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条件,能预测出你得糖尿病的风险大小!快来试试

忆南聊健康 2024-07-04 15:13:35

你知道吗?

糖尿病的风险是可以预测的!

糖尿病离我们并不遥远,很多时候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是有前兆的。

下面这6项指标,可以预测你得糖尿病的风险大小。(文末附具体预测方法)

01

年龄

糖尿病可发生在任意年龄段,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和代谢发生改变,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增加[1]。

有研究对2015年某医院1290例糖尿病患者年龄分布研究发现[2]:

l 15~29岁年龄组患病率最低,男性为2.6%,女性为2.3%;

l 60岁以上的男性和女性,患病率均≥16.0%,增长近8倍之多。

随着年龄的增长,糖尿病患病率不断增加,但很是遗憾,年龄是不可改变因素。

02

收缩压

收缩压也是间接评价糖尿病风险的一个指标,随着收缩压的增加,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增加。

同样条件下,比如收缩压从120~129毫米汞柱变为130~139 毫米汞柱,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增加2倍。

因此,对于一些高血压人群,应尽早诊断是否患有糖尿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03

体质指数

体质指数(BMI),计算方法是体重(千克)与身高(米)平方的比值。

24.0kg/m2≤BMI<28.0 kg/m2,判定为超重;BMI≥28.0kg/m2判定为肥胖[3]。

有研究分析≥35岁120813名基线无糖尿病、冠心病以及中风者(随访10.7年)的数据显示,与BMI为20~24.9kg/m2者相比,BMI为25~29.9kg/m2、30~34.9kg/m2以及≥35kg/m2者,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分别增加3.3倍、9.4倍及18.6倍[3]。

可见随着体质指数值的增加,糖尿病的患病风险也随着增加,特别是超重和肥胖人群,糖尿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体重正常人群。

04

腰围

腰围越大,糖尿病的患病风险越高,特别是腰围超过成人中心型肥胖的判断标准,即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85厘米。

一项对照研究显示,中心型肥胖前期组(男85~89.9厘米,女 80~84.9厘米)和中心型肥胖组(男 ≥ 90 厘米,女 ≥ 85厘米)发生2型糖尿病风险,分别是正常腰围组(男<85 厘米,女<80厘米)的2.99倍和3.88倍[5]。

表1 成人中心型肥胖分类[4]

分类

腰围(厘米)

男性

女性

中心型肥胖前期

85~90

80~85

中心型肥胖

≥90

≥85

腰围的测量:直立,两脚分开30~40厘米,取一根无弹性卷尺放在右侧腋中线胯骨上缘与第十二肋骨下缘连线的中点(通常是腰部的天然最窄部位),沿水平方向围绕腹部一周,紧贴而不压迫皮肤,在正常呼气末测量的长度,即为腰围。

05

糖尿病家族史

糖尿病往往具有家族易感性,特别是直系亲属,如父母患有糖尿病,子女发生糖尿病的风险要比普通正常人群高。

当直系亲属出现糖尿病了,也应及时自查。

06

性别

最后一点就是性别,同样也是不可改变因素。

同样条件下,男性的糖尿病风险是高于女性的。

你想知道自己得糖尿病的风险,具体有多大吗?

对照下面的表格,用你小学时的数学知识,一算就明白了。

表2 中国糖尿病风险评分表

评分指标

分值

评分指标

分值

年龄(岁)

体质指数(kg/m2)

20~24

0

<22.0

0

25~34

4

22.0~23.9

1

35~39

8

24.0~29.9

3

40~44

11

≥30.0

5

45~49

12

腰围(厘米)

50~54

13

男<75.0,女<70.0

0

55~59

15

男75.0~79.9,女70.0~74.9

3

60~64

16

男80.0~84.9,女75.0~79.9

5

65~74

18

男85.0~89.9,女80.0~84.9

7

收缩压(毫米汞柱)

男90.0~94.9,女85.0~89.9

8

<110

0

男≥95.0,女≥90.0

10

110~119

1

糖尿病家族史(父母、同胞、子女)

120~129

3

0

130~139

6

6

140~149

7

性别

150~159

8

0

≥160

10

2

得分越高,得糖尿病的可能性就越大。

如果总分超过25分,那么得糖尿病的风险就比较高了,要赶紧去医院检查一下,看看自己有没有得糖尿病。

假如你是一名男性,35岁,母亲患有糖尿病,身高1.75米,体重90千克,血压为145/99毫米汞柱,腰围95厘米。计算出BMI=90/1.752 =29.4 kg/m2。

根据《中国糖尿病风险评分表》可以算出你的糖尿病风险评分是36分,得糖尿病的风险非常高!这意味你应该尽快去医院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看看自己是否已经患上糖尿病。

赶紧分享给你家人和朋友,让他们也测一下糖尿病风险。如果得分高了,就得赶紧改变生活习惯,预防糖尿病!

作者:高春海 注册营养师

参考文献

[1]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上)[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1,41(08):668-695.

[2]崔芳.糖尿病的年龄分布特点及患病年轻化相关因素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24):195-198.

[3]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生殖医学分会,等.超重或肥胖人群体重管理专家共识及团体标准[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8,12(03):200-207.

[3]陆玲玲,刘雅.人体学指标预测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的研究进展[J].四川医学,2019,40(04):435-438.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WS/T 424-2013 人群健康监测人体测量方法[S].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3.

[5]陈佩妍,叶艳彬,卓淑雨,等.不同体格测量指标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J].新医学,2023,54(11):804-809.

0 阅读: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