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小的时候,都会有一些读书识字方面的体验。
比如说看三国演义、看水浒传,一些繁体字从来没见过,完全不认识,但是我们基本上即时能看得懂,能看得明白上下文。
而且,基本上能读对字音,所谓“秀才识字读半边”。
举一个例子,三国演义中“辕门射戟”一出,小孩子并不认识这个“辕”字,但是看见这个车字旁,不管是凭着“借代法”,还是凭着“认半边”的感觉,大都猜得出辕门是大营中走车的大门。
对于成语“南辕北辙”的认识理解也多是如出一辙;即使小时候并不认识“辕”字、“辙”字,但是能大致知道是“路走反了”的意思。
为什么呢?
大家都知道,汉字的造字法主要是象形、指事、形声、会意等,易读、易记,易明白、易理解。
但这仍然是只知其表,未知其里,因为更为关键的是,汉字源于象形字,本质上都是会意字!
所谓会意,见象形字,会其意;见指事字,会其意;见形声字,会其意;见会意字,当然更是会其意。
会意,就是“心领神会”,一下子能明白。
就好像有人提示了一下,你就瞬间明白了;就好像有人使一个眼色,你就马上明白了他的意思。
而更为隐秘的是,会意字非常不简单,因为某些会意字体现着中华文明的秘密藏——
作为“传承文字”的主体,这些会意字不仅是一种“密码”、一种“编程”,而且更是一种智慧。 。
因为,会意,就是顿悟!
道德经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同样,我们可以说,“字可字,非常字”。
中华文明薪火相传,在汉字中隐藏着一套“传承文字”。
中华“传承文字”可谓一字一密码,一字一传承。
我们举一类简单的例子,很多不少日字旁的字,都是这种会意文字,都是这种“传承文字”。
比如,一个日为日,两个日为昌,三个日为晶。
一个日为太阳的形象,绘画其形,大日光明;
两个日为显明、昌盛,寓意光明美好,蒸蒸日上;
三个日为晶,表示光明极其强大。同时形容强大的发光体。
在现代汉语中,“晶体”的用意也是指发光体,而且随着科技进步,晶体种类越来越多,多是更加强大的发光体。
日、昌、晶,这三个字均为“传承文字”。
如同“显”字、“是”字、“明”字、“皇”字等。
所谓“传承文字”,其实就是“会意字”,就是“开光字”,就是“开悟字”、“顿悟字”。
只是百姓日用而不知而已。
为什么这么说呢?
“传承文字”传的又是什么呢?
所谓道脉传光,“传承文字”传的是智慧光明。
大道至简至易。
真正的经典传的都是“心法”。
“心法”就是智慧光明之法。
中华“传承文字”亦是如此。
说是会意字也好,说是顿悟字、开悟字、开光字也好,都是说汉字如同一种密码,提示着智慧光明。
这种“传承文字”非常高明,设置了偏旁部首的“编码”,体现着识字和“会意”的“人工智能”。
但是由于后世的多义化、曲解化甚至黑化,认知的门槛其实非常高。
特别“没有文化真可怕”,没有文化进不来。
所谓非根不渡,非器不传。
这种心法,这种“密码”,这种“编程”,这种智慧光明,都是要求你即时具有悟性,时时具有悟性,提示你一定要智慧光明、快乐美好。
同样,这类“传承文字”要求你在悦读经典中,能“明明德”,能即时“明白了”、“知道了”,能感受到这种智慧光明、快乐美好。
这也正是中华文化的要求,正是儒释道的要求。
换句话说,无论儒释道,无论修齐治平,无论明心见性,无论正大光明,也无论作为会意字的汉字,都是提示你一定要智慧光明。
进一步说,你必须明白,智慧即光明,光明即智慧。
一些人认为,中国文化讲的这个智慧光明,太过于抽象,或者概念化,或者比喻化,或者“玄之又玄”,甚至是故弄玄虚的东西。
其实智慧光明真切存在,真实不虚。
在这一方面,其实每个人都有体会体验。
就比如会意字的“会意”,即一下子“明白”了;
就比如说,有时候,你心里一下子敞亮了,一下子恍然(非常光亮光明的样子)大悟了,这些感觉或用词都是形容一种状态:智慧就是光明,光明就是智慧。
而且,智慧光明就是快乐美好。
就像你踏破铁鞋之后,一下子解开了一道难题,一下子找到了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甚至是一下子找到了终极问题之“道”。那必然是一种豁然开朗的喜悦。
因为,你不再南辕北辙而茫茫然不自知、不自迷,而是明确了方向认识了正道,如同正确的读书识字,进而发现了智慧光明的快乐,发现了正大光明的美好。
生命本悟,快乐本心。天人本一,智慧本光。听光中文、光未央原创作品未经许可严禁转载使用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