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兵推:一旦中美爆发大规模冲突,美方枪支弹药,或只能撑8天

东场的校尉 2024-11-29 18:55:16

抗日战争时。

当时弱小的我们,面对武器先进、装备精良的强敌,坚持八年之久。

为什么中国能够打赢这场看似不可能赢的战争?

就在于“持久战”。

就像一只不倒的顽强蚂蚁,面对巨大压力,用空间换时间,用时间积蓄力量。

日本军队固然凶猛,但中国实在太大了。

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就像一张巨大的磨盘,能够不断消耗敌人。

日军越往内地推进,补给线越长,兵力就越分散。

打到最后,他们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无底洞。

人口更是中国的最大优势。

农民、知识分子、城市市民,所有人都成为了抗战的一份子。

游击队在敌后,时而出现,时而隐匿,让日军疲于应付。

中国战略能源

要打持久战,必须有足够的战略能源。

在上世纪50-60年代,中国的能源贫瘠,几乎一穷二白。

当时,一辆拖拉机、一台机器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奢侈品。

但仅仅几十年后,中国竟成为了全球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

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煤炭,是中国能源崛起的第一张王牌。

山西,被称为“煤海”。

几乎可以让整个中国“煤”力十足。

中国煤炭储量约2185亿吨,山西一省就贡献了全国近1/4的煤炭!2023年,中国煤炭产量更是达到惊人的47亿吨。

石油和天然气曾经是软肋。

但中国用不到20年惊艳逆袭。

页岩气就是最好的证明。

2010年,几乎为零,到2022年已经突破240亿立方米。

四川盆地成为勘探的主战场。

简直就是一场能源奇迹。

新能源更是让全球刮目相看。

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已经分别达到4.4亿和6亿千瓦。

几十年前,人们还在为昂贵的电费发愁。

而今天,阳光已经可以直接变成电力。

中国正站在这场能源革命的最前沿。

光伏技术的故事,要从一块小小的硅片说起。

1954年,美国贝尔实验室诞生了第一块实用的太阳能电池。

那时的转换效率仅有可怜的6%,就像一盏微弱的灯泡。

但科学家们相信:

总有一天,阳光会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2023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350吉瓦,中国贡献了接近一半的装机量——约180吉瓦。

相当于,每年新增超过180个大型核电站的发电能力。

全部来自阳光!

以隆基绿能为例,这家中国企业,如同光伏行业的“国家队”。

在新疆的戈壁滩上,一眼望不到边的光伏板组成了巨大的能源森林。

每一块板都在默默地捕捉阳光、转化能量。

早期的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仅6%。

而如今,中国企业已将单晶硅电池效率推进到26.7%。

将一盏微弱的蜡烛,变成了耀眼探照灯。

专家预测,到2030年,全球光伏装机将突破3000吉瓦,中国将贡献近一半的产能和技术创新。

预计到2026年,光伏将超越天然气。

到2027年,有望超过煤炭,成为全球最主要的发电方式。

全球70%的光伏产能、40%的风电产能,都出自中国制造。

听起来像吹牛?

英国权威机构的报告可不这么说。

他们明确表示:中国光伏发电,全球增长最快!

钢铁,造船能力

如果把全球钢铁产量摆在一起,中国就是鹤立鸡群。

2022年,中国生产10.18亿吨钢铁。

全球钢铁总产量为18.3亿吨,中国一家独占超过一半。

排在后面的国家:

印度1.25亿吨,日本0.89亿吨。

美国0.8亿吨,俄罗斯0.71亿吨。

宝钢集团,钢铁产量超过1.3亿吨,它的产能将位居全球第三!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

中国钢铁年产量为15.8万吨,仅占全球的0.1%,相当于当时美国钢铁产量的2.2‰。

当时中国钢铁工业的基础非常薄弱,几乎没有一家完整的钢铁联合企业。

那时候,造一辆拖拉机都是奢望。

改革开放后,中国钢铁工业如同一匹脱缰的野马,迅速崛起。

建设了鞍钢、武钢、包钢等钢铁厂。

为什么钢铁如此重要?

它是现代军工、基础设施的生命线。

航空、高铁、造船、武器装备,哪一样不是依赖高质量钢铁?

中国不仅能大规模生产,还能制造世界最精密的钢材。

12天内造3架大型预警机,这听起来像科幻大片!

但这,就是中国航空工业的真实力量。

“空警-500”预警机,代表着国防科技的最高水准。

12天内完成3架飞机的生产。

中国已经将飞机制造,提升到近乎流水线的精确程度。

这不仅仅是速度,更是技术的胜利。

2022年,中国造船厂完成3786万吨的造船量,占全球近一半(47.3%)。

1949年,中国连一艘像样的现代轮船都很难造。

改革开放后,中国造船业开始了跨越式发展。

从最初的模仿、跟随,到如今的自主创新、世界领先。

用了不到40年。

为什么造船和飞机制造如此重要?

它们不仅代表一个国家的工业实力,更是国防安全的重要保障。

美国的“去工业化”

2022年8月,《华盛顿日报》:

“美国武器供应系统,正面临严峻的工业生产挑战。”

这个问题,在乌克兰战争中暴露,武器消耗已经超出预期。

仅仅半年,美国7年的导弹储备,就被“一扫而空”。

美国所有兵工厂全力运转,也难以跟上这种疯狂的消耗速度。

二战后,美国曾是全球工业的绝对霸主。

那个时代,密集的军工生产线、庞大的制造业集群。

让美国能在极短时间内,为盟军提供源源不断的军事装备。

然而,自20世纪70年代,美国大量生产线转移到海外,尤其是中国和东南亚国家。

“去工业化”,成为美国经济的显著特征。

高利润的金融和科技,逐渐取代了制造业地位。

这种转变看似合理,实则埋下严重的国家安全隐患。

当战争来临时,缺乏足够的工业基础。

无法持续提供武器装备,支撑长期作战需求。

《华盛顿日报》的分析直指要害:

“一旦美国卷入大规模持久战,现有工业体系将难以支撑。”

从拿破仑时代的火炮到二战的坦克,再到今天的高精尖武器。

战争的一个永恒真理从未改变:

谁能更快地生产、更高效地消耗,谁就更有可能获得最终的胜利。

美国《防务新闻》兵推:

“如果中美之间未来爆发了高烈度、大规模的冲突,美国军方储备的枪支弹药可能只能支撑8天,甚至连炸药都要从别国进口。”

从青铜时代到核武器时代。

武器生产能力,一直是衡量一个国家兴衰的关键指标。

二战时,美国的军工体系,堪称人类历史上最惊人的工业动员:

仅仅四年,美国生产了约30万架军用飞机、8.6万辆坦克、20万门火炮,彻底改变了全球军事平衡。

相比之下,2022年美国全年只购买70枚“战斧”导弹。

这个数字,几乎是对历史的一种讽刺。

73艘“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平均连一枚导弹都分不到。

全国库存不到5000枚,一次实战行动就可能消耗2000枚。

已经步入下坡路

国家没落,往往从军工生产能力的衰退开始。

罗马帝国、奥斯曼帝国、英国帝国,无不如此。

当一个帝国,开始用有限的资源、昂贵的武器来维持其全球影响力时。

往往是其军事霸权,已经步入下坡路。

曾经引领世界军事科技的美国,如今正经历一场“寒冬”。

“福特号”航母,如一个镀金的纸老虎。

其引以为豪的电磁弹射器和拦阻索系统频频出故障,实战性能远未达到设计初衷。

动辄数十亿美元的研发成本。

换来的,却是一系列令人失望的技术短板。

二战时,美国能在极短时间内将工业转型为世界最强大的军事生产机器。

如今的军工体系,却似乎陷入了创新怪圈:

高投入、低产出,技术迭代缓慢,项目屡屡延期。

像一个走下坡路的中年人,不思进取、固步自封。

官僚主义像一根根的绳索,将军工创新牢牢捆绑;

利益集团像一层厚厚的尘土,掩盖了技术创新的火花。

企业追求利润,政客算计选票。

技术创新,反而成了最廉价的筹码。

国家的没落,从来都是悄无声息的。技术创新能力的衰退,往往是文明转折点的信号。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