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都回归26年了,香港的法官们,何时才能把头上的方便面摘掉?

轮胎的印记 2024-05-29 20:16:45
前言

在许多香港电视剧里,我们经常能看到法官戴着一头白色假发,穿着黑袍,开口时夹杂几个英文单词,显得很“高级”的样子。然而,很多观众看到这种形象时,都会感到尴尬,尤其是那一头看起来像方便面的假发,不禁让人纳闷:这个传统什么时候能摒弃?今天咱们就来唠唠香港法官戴假发的原因。

这个问题不仅仅是个小小的文化趣谈,而是反映出了香港历史上的殖民痕迹。1842年,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随后又在《北京条约》中将九龙半岛南部也割让出去。就这样,香港被迫经历了长达156年的殖民统治。在这期间,英国文化和司法制度深深植入香港社会,包括法官戴假发的传统。

2024年5月22日,香港立法会通过了一项草案,提议废除“女皇陛下政府”、“总督”等殖民时期的称呼。这标志着香港在去殖民化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历史背景

1842年,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圆。1861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北京条约》再次将九龙半岛南部割让给英国。从此,香港进入了长达156年的英国殖民统治时期。

在这段时期,英国对香港实行了全方位的文化同化政策。他们引入英国的语言和文化,从学前教育到司法系统,全面植入香港社会。在这种环境下,英人成为一等公民,华人成为二等公民。为了追求社会地位,一些华人开始模仿英国人的生活方式,包括饮食、穿衣和社会习俗。

假发的起源与演变

戴假发的传统最早可以追溯到16世纪的欧洲。当时,欧洲的上流社会被花柳病困扰,许多人因病脱发。为了掩盖脱发的尴尬,贵族们开始裁剪动物皮毛制作假发。这不仅掩盖了病症,还避免了头皮上的寄生虫,因此迅速流行开来。

假发的流行不仅仅是为了美观,还逐渐成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从贵族到普通人,假发成为时尚的一部分。然而,随着卫生条件的改善和时尚潮流的变化,普通人逐渐放弃了假发,只有少数职业群体保留了这一传统,其中包括主教、马车夫和法律界人士。

香港法官假发的现状

当英国将司法系统带到香港时,法官戴假发的习俗也随之传入,并在香港司法界流行开来。最初,这种装束被认为是威严的象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习惯逐渐演变成了一种职业文化,仿佛不戴假发就不是法官。

1997年香港回归后,香港特区政府在逐步进行去殖民化的过程中,对司法系统也做出了一些调整。2007年,香港特区政府宣布除了刑事案件外,民事案件及最高法院出庭时不再强制要求法律工作者佩戴假发。这一调整使得越来越多的法官选择不再戴假发,只有一些资深的大律师仍然坚持这一传统。

去殖民化与文化自信

去殖民化是香港特区政府近年来的重要政策方向之一,旨在消除殖民统治遗留下来的文化和制度影响。废除殖民用词、改变称呼都是这一政策的一部分。而对法官假发的调整,实际上也是去殖民化的体现。通过这一举措,香港司法系统试图摆脱殖民时期的影子,建立更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司法形象。

尽管政策已经出台多年,香港司法界的某些“遗老遗少”仍然执意于保留这一传统。这一现象反映了香港社会在去殖民化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如何在尊重历史的同时,推动社会进步和文化自信的建立。

结语

总的来说,香港法官戴假发的传统源于英国殖民时期,是殖民文化遗存的一部分。在现代社会,去殖民化是香港发展的必然趋势。法官摘掉假发,不仅是去殖民化的象征,更是香港迈向新时代的重要一步。

请大家点赞并分享这篇文章,让更多人了解这一重要的文化变革,你还知道哪些香港遗留的殖民化传统欢迎评论区留言。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