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相关史料记载,红军三个方面军及红二十五军参加万里长征的有近2600名女红军,其中以红四方面军最多,为2500多人,但长征胜利达到陕北的幸存者仅有350多人,刘湘屏就是其中之一。
刘湘屏,山西解县人,1920年9月出生。在红军队伍中,刘湘屏算是参军比较早的,她11岁就报名参加了红军,14岁便跟随部队参加了长征。
无论是思想觉悟,还是革命意志,刘湘屏在同期的红军女战士中,都是相对比较拔尖的。
而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也使她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除了要认真从事革命工作外,还必须要有足够的文化知识来武装自己,只有做到理论与实践同步发展,才能将革命工作干好。
1936年9月后,刘湘屏先后在山西太原军政训练团和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即“抗大”)学习,而也正是在抗大学习期间,刘湘屏遇到了比她大11岁的谢富治。
尽管谢富治比刘湘屏年长11岁,但参加的红军的时间却不比刘湘屏早多少。谢富治17岁就在家乡参加了农民协会,打土豪、分田地,正式走上了革命道路,但参加红军却是在1930年后。
不过,毕竟谢富治革命斗争经验丰富,加上作战勇敢,头脑灵活,因此参加红军后便一路升迁,在抗战前夕,他就已经做到了红九军政治部主任了,可谓前途无量。
红军长征胜利抵达陕北后,谢富治被安排进入抗日红军大学学习,在此期间结识了刘湘屏,并在战友们的撮合下,两人很快便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夫妻俩都是非常优秀的革命者,尤其是谢富治,其作为我军的高级将领,更是先后参加了百团大战、上党战役、千里挺进大别山、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大西南战役等,为中国革命立下了赫赫战功。
在解放战争时期,他与陈赓大将率领的晋冀鲁豫解放军第4纵队和第9纵队还被称为“陈谢兵团”,该兵团在解放战争的各个战场上所向披靡,歼敌数十万人,为全国解放立下了汗马功劳。
而也正因如此,谢富治在建国后屡任要职,历任云南省委书记、西南军区副政治委员、昆明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55年全军“大授衔”时,还被授予了上将军衔,成为新中国首次授予的50余名开国上将之一。
然而,这仅仅只是谢富治仕途生涯的开端而已。
在这之后,谢富治又历任公安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央书记处书记、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北京军区第一政委、政治局委员等职,可谓位高权重。
而他的夫人刘湘屏,其职务在建国后也是一升再升,先后担任昆明市委书记处书记、农业机械部计划司司长等职。
但其实,无论是谢富治,还是刘湘屏,他们真正“崛起”还是在1966年,即特殊时期开始以后。
尽管谢富治是开国上将,且身居要职,但尚不足以晋升得如此之快。其夫人刘湘屏也是如此,在特殊时期开后,她更是毅然向江青等人靠拢,后担任八机部综合局局长、卫生部部长等职。
当然了,刘湘屏向江青等人靠拢,也确实得到了些许“实惠”,但也因此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1972年3月26日,谢富治因病去世,终年63岁。在这之后,刘湘屏依旧紧紧围绕在江青等人的周围,继续为她们效力,怎料,在1976年10月的一声“雷响”后,一切都化为了泡影。
从1973年7月担任卫生部部长,到1976年10月被撤职,刘湘屏仅仅在这个岗位上呆了3年的时间。但这还没完,1985年8月,时年65岁的刘湘屏还被开除了党籍。
而相比于刘湘屏来说,她的亡夫谢富治结局更差。
谢富治病逝的时候,特殊时期尚未结束,因此他的追悼会举办得是相当隆重的,不仅为他降半旗致哀,其悼词中还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还称:谢富治不幸逝世,是党和军队的重大损失。
追悼会结束后,谢富治的骨灰被安放在了八宝山革命公墓。然而,短短8年后,即1980年10月,谢富治就被开除了党籍,并撤掉其悼词,就连骨灰匣也被请出了八宝山,揭下了覆盖的党旗……
实事求是地说,倘若没有这段特殊经历的话,他们夫妻俩或许都能有个不错的结局,谢富治仍是受人敬仰的开国将军,刘湘屏仍是优秀的女红军战士。但人生毕竟没有假如,任何人都将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
当然了,尽管他们有过一段不那么好的历史,但他们对中国革命所作出的贡献,我们也需予以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