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江苏省盐城市的志愿者,在农村发现一名小男孩睡在狗窝中。
时值严冬,小男孩仅穿着一件单薄衣服,盖着一床薄被。
志愿者询问小男孩是否有家人,他惊恐地指向对面二层小楼,称那是他姑姑的家。
志愿者们心疼不已,不解为何小男孩会在严冬中住在狗窝。
1/ subtitle
小
标
题
这名男孩叫潘必成。
他出生时家庭幸福,虽不富裕,但一家人和睦。
潘必成1岁时,父亲因急性心脏病救治不及时去世。
当时他不会说话,不懂生死,只记得每天抱他的人突然消失了。
一年后,母亲改嫁,条件是不带潘必成。
母亲认为他是累赘,狠心抛弃了2岁的他。
潘必成,由爷爷奶奶抚养。
他很懂事,长大后意识到自己与其他孩子不同,但从未询问父母去向。
爷爷奶奶给予他全部关爱,他在呵护下无忧无虑地长到9岁。
然而,命运再次捉弄这个苦命的孩子。
一场意外,打破了潘必成平静的生活。
9岁那年的一天,爷爷奶奶准备带潘必成去二姑家走亲戚。
他们慢慢悠悠地走到车站,坐上了客车,不久便抵达了二姑家。
每次走亲戚,都是潘必成最开心的时候。
因为有好吃的东西,还能和小朋友一起玩耍。
天快黑了,爷爷奶奶准备带着潘必成离开。
二姑送他们到汽车站时,潘必成看上了车站对面超市的玩具,闹着要买。
二姑心疼孩子,便去超市买玩具。
但刚离开,潘必成和爷爷奶奶就遭遇了意外。
一辆失控的大货车朝他们冲来,奶奶瞬间被撞飞,潘必成的胳膊和腿也受了重伤。
奶奶因年事已高,受到撞击后,躺在血泊中不省人事。
爷爷和潘必成凄惨地哀嚎,却无力挽回。
这次走亲戚,导致奶奶去世,潘必成胳膊和腿部骨折。
法院判决,肇事司机赔偿5万元。
这笔钱,对潘必成和爷爷来说至关重要。
奶奶去世后的生活,和潘必成的治疗都靠它。
但司机却消失了,没有支付任何赔偿。
为了救治潘必成,爷爷拿出了所有积蓄,但这些钱远远不够。
在村里人的帮助下,潘必成才凑齐了医药费,得到了有效治疗。
然而,奶奶去世仅一年,爷爷也离世了,留下10岁的潘必成独自生活。
面对爷爷奶奶的离世,10岁的潘必成无法接受,也不知道如何生存。
饿了时,他就去厨房找吃的,或者四处乞讨,有时甚至在垃圾堆里找食物。
村民们虽然同情他,但大多只能提供一顿饭的帮助。
在那个年代,收养潘必成,意味着承担巨大的责任。
对于当地村民而言,生活普遍不易。
其他孩子或有父母陪伴,或有爷爷奶奶照顾,而潘必成却常常独自一人。
每当看到其他小伙伴的父母时,他都会难过地说:“我真希望爸爸妈妈能回来看我。”
后来,潘必成的大姑看他实在可怜,便把他接回家中居住。
在这个新家,潘必成告别了风餐露宿的日子,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爱与呵护。
大姑和大姑父待他如亲生儿子一般,给他买新衣服,送他上学读书。
这样的生活,与他之前的流浪经历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然而,这样的幸福生活仅持续了一年。
一年后,三姑一家带着许多物品来到大姑家,提出要将潘必成接到自己家去住。
表示自家条件更好,能让潘必成过上更好的生活。
大姑和大姑父觉得有理,毕竟三姑家住的是二层小洋楼,条件确实更优越。
潘必成离开后,大姑一家以为他过上了好日子,却没想到他的生活陷入了更深的困境。
2/ subtitle
小
标
题
2007年,志愿者发现了住在狗窝里的潘必成。
据了解,潘必成所住的狗窝对面,就是他亲姑姑家的二层小洋楼。
村民们说,潘必成刚到这里时,就被安排住在狗窝里,一住就是好几个月。
好心的村民,会给他送饭送水。
志愿者发现他时,他穿着破烂不堪的衣服,大冬天里只有一件单薄的上衣,连鞋子都没有。
问他为何不穿鞋,他回答说:“我没有鞋子可以穿。”
正值午饭时间,潘必成端出一碗米饭和一些咸菜。
对他来说,这样的饭菜已是美味至极。
他吃得津津有味。
观察他的居住环境,只见狗窝仅用架子支撑,上面覆盖着杂草。
除了一堆杂草,里面还有一床单薄的被子。
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志愿者们深感辛酸。
潘必成生活得十分谨慎小心,每天除了上学,其余时间都在狗窝度过。
那么,潘必成来到三姑家后,为何会受到如此待遇?
带着疑惑,志愿者走访了潘必成的大姑和大姑父家。
志愿者询问大姑父,为何三姑会抚养潘必成。
大姑父只是默默抽烟,不愿回答。
志愿者察觉到,背后可能有隐情,便透露:“这孩子,现在住在他三姑家的狗窝里。”
听到这话,大姑父的手颤抖起来。
毕竟,潘必成曾在他家住了一年多,与他们感情深厚,他不忍心孩子住在狗窝。
随后,他才缓缓道出真相:这一切都是因为钱。
潘必成的家庭状况。符合当地低保补助条件,每月可领取200元贫困补助。
由于当时潘必成只有10岁,需有监护人才能领取。
大姑父说:“低保证明被他们直接带走,我们虽然养育了潘必成一年,但从未动过上面的钱。”
三姑是大姑的亲妹妹,来接潘必成时,大姑父便知晓了她们的意图。
大家不愿为这点钱撕破脸皮,本以为她们会善待孩子,没想到却让孩子住在狗窝。
潘必成告诉志愿者:“三姑不是不让我住房子里,她说房子租给别人了。”
志愿者找到三姑询问低保本时,她表示:“上面的钱我一分没动,是潘必成忘了密码。”
三姑泪流满面地辩解:“我每天给孩子提供饭食,从未动过上面的钱,请不要怀疑我。”
接着,她补充道,潘必成年纪尚幼,忘记低保本密码很正常。
或许在他大姑家居住时,密码已被大姑一家更改。
事实是否如三姑所言?
志愿者带着潘必成的低保本,前往相关部门核查。
发现上面的2000多元,确实未被动用。
得知情况后,相关部门为潘必成更改了简单的密码。
三姑一家的声誉,在当地不佳。
有人猜测,她因无法取出低保金,才让潘必成住在简陋环境中。
然而,这些已不是重点,关键在于如何解决潘必成的温饱与住宿问题。
3/ subtitle
小
标
题
在志愿者的协助下,潘必成前往外婆家,却未见母亲踪影。
外婆立刻明白了潘必成的来意,对志愿者嚷道:“我女儿已改嫁,生活得很好,这孩子来了会搅扰她,我们也养不起。”
外公回家后,看到这一幕,立即驱赶他们,嘟囔着不愿抚养潘必成。
面对亲外婆和外公的冷漠,潘必成感到无助。
为解决潘必成的生计,当地社区工作人员,召集其所有亲戚开会,商讨抚养事宜。
然而,亲戚们都将潘必成视为“烫手山芋”,无人愿意承担抚养责任。
大姑父也表态:“我们不再养了,三姑说我们是为了低保费才养他,现在我们不碰了,看她还有什么可说。”
亲戚们的推诿,让潘必成深感难过,他从未体验过家庭的温暖与归属感。
当地社区工作人员,与志愿者共同商议后,决定先让潘必成,自行选择去哪位亲戚家居住,并鼓励他自己表达意愿。
然而,他默默地走到了大姑和大姑父身边。
不料,大姑父却突然推开了他。
一旁的志愿者见状,忍不住对大姑父说:“这孩子曾在你家住过一年多,你们之间也有感情,怎能忍心让他继续住在简陋的地方呢?”
听到这里,大姑父情绪失控,坦言自己刚才的话只是气话。
当他得知潘必成住在简陋环境时,深感心疼,并表示愿意抚养他。
关于潘必成的低保费用,大姑父承诺会一直为他保管,用于将来的学业。
听到这些,潘必成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随后,志愿者和社区工作人员,纷纷向潘必成捐款捐物,并将这些物资全部交给了大姑父一家。
他们还出资,为潘必成购买了一辆自行车,以便他日后上下学使用。
此时,一旁的三姑一家,可能感到羞愧,悄悄离开了现场。
当一辆崭新的自行车,出现在潘必成眼前时,他高兴地跳了起来。
表示今后一定会好好学习,报答大家的恩情。
从那以后,这个曾经住在简陋地方的男孩,穿上了新衣服。
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和同学们一起上下学。
如果潘必成的父亲在天有灵,或许也会为此感到欣慰。
对此事,你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