗棋子而已,回到长安以后,朱温诛杀宦官,挟天子以令诸侯。

天祐四年(907年),朱温正式称帝,改国号为“大梁”,定都开封,唐朝正式灭亡。

这是小混混的朱温上位之路,那我们接下来分析下他能成功上位的关键点有哪些呢?

朱温开挂的人生得益之处1、非凡的战略眼光

古语有云:“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我们通过一个事例就能看出来他的战略眼光,那就是在同州的叛齐降唐。

当时,朱温所率领的起义军与唐军势均力敌,形势一度非常僵持,难以分出胜负。然而,朱温在这关键时刻果断做出了决策,选择向唐朝投降。为什么呢?

首先他和黄巢的心腹知左军事孟楷不和,孟楷多次隐报了他的求援,所以朱温就知道肯定不会有援兵来救了;其次,他也听闻了黄巢军队的军心涣散、窘迫困厄;最后,同州作为大齐政权的军事要地,这个时候降唐,大唐一定会厚待他。

事实证明,朱温的预见是非常正确的。唐僖宗为了笼络他,封他为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朱温的这一步棋走的十分正确,不仅让他免于灭顶之灾,还为他未来在中原割据一方、夺取霸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精明的政治手段

在黄巢去世后,他的部将秦宗权还在继续反抗唐朝,而且势力蒸蒸日上。而这个时候正好给了朱温招兵买马、扩充势力的好时机,因为他现在有了正当理由:招兵买马是为了对付秦宗权啊!

随后他利用朝廷的名义,一方面在青、淄等地招募士兵,筹备战事,另一方面联络兖州的朱槿和朱瑄兄弟,与他们结盟共同对抗秦宗权。

最终朱温成功铲除了秦宗权,也夺取了中原战略制高点,成为当时最具影响力的地方势力。

3、高超的用人之术

朱温非常擅于发掘人才,他麾下的文臣和武将几乎没有出身高贵的,大多是朱温从投降的敌将、普通士兵或是没有被社会认可的文人中挑选出来的。他挑选出的这些人后来都为大梁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例如霍存、张归霸和张归厚,他们最初只是黄巢军中的普通官兵,被朱温委以重任后,一下就成为了朱温称霸中原的先锋领袖。

还有李振和敬翔,他们原本只是默默无闻的文人,朱温却发现了他们的过人之处。在后来的战事中,他们屡屡献计,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谋略,为朱温的霸业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4、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

朱温的妻子张氏出身名门,不仅知书达理,而且精明能干。尽管朱温在外面心怀野心,但在张氏面前,也要夹起尾巴做人。每当朱温商量大事时,一定会把她叫过来一起帮着参谋参谋。因为张氏总能一针见血抓住要害,有时候连朱温都自叹不如。

此外,张氏还在稳定军心方面也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因为朱温本性多疑,再加上打仗的氛围非常紧张,导致他经常猜疑部下,严重的时候动不动就要杀人,以示威慑。

这种手段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震慑的效果,却也会弄得人心惶惶。而张氏在的时候,作为局外人,她站在第三者的视角上会看得很清楚,所以经常阻止朱温的滥杀无辜。

总结完朱文成功的关键,下面我们来看下后世对朱温的评价吧,怎么说呢?对于朱温这个人,后世的评价,骂他的人比夸他的人多得多。

后世评价,褒贬不一

先说好的吧~

首先,他多年的南征北战,攻城略地,上面也刚介绍完他的一下战略和政治手段,能看出是有着非常优秀的军事才能的。正如教员一针见血的评价:“朱温处四战之地,与曹操略同,而狡猾过之”。

教员说他的谋略堪比曹操,但是却比曹操更狡猾。确实朱温为了胜利确实无所不用其极,也就是说为了自己的成功啥都干,不知道底线和道德是个什么东西,这也是他所被人诟病的一点。

其次,他改革枢密院重新任用士人,也算是彻底消灭了宦官专权的情况。在治理国政方面,大力发展农业,奖励农耕,减轻租赋,他对百姓还是非常仁慈宽容的,在这一点上仅次于后周,甚至比宋朝都要好一点。下面的史料记载是摘自南宋洪迈的《容斋随笔》,洪迈虽然也对朱温没有什么好感,但还是肯定了他的一些政治举措。

“梁祖之开国也,内辟污莱,厉以耕桑,薄其租赋,士虽苦战,民则乐输,二纪之间,俄成霸业。及末帝与庄宗对垒于河上,河南之民,虽困于辇运,亦未至流亡。其义无他,盖赋敛轻而丘园可恋故也。” ——《容斋随笔》

他的后梁也是五代时期存在时间最长的一个政权了,但从这一点上看,就已经赢过五代十国的大部分政权了。

但是,确实骂他的人很多,说他什么纵情歌酒,荒淫恶棍,爱好赌博,滥杀无辜等等。就连他的亲哥朱全昱都在吐槽:“朱三,汝砀山一民,因天下饥荒,入黄巢作贼,天子用汝为四镇节度使,富贵足矣,何故灭他李家三百年社稷,称王称朕,吾不忍见血吾族矣,安用博为!”

南宋的史学家胡三省也大骂朱温是‘反复小人’,因为朱瑄朱瑾以前帮朱温一起对付过秦宗权,可是在消灭秦宗权以后,朱温立马就向朱瑄朱瑾伸出了屠刀。不得不说,确实有点小人了。还有欧阳修在重修五代史的时候,对后梁和朱温的评价都很低,说朱温是“大恶之君”。

之所以宋代的文人对朱温的评价很低,其中综合这些骂名,总结下来就2个骂点:一是唐昭宗赐名“全忠”,又待他不薄,可他却弑君篡位,是为不忠;二是他对朱瑄朱瑾的反手一刀,是为不义;三是他在“白马驿之祸”中杀尽了朝臣,其中大部分都是读书人,这一下就得罪了读书人。

而这最后一点最为致命,得罪了文人,你还想留下好名声?别痴心妄想了。

老达子说

朱温,尽管被后世文人描绘为罪大恶极之人,然在乱世之中,他以自身的能力创立了五代时期除后周外最关注民生的政权,还是有值得肯定的地方的。毕竟从一个底层社会的无名之辈,跻身成为大梁政权的开创者,这个华丽转身还是令人赞叹的。

1 阅读: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