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严正驳斥,美网络攻击实锤曝光,拜登最后疯狂仍针对中俄。
近些年,网络安全领域已然成为大国博弈的全新战场。1月17日,一份报告引起广泛关注,该报告直接揭露了美国情报机构针对我国某先进材料设计研究院和某智慧能源企业的网络攻击行为,其针对性和目的性都非常明确,就是为了窃取关键的商业和技术情报。换言之就是,我国互联网应急中心以详实的数据,将美方长久以来隐藏在阴影中的秘密活动公之于众,也狠狠地撕下了其所谓“人权卫士”的假面。
而就在前一天,也就是1月16日,即将卸任的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了一项加强网络安全的行政命令。按照美国的说法,该行政令旨在强化美国在网络空间的防御能力,防止外国的黑客攻击。但许多分析人士指出,这项命令不过是打着维护国家安全的旗号,对其他国家,主要是中俄实施网络威慑和攻击开方便之门罢了。从这一点上不难看出,该行政令中提到的要求政府技术承包商提高安全标准、加强加密技术,赋予国土安全部网络机构更大权限,都或许是在为日后更大规模的网络行动提供法律和技术层面的支撑,也就是说,这很有可能是美国针对中俄网络威胁做出的进一步动作。
值得注意的是,此行政令的出台时间非常巧妙,就在拜登政府任期结束的最后时刻。这或许也反映出拜登政府的某种紧迫感,希望在其任期结束之前,尽可能地为接下来的政府留下“丰厚”的政策资产,对华进行最后施压,让下一任总统不得不跟着这些安排走。拜登政府在临走前搞这种大动作,很大程度也给下任政府定下基调,就算他们不想在这个领域有所动作都很难。与此同时,拉特克里夫,特朗普提名的中情局局长,他表态要在网络领域采取更加积极的攻防措施,这或许暗示着特朗普团队将在网络安全议题上继承拜登政策的延续。显然,此人的一番话也基本证实了美方今后政策走向。
此次事件中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点,是所谓的“盐台风”事件。据美国媒体自曝,“盐台风”专门针对美国联邦政府的窃听跟踪系统。在此之前,美国一直炒作各种所谓的“中国黑客”威胁,像“伏特台风”等等。不过,“盐台风”事件爆出后,美方却突然之间变得低调,究其原因在于此事不仅是美方在贼喊捉贼,甚至暴露了美情报机构对自己公民实施监控的实情,将美国内政的阴暗面也一同暴露。有分析指出,美方对此事大概率会采取冷处理的态度,以免此事继续发酵而让自己难堪。在此期间,白宫方面紧急发布声明转移视线,称此事是拜登政府“最后一项重大行动”,强调此举是为了防止来自“中俄”的网络威胁,以转移媒体注意力。
随着美国网络司令部在米德堡开设综合网络中心和联合作战中心,预示着美军未来将会继续加强网络空间的能力建设。而我国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发布的报告中详细记录了美方的攻击时间、使用的跳板IP等信息。这些技术细节不仅证明了攻击行为的高度复杂性和隐蔽性,更坐实了实施攻击的一方就是美国。也就是说,美方这些行动也反过来证明了自己的网络间谍活动,使得自己长期以来打造的“网络自由卫士”的形象荡然无存。面对中方严正驳斥,美方显得有口难辩。我外交发言人郭嘉昆也严厉批评美国的行为,敦促其停止对中方的恶意活动。
1月17日,郭嘉昆表态说,希望美方能认识到错误,并以负责态度处理此事。同时中方也保留采取必要措施的权利。这也就意味着,面对美方愈发咄咄逼人的态势,我方将转守为攻。此外,中方的回应直接干脆,有理有据,毫不含糊,这也再次反映出我们在维护自身利益上的坚定立场,可以说是绝不手软,势必进行有力的回击。
我国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美国情报机构使用位于多个国家的跳板进行网络攻击。这一发现不仅揭示出美方攻击行为的全球性特点,或许也表明美国可能正在构建一个多点、多元的网络攻击能力,针对其所谓的“竞争对手”实施隐秘攻击。这种攻击能力对全球网络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可能沦为美国黑客的目标。
通过跳板迂回,美方的真实意图被成功掩盖,这给追踪溯源造成很大困难,而网络安全面临的挑战愈发艰巨。值得一提的是,此番动作发生在特朗普就职美国总统前夕。结合美方针对所谓的“中国黑客组织‘伏特台风’”展开网络攻击,和前文提到的拉特克里夫在听证会上的言论不难发现,此次事件并非孤立发生,而是美方行动中的一环,其用心不得不防。
之所以拜登赶在自己下台前推出这一系列动作,大概率是给特朗普留下一堆“难题”,逼着他延续打压中俄的政策,维持拜登在外交上的“成果”。不过话说回来,这也算是美国给自己挖了个“坑”。他们嘴上喊着要打击网络犯罪,实际干的却是损害他国安全、盗取情报的勾当。这些事情一件件曝光出来,美国苦心经营的“人权”和“自由”的招牌,早晚得砸被砸碎。
当然,美方这次也算是自食其果,完全怪不到别人头上。说得简单点,这充分表明在所谓的“安全威胁”面前,美国一向采取的是“双重标准”。只要符合自身的利益,不论多么龌龊的事情都干得出来,哪怕损害他国利益也在所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