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其实就是“脾病”,张仲景:健脾化瘀就好,很好治

乖乖评养好的 2024-10-02 21:12:31

抽动症,其实就是“脾病”,张仲景:健脾化瘀就好,很好治!

抽动症,其实是脾病,本病属“痰饮”范畴,病机与“痰”和“瘀”有关。因痰可影响气机升降和气血运行,导致抽动产生。

一旦脾虚,痰浊形成,注于血脉,就会壅塞脉道,影响血流,阻滞气血运行,使脉络瘀阻,抽动症反反复复,迁延不愈,常常与痰瘀互结有关。

只有脾(土)强壮起来了,营养物质能输送到肝(木),肝血充足,抽动自然就没有了

打个比方,就是让树根长出来,紧紧扎在土地里,风就吹不到树了。

所以说抽动症,其实是一种脾病,一副方子就可以!但是很多家长却不以为然。

我之前接诊过一个男孩,10岁,症状有眨眼、耸鼻、扭颈,清嗓等。喜欢吃肉,不吃青菜,有时腹胀,消化不良。

刻诊:清嗓声明显,似有痰阻,尤其是在紧张或疲劳时加剧。睡眠质量差,容易惊醒。面色暗淡,舌质紫暗,舌苔腻。腹部偶有不适感,大便不畅。

这个孩子很明显是脾胃功能失调,影响到了肝气的疏泄,进而导致了肝风内动。

舌苔腻、腹部不适、大便不畅提示有痰湿,面色暗淡、舌质紫暗提示有瘀,肝气郁结,加之痰瘀互结,导致肝风内动,出现抽动症状。

因此采用调理脾胃、疏肝理气、祛痰通络的方法,取温胆汤加减。

组方:半夏、竹茹、枳实、陈皮、茯苓、丹参、桃仁、红花、钩藤、僵蚕、全蝎 、甘草

复诊:抽动症状有所减轻,睡眠质量稍有改善,大便仍有黏滞感,舌苔白腻稍减。原方加薏苡仁以增强健脾利湿之效。

三诊:抽动症状逐渐减轻,眨眼、耸鼻、清嗓子的频率明显降低,喉部清嗓声也减轻许多,面色稍有光泽,调方继续用。

坚持调理三个多月,患儿抽动症状基本消失,精神状态良好,为巩固疗效,嘱其再服7剂,之后停药观察,并注意饮食调理,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随访半年未再复发。

其中是什么道理呢?人的三焦里,可以形象的分为三层,下层是水,上层是火,而中间就是土。

中焦虚弱无法压制体内的火热,自然会出现“火山爆发” 。这个时候脾胃蕴热,脾胃虚弱之后,痰气互结,上扰咽喉则可见吐痰、喉间发出奇特叫声等;

血失脾统而成瘀,流窜经隧,闭阻窍路,又可扰及心神,神失所藏则呼叫秽语,抽动不安。

这时怎么办呢?

第一步清热化痰祛风,清除导致抽动症的物理产物,先把比较明显的抽动症状控制住;

第二步健脾化瘀,进一步清除病灶,脾胃虚弱不能平和阴阳,所以根本在于健脾。

其中温胆汤化痰理气和胃,加用活血化瘀、平肝息风、祛风解痉之品,全方活血化瘀与祛痰化湿并举,使痰瘀得去,经络通畅,抽动自止。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