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水果之王”变成人人嫌弃的“恶果”,猕猴桃到底经历了什么

张梁看历史故事 2024-11-15 13:00:41

有这样一种水果,长得“其貌不扬”,圆圆小小的,外皮上还带着扎手的短毛,按理说受人欢迎的概率很小,可它却经历了从低调到享有“水果之王”的盛赞,再到被不少人称为“恶果”的起起伏伏,它就是猕猴桃。猕猴桃究竟为何引起这些争论?

其貌不扬,却意外被古人发掘

提到猕猴桃,想必许多人会首先好奇这个名字的由来。首先,猕猴桃的外形难以让人忽视:棕褐色的表皮覆盖着一层短毛,远远看着的确与“猕猴”的外表有些相似。这会让很多人先入为主地判断,猕猴桃的命名是“外形相似”命名法,但仔细一想,这并不符合常理。

因此,还有一种认可度更高的传说,那便是最早为猕猴桃命名的那批先民,应该是受到山中猕猴爱吃这种水果的启发——由于猕猴桃的长相较为怪异,起初山民不敢尝试,以为这种果子有毒,直到看到猕猴们吃完并没有中毒症状,这才放下心来。

这个传说也被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认可:“猕猴桃因其形如梨,色如桃,猕猴喜食,故有其名”。

而我国的土地上关于猕猴桃的记载可以追溯到《诗经》,其中提到“隰有苌楚,猗傩其枝”。这句诗中的“苌楚”经考证,有很大可能就是猕猴桃;唐代《本草拾遗》中首次将猕猴桃作为一种药物记载;宋代《开宝本草》也提到了猕猴桃。

这些典籍文献都能证明一件事,那就是古人从很早的时候就开始与这种水果打交道。不过,先民们能让猕猴桃伴随着美誉一路流传到当代,自然不会是因为简单的“猕猴桃可以食用”,这里面的重中之重在于猕猴桃本身有着诸多优点。

从古至今,盛极一时的“水果之王”

中国古代对猕猴桃的价值研究主要分为两个方向:一是猕猴桃本身作为水果属性的“开胃健胃”功能,二是猕猴桃的药用功效,这两点也都在后来对猕猴桃的科学分析上得到了应证。

首先是猕猴桃的健胃功能。《开宝本草》记载猕猴桃具有“止暴渴,解烦热”等功能;《本草衍义》中提到猕猴桃“食之解实热”;《新华本草纲要》提到猕猴桃可以治疗“烦热,消渴,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开胃解渴功能可以结合猕猴桃酸甜多汁的口感理解,不过“健胃”也绝非空穴来风。据研究,猕猴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促进铁的吸收,以及抗氧化;同时,猕猴桃还富含大量膳食纤维,有助于改善消化系统健康。

其次则是古人“未卜先知”般的发现,那就是猕猴桃对骨骼健康的贡献。《本草拾遗》中提到猕猴桃“甘酸无毒,可供药用,主治骨节风”。提到这点,很多人恐怕完全无法联想,但事实就是,经分析,猕猴桃含有钙、钾、镁等矿物质,有助于维持骨骼健康和心脏功能。

时间来到现代,在科学分析普及后,猕猴桃更是凭借自身的诸多优点坐上了“水果之王”的宝座,一时间被大众热烈追捧。现代科学家对猕猴桃优点的总结主要有三点:抗氧化、抗突变防癌与缓和常见病。

一其一是毫无争议的抗氧化。稀释猕猴桃原汁可提高小鼠常压或减压缺氧下的存活时间,并对抗异丙肾上腺素引起的存活时间缩短,证明了猕猴桃汁可以增强机体对缺氧的耐力。

与此同时,猕猴桃原汁对H2O2所致溶血和膜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产生水平有影响,让其登上天然抗氧剂含量方面第四的位置,也赋予了猕猴桃让不少人梦寐以求的抗衰老和养颜美容作用。

其二则涉及到全民关注的“防癌”领域。猕猴桃含有抗突变成分谷胱甘肽,能阻断致癌物质亚硝胺的合成,其阻断率高达98%;猕猴桃汁则对环磷酰胺诱发的大鼠外周血双核淋巴细胞微核细胞率升高有显著抑制作用。

近些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对寿命保养乃至“延长”的话题早已是人们心照不宣的热门追求。“癌”作为健康杀手,不免会让许多恐慌的健康人士希望能够有机会预防,这也促成了猕猴桃在这方面功能的研究。

其三则是猕猴桃在降血压血脂、防治糖尿病和白内障等常见病上也作出了贡献。猕猴桃对高胆固醇血症小鼠有明显的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并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的作用。

其富含天然糖醇类物质肌醇和植物化学成分叶黄素,前者对调节糖代谢有正效应,后者则有预防白内障的作用。

来到当下,为何走到被人嫌弃的地步

以上探讨的猕猴桃的诸多优点,在得到学界验证后,猕猴桃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成为水果中的热门。可是,在最近几年,想必有些人也察觉到,猕猴桃不再受到从前那样的热烈追捧,甚至反而被不少人嫌弃,这又是因为什么呢?可以从商家、环境与市场三个方面找到答案。

首先,负责猕猴桃种植和售卖的商家难逃其咎。猕猴桃属于后熟水果,成熟期一般在每年的9-10月份。但为了抢占市场,不少商家从7-8月甚至更早的时间就开始采摘猕猴桃,导致消费者买回家后的猕猴桃口感酸涩,难以成熟。

不仅如此,“青涩”反面“过熟”的情况也时有发生——猕猴桃需要低温运输和储存,但目前很多地区的冷链物流设施薄弱,无法为猕猴桃提供充分的低温条件,导致采摘后的猕猴桃急速老化,容易腐烂。

哪怕猕猴桃好处再多,归根结底仍然是市场上的一种水果,既然连最基本的入口美味都做不到,消费者哪怕有心购买,也会因为较差的体验最终打出“差评”。

其次则是现在市场上不少猕猴桃由于成长环境问题,被发现对人类的健康称得上“有害无益”:随着全球环境污染的加剧,工业废气、汽车尾气中的有毒物质沉积到土壤中,这大大影响了猕猴桃的品质;一些商家为了保持猕猴桃的外观和新鲜度,滥用催熟剂、防腐剂等化学药剂,药物残留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不言而喻。

最后则是市场自然规律的作用因素:随着猕猴桃产能的急速扩张,市场供需矛盾加大,导致价格持续走低,市场消费下降,供过于求的现象出现。

猕猴桃从水果之王到如今被不少人嫌弃,这个过程在令人唏嘘的同时也让人看到了规范市场、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相信如果猕猴桃行业能从上游到下游进行一次整改,一定会焕发出新的生机。

参考文件:

[1]金慰群.珍果猕猴桃新说[J].保健医苑,2024,(09):61-63.

[2]周羽平,张怡聪.基于双碳背景的奉新猕猴桃产业创新发展对策[J].现代农村科技,2024,(11):6-8.

[3]肖淑芸.基于供应链的猕猴桃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构建[J].食品安全导刊,2024,(31):76-78+87.DOI:10.16043/j.cnki.cfs.2024.31.016.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