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其运乎?地其处乎?日月其争于所乎?孰主张(主宰)是(此)?孰维纲(维系)是? 孰居无事(即为无为)推而行是?意者(难道是)其有机缄(机关)而不得已(停)乎?意者其运转而不能自止邪?云者为雨乎?雨者为云乎?孰隆施(兴起与废止)是?孰居无事淫乐(过分取乐)而劝(勒勉)是? 风起北方,一西一东,有(又)上仿徨(徬徨)。孰嘘吸是?孰居无事而披(抚)拂是?敢问何故?”巫咸袑曰:“来,吾语女。天有六极(方位)五常(五行),帝王顺之则治,逆之则凶。九洛(《九畴洛书》,转义九州)之事,治成德备,临照下土,天下戴之,此谓上(至高)皇(至大)。”
此节启发屈原《天问》,主题还是“天道无为而无不为”。换个说法就是“易”,“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
商大(太)宰荡问仁于庄子。庄子曰:“虎狼,仁也(对比一下《中庸》所说:“仁者,人也” )。”曰:“何谓也? ”庄子曰:“父子相亲(如同人一样有父子之亲),何为不仁!”曰:“请问至仁。”庄子曰: “至仁无亲(再对比《中庸》:“亲亲为大” )。”大宰曰:“荡闻之,无亲则不爱,不爱则不孝。谓至仁不孝(不以孝论,即无亲),可乎?”庄子曰:“不然,夫至仁尚(最上)矣,孝固不足以言之(对比《论语》:“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 此非过孝之言也,不及孝之言也。夫南行者至于郢,北面而不见冥山 ,是何也?则去之远也。
批判儒墨的仁爱孝道思想,不过,儒墨之说“此非过孝之言也,不及孝之言也”,就是道家讲仁并不在亲不在孝上。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其仁极乎天地万物而不只是人,更不限于所谓的亲。建立于亲之上的仁,连虎狼都能做到。
故曰:以敬(因其尊,有私)孝易,以爱(因其亲,无私)孝难;以爱(因其亲)孝易,而忘亲难(因其家);忘亲易,使亲忘我(因其族)难;使亲忘我易,兼忘天下(因其国)难;兼忘天下易,使天下兼忘我(因其类,同为人)难。夫德遗尧、舜而不为也,利泽施于万世,天下莫知也,岂直大息(只是叹息)而言仁孝乎哉!夫孝悌仁义,忠信贞廉,此皆自勉以役其德者(尚未至于道,修德反道而已)也,不足多也。故曰:至贵,国爵并焉;至富,国财并焉;至愿,名誉并焉。是以道不渝!变,但这个古人有之却是大本大宗)。”
对于儒家来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步步推进,是执有之路,道家主张无为,步步收缩,却似乎表达了更高的境界。事实上,尧曰:“胶胶扰扰乎!子,天之合也;我,人之合也。”其实,道家是理想的自然主义,儒家则是理想的社会主义,我们生存于人间世,或者更愿意接受儒家的圣人境界。比如,两千年的时间里,为什么孔子、孟子、朱熹、王阳明被称为圣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