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小时”。这个数字对大多数人来说,不过是三分之一天,一段睡眠的时间,或是工作的一个周期。
但对王十七而言,却是生与死的界限,是连接他与这个世界的那根细细电线的续航时间。
每隔8小时,他必须更换一次连接在他体内国产全磁悬浮人工心脏上的电池,才能维持这颗“机械心脏”的跳动,也才能维持他自己的生命。
这听起来像是科幻电影的情节,却是王十七每天必须面对的现实。
使用我国自主研制的全磁悬浮人工心脏的患者,他用科技力量改变了生活的轨迹。
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
生命2005年10月,秋高气爽,正是收获的季节。
在一所中学的操场上,秋季运动会正在进行。
25岁的王十七,身高一米九,体格健壮,是学校里最受欢迎的数学老师。
他在跑道边,等着给同学们加油。
对他来说,日子过得像秋日的暖阳,既暖和又带点希望。
然而,命运的转折往往就在一瞬间。
信息来源:我是人工心脏植入者王十七——新浪网
突然,一阵眩晕袭来,眼前的景象变得模糊,王十七直挺挺地倒了下去。
这意外的事情发生,让运动会的热闹场面一下就静了下来。
周围的老师和学生们都被吓坏了,七手八脚地将他送往医院。
王十七被医生告知患上了扩张型心肌病,那会儿,周围弥漫着消毒水的味道,父母在一旁急得掉眼泪。
这是一种被称为“心脏病中的癌症”的疾病,会逐渐削弱心脏的泵血功能,最终导致心力衰竭。
对正值青春的王十七来说,这诊断就像突然的晴天霹雳,让他很震惊。
他热爱运动,喜欢滑雪、打篮球,曾经活力四射的他,如今却要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他的心脏,这个维持生命运转的核心器官,正在走向衰竭。
他心里接受不了这个现实,对未来的路也没个头绪。
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从确诊那一刻,王十七的生活来了个180度大转变。
他被迫离开了熟悉的讲台和学生们,住进了医院,开始了艰辛的治疗过程。
他以前活力四射,现在却因为用药、打针和做检查,变得不爱说话了。
信息来源:戴上人工心脏生活:一天被划为3个8小时,3年没坐飞机——红星新闻
接下来的五年里,他命悬一线,总共经历了五次生死关头,这让他的家人倍感煎熬。
每次看到病危通知,看到爸妈越来越疲惫,王十七心里特别难受。
他多想告诉父母自己没事,可是虚弱的身体却让他有心无力。
心脏移植,成为了他唯一的希望。
只是,希望的背后却是更加残酷的现实。
心脏捐赠者很少,等捐献者漫长的等待过程很不确定。
即使找到了合适的供体,高昂的手术费用和术后可能出现的排异反应,也像两座大山一样,压得他和家人喘不过气。
肾移植后遭遇排异导致一位病友不幸去世,这让王十七对心脏移植产生了极大的担忧。
在绝望中,王十七几乎放弃了希望。
他看着身边的病友一个个离去,曾经热闹的朋友圈变得空空荡荡,聊天记录停留在遥远的过去。
他开始意识到,自己或许也撑不了多久,随时可能成为下一个“消失的人”。
国产人工心脏:科技点亮生命之光信息来源:戴上国产人工心脏的“充电人生”:一天划成3个8小时 再热也要套马甲——上游新闻
转机出现在2019年,王十七的病情急转直下,传统治疗已经无力回天。
这时,一条好消息让他重燃了希望:我国自产的第四代全磁悬浮人造心脏成功获得了上市许可!
这个小玩意儿能帮心脏分担一些活儿,让生命得以延续。
国产人工心脏比老式的机械款更小巧轻便,和人体更和谐,耐用性更强,还能减少对血液的伤害和血栓的风险。
2021年11月25日,这一天,注定要被载入中国医疗史册。
国产全磁悬浮人工心脏的正式上市,不仅意味着中国在人工心脏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更承载着无数心衰患者的生存希望。
对于王十七来说,这无疑是命运的又一次眷顾。
尽管做人工心脏植入手术的风险很大,成功率大概只有八成,可他还是决定冒险一试。
为了活下去,为了重新回到他热爱的讲台和学生们身边,他愿意再次直面生死考验。
2022年春天,王十七住进了医院,为即将到来的手术做准备。
经历了漫长且充满不确定性的手术,全靠医生们的高超技艺和王十七的坚韧毅力,手术最终顺利完成。
他刚从麻醉中恢复过来,耳边忽然听到胸口有轻微的颤动,这让他意识到,自己现在拥有一颗新的“机械心脏”,开始了新的生活旅程。
“8小时生命”:与时间赛跑的日常术后恢复的过程虽然痛苦,但王十七始终保持着乐观积极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他清楚,能从生死边缘回来,又重新开始,这已经很幸运了。
但装上人工心脏后,他得应对不少新的挑战。
为了让人工心脏持续工作,得随时留意电池的电量。
这块电池的电量只能支持8小时,所以需要像给手机充电那样,每8小时给它充一次电。
他随身背着一个特制的背包,里面装着两块重达2。5斤的电池,通过一根电线连接到他体内的接收器上。
以防意外,他得多带几块备用电池,这样万一手机没电了也有得换。
沉重的电池背包、频繁的充电需求,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节奏。
他的生活被8小时的“充电周期”分割,必须严格规划自己的时间,确保在电池耗尽之前完成“充电”。
每一次外出,他都得提前规划好路线,确认沿途有可以充电的地方。
在家中,王十七常备多块备用电池,还在阳台上安装了太阳能充电板,以备不时之需。
尽管做足了准备,但电量不足的焦虑始终困扰着他。
这三年来,他晚上经常睡不安稳,时不时就得半夜起来查看手机电量。
每次电池发出警报,他都会心头一紧,感觉像又回到了那个关键的时刻。
这种与时间赛跑的生活,对王十七的身心都是一种巨大的考验。
他只得放下了不少曾经很喜欢的事,像是长途旅行和激烈运动之类的。
他的社交活动也受到了限制,因为他必须时刻注意电池的电量,不能像以前那样随心所欲地安排时间。
“安全界限”:重塑生活方式人工心脏的植入,不仅改变了王十七的生活节奏,也为他划定了一条特殊的“安全界限”。
他得时时刻刻小心那看不见的强磁场,它就像个潜藏的威胁。
他不能靠近那些磁场很强的电器,比如电磁炉、微波炉或者大音响之类的。
进安检门得给工作人员看“心脏起搏器植入证明”。
乘坐飞机,更是成为了一种奢望。
飞机起降时的气压变化和机舱内的特殊环境,都可能对人工心脏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这意味着王十七再也无法像普通人一样便捷地乘坐飞机出行,曾经的旅行梦也变得遥不可及。
对王十七来说,洗澡这种寻常事也变得小心翼翼,像是一门得学好的技能。
洗澡前,他先会用防水膜把电池连接线包严实,再用塑料袋把电池包好几层,确保不让水进去。
洗澡的时间也被压缩到最短,他必须争分夺秒,像拆弹专家一样小心翼翼。
王十七的日子因为各种限制,显得挺不方便的。
他生活上不太方便,很多事情都得提前想好,得细细盘算。
他的生活半径被大大缩小,社交圈子也受到了影响。
朋友聚会、家人旅行,很多时候他都无法参与,只能默默地祝福他们。
被单独留在这,他有时会觉得很孤单,挺失落的。
尽管遇到不少难题,王十七可没被它们打败。
他积极地适应着这种新的生活方式,努力在有限的空间里寻找生活的乐趣。
他开始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用阅读和写作来充实自己。
他加入了人工心脏患者的交流群,和其他心脏起搏器植入者分享生活,互相打气,一起克服生活中的困难。
家人的帮持和激励,让他更有信心往前走。
他们悉心照顾他的生活起居,理解他的难处,并尽力为他创造一个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
病患变笑星在手术之前,王十七曾经接触过脱口秀。
那时,他还在病痛和生活的重压下挣扎,脱口秀演员们用轻松的语气调侃生活中的苦难,让他感到一种久违的释然,仿佛笑声能够短暂地将他从困境中拉出来。
术后,王十七开始认真琢磨人生的价值所在。
他意识到,自己的故事不仅仅属于自己,也属于所有正在与病痛抗争的人们。
他想把个人的故事说出来,让大家更多知道人工心脏,给那些陷入困境的人带来点希望。
2022年,他带着这个想法,登上了《脱口秀大会》的舞台。
从观众到演员,他完成了人生的又一次蜕变。
他笑着站在聚光灯下,手里举着一个黑盒子——那是他的“生命开关”,里面装着维持他生命运转的电池。
他稍微拉起外套,露出了连着电池的电线,然后开始向人们分享自己的经历。
他讲脱口秀都是基于自己的真实故事。
他用幽默的语言讲述着洗澡时的精密防水步骤,调侃自己像一个“特工”;他讲述着不能使用电磁炉的尴尬,以及因此错过的美食;他还分享着因为不能坐飞机而无法远行的遗憾。
他的故事,没有煽情,没有抱怨,只有乐观和幽默。
他用笑声化解了生活的苦涩,也用自己的经历鼓舞了无数人。
他的脱口秀表演,不仅仅是娱乐大众,更是传递希望,让更多人了解人工心脏技术,了解心衰患者的生活,并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笔者认为王十七的经历,就是看我国医疗科技成长的生动写照。
国产全磁悬浮人工心脏的成功研发和应用,标志着中国在该领域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也为无数心衰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他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生命韧性的故事。
疾病和困难来了,他没说过放弃,一直挺乐观,精神头十足。
他的一举一动都展示了生命的价值,也给许多人带来了面对生活挑战的勇气。
从25岁确诊扩张型心肌病,到植入国产人工心脏,再到成为脱口秀演员,王十七的人生经历了多次转折。
他曾经在死亡的边缘徘徊,也曾经在绝望中挣扎,但他最终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热爱,战胜了命运的挑战。
他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抗争,更是科技进步与人类生命韧性交织的动人篇章。
它展现了科技为生命带来的希望与挑战,也让我们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工心脏技术将会更加成熟和完善,造福更多的心衰患者。
王十七的故事还在继续,激励着许多人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为生活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