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能仁中学 沈裕桐
家住苏,根系湘,我踏着车马归还乡。
入了深山,村子错落有致,爆竹声声响,鞭炮红纸如屑。雨似刚止,山间竹林翠绿如碧玺,湿润的土地散发着小草的气味儿。我穿着在桐乡买的赤色绣花鞋,沿着村里的鱼塘往家走。一路上,家家户户贴着红彤彤的对联、福字,纸糊的灯笼嵌着灯芯挂在翘如钩月的屋檐下,晒干的玉米串和大蒜串挂在门前春联旁,泡着白醋酸豆角、红尖椒、白萝卜的坛坛罐罐摆在院子里,炸得香甜的脆果子饼香飘十里。印象中,总有稚气活泼的小孩儿在路口嬉戏玩耍,还常有个卖冰糖蓝莓和山楂的老爷爷与孩童们说笑打趣,给他们讲神仙故事。
不远处,朦胧间,我好像看见阿爷与阿奶在庭院门口来回踱步,似是盼着我与阿父阿妈赶快到家。我渐渐加快了脚步。走近了,我看到阿奶左手端着红糖糍粑,右手提着牛皮纸包着的姜糖。“可以开青梅酒啦!”阿爷也看见了我们,乐呵呵地冲我们笑。我家一直有个习俗,即每逢年三十团圆,必开青梅酒,畅谈诗词。有时,在校教书的伯伯也会特意过来聊聊书画。我依稀记得,伯伯来时总会折一枝梅花带给我。《红楼梦》中有吃蟹作诗的情节,虽然家乡这一带吃不上螃蟹,但却有着遍野的青梅树,年年吃不完的果子落了地也是浪费,不若摘下来雕梅酿酒,等到新年,再与家人一同品酒吟诗,共享佳节之乐。
“阿奶!阿爷!我们回来了!”我大声呼喊,飞奔上前拥抱两位老人。阿奶看见我们,笑得皱纹都舒展开来。她边把红糖糍粑递给我边招呼我们:“快进屋里烤火,你阿爷蒸了你爱吃的窝窝头。”屋里果然暖和,阿父阿妈拎着鸡鸭鱼肉去厨房打下手,我坐在炭火旁边陪阿奶看戏剧。阿奶拿来圆形的不锈钢网架在了炭盆上,上边摆着一个釉色发亮的茶壶。她知道我喜欢甜味儿,里头煮的是山楂玫瑰乌龙茶。茶壶边烤着柿子、桂圆、红枣之类的果脯果干。阿爷拿着窝窝头来了客厅,他拍了拍身上的柴火灰,和我说家中还缺一副对联,专门留了宣纸想让我来写。说着,阿爷拿出了宣纸和毛笔。我略作思索,提笔写下“春风辞旧赠诗意,愿如望舒在梅芯”。“这句诗词有新意,却从未听过,是哪位写的啊?”阿爷问道。我“扑哧”一声,同阿奶一起笑起来,说:“那是我刚刚想的,阿爷。”听了我的话,阿爷也哈哈大笑。
天色渐晚,年夜饭是重头戏。阿妈摆了圆席入座,说这样才能叫团圆饭。阿奶煲了无花果鸡汤,浓浓的鸡汤搭配着酸酸甜甜的无花果,里面还放了薏仁米和中药包,清甜滋润。酒菜摆上桌,家人围坐,灯火可亲,这就是幸福的年味。
辞暮尔尔,烟火年年。新一年的钟声响起时,全家老小皆要作揖拜神祈福。阿奶拿出牛轧糖和喜饼,在透亮的琉璃杯里倒上青梅酒。阿妈折了三角形的祈福纸放在每个人的枕下。大年初一清晨,阿奶一早就煮了茶,泡着炒米花来待客,阿爷则做了酒酿甜蛋汤。待人之礼要周到,以祝来年风调雨顺,岁岁平安永乐。
湘乡之年,贵在诗意,醉在青梅,顺在礼节。离乡之际,我心里总是惦记着那溢满诗香的年味儿,那温暖如春的“望舒”和“梅芯”。
(指导教师:盛红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