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新喜
据上海证券报,11月17日,记者从格力电器方面获悉,就近期多个自媒体为了获取流量,恶意剪辑相关视频、使用低俗污秽言辞侮辱诽谤公司高管,格力电器已就多个侮辱诽谤事件向公安机关报案。
格力电器方面表示,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公司将采取法律措施坚决维护企业及员工的合法权益,对任何恶意中伤和造谣行为保持零容忍的态度。涉及企业家及公司高管的虚假信息和不实传闻,不仅严重损害个人声誉,也影响着公司经营的健康发展。
格力这次的危机公关,很明显是针对近期王自如受访言论引发的巨大的舆论争议,关于这段采访及他的言论,已在全网反复播放:
1、“我没有看过格力给我的工资条。”2、“能不能给我一间离你比较近的办公室,我要随时向您汇报。”3、“我曾经幻想过,如果我的职业生涯中,能有那么一段经历,可以跟在一个顶级的企业家身边工作,我哪怕每天什么事都不干,我就看她怎么开会,我听她每天讲什么、做什么,我都觉得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4、“一张白纸,什么都不会,做事情一定会犯错,公司还要为你犯的错误买单,还有人教你怎么做事,这还不算完,还有人给你发钱,哪有这么好的事。”
目前,业内都将这种说法定性为“谄媚”董小姐的言论,让许多人感到不适。
毋庸置疑,当前王自如那一番话、那一番侃侃而谈的姿态施展出来的形象,正在给格力带来一场品牌危机。经济观察报指出,那组镜头中真正让人不适的,不是王自如的表达,也不是董明珠与王自如之间的眼神传递,而是曾经我们认为有战略远见与卓越判断力的中国企业家代表董明珠,对这样赤裸裸的媚上表达,甘之如饴。
在今天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其实内心是拒绝、抵触职场PUA与职场潜规则,像董明珠和王自如这种采访不仅参考价值极低没有质量,无论是做企业还是做公关都不能困在自己的小圈层里孤芳自赏脱离群众,如果大家对你们的言行感到不适,业内对这种言论抵触与批评,那问题肯定出在你们自己身上。
至于部分侮辱性的词汇出现,的确涉嫌到诽谤。比如某主持人虎狼之词张嘴就来,末了还配了张大黑狗的照片,这就已经不是正常评论观点与推论范畴了,说是人身攻击应该不为过。
格力作为大企业、上市公司,如果是作秀当然可以拿起法律武器依法维权,不过最好对外公告或者通过媒体披露信息的时候,要严谨一些。向公安机关报案是以公司为主体报案还是以高管个人为主体报案?从目前公开的信息来看,是格力电器向公安机关报案。
“侮辱罪”、“诽谤罪”是自诉案件,就是自然人认为自己遭受他人侮辱、诽谤的,要去法院刑事自诉而不是去公安报案,而且要注意的是,这里的主体是个人不是公司,公司既无权代替个人去公安报案,也无权代替个人去法院提起刑事自诉。
有业内人士指出,面对这种“恶意调侃”最好的回应方式也许就是“自嘲”和诚恳解释。如果企业高管可以放下身段去面对这种质疑,也许会得到网络的理解。笔者颇为认同。
只不过,格力当前的品牌危机可能是更深层次的,王自如如今给广大网友的形象或正在对作为制造业头部企业的格力,以技术立身的企业文化造成冲击。
制造企业,要有重视技术人才的价值观,谄媚文化是大忌
我们知道,在大众心目中,制造业企业尤其是头部企业,护城河在于技术研发。而格力是以“技术”立身,对外宣称的是格力掌控核心科技,对于一家头部制造业企业来说,它向外传递的企业形象应该是注重技术人才与研发人才,注重的是平等、公平的企业晋升机制,是一种靠硬本事上位的人才流动机制。如果类似注重向上管理、善于谄媚的人占据高位,显然给企业内部以及外部形象以及非常不好的误导,对外,是品牌形象下滑,对内,是没有树立公正、公平、向上流动的人才价值观体系。
事实上,格力如今的形势是不容乐观的。尤其是在技术与研发这一领域,格力的优势正在滑坡,这体现在研发人才的下降。
2019年以来,格力的研发人员数量逐年下降,而美的的研发人员投入基本上一直在保持迅速增长。研发人员流失严重,对正在处于转型时期的格力,更不利于守住核心技术优势。而且,2021年,在格力工作了近30年的元老、研发和技术负责人黄辉离职,对格力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如今,格力重用王自如,是否会让内部技术研发人才以及实干人才产生心理落差,是否会让股东以及管理层心有不满,是否会影响消费者对格力技术与产品品质的信任,这些方面是格力需要谨慎思考的。
有传言称,王自如在格力的职级与副总裁相当,年薪超300万元,但从近两年的格力电器财报来看,王自如从未出现在高管报酬表格中。
相比同行来看,格力电器高管的税前薪酬并不算高。公司2022年财报显示,薪酬最高的是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为1142万元;副总裁级别的人士,薪酬在200万元到400万元间,公司财务负责人、总裁助理廖建雄的年薪为116万元。
从这个薪酬来看,王自如的薪酬已经到了副总裁级别的人士。王自如提供的价值是什么?格力电器也未透露他的具体工作内容。但从一些公开报道可知,他目前负责格力渠道改革项目。2023年5月,“江西格力电器”公众号发文称,王自如现身当地格力电器新营销模式宣讲会。当时他的头衔是“格力电器总部领导”及“渠道改革项目负责人”,他在会上谈了格力的新营销模式数字化系统。
但是从王自如这些年的成绩来看,他谈不上是一个实干的人才。根据界面报道称,2019年至今,格力电器渠道改革已进行了4年,目前仍在进行信息化系统建设,号召经销商们“入网”,但步伐明显慢于另外两大巨头美的与海尔。
格力要反思什么?
从业绩来看,他不算一个合格的实干人才,如果一个擅长逢迎而非实干的人身居高位,尤其是舆论闹得这么大,其实已经给格力的品牌形象带来了挑战,这是格力需要思考与谨慎的。
我们知道,最近互联网行业发生了一件事,就是阿里云的宕机。目前阿里云的宕机引发的大讨论是,大家认为是阿里过去大裁员把35岁以上的技术骨干都裁掉,导致问题频出,在国内科技行业日益从营销与销售驱动转向技术研发驱动的今天,对于科技企业来说,如果依然没有树立重视技术人才、重视研发人才的品牌形象,是很危险的。华为、比亚迪在国内被大众认可并坐稳了头部,就在于它们对外展示来的,是对技术与研发人才的重视的这样一种企业价值观。
事实上,如今王自如这个事情,已经在不知不觉中传递了一种不好的企业文化与价值观,这对格力来说,不是一件好事。因为自古以来,国人心目中,科技企业如果没有更加平等更加注重公平的文化,依然是奉行拍马奉承那一套旧文化,怎么能做出伟大的产品,怎么能推动技术创新呢?
因此,科技界、制造业领域的“王自如”越少越好,国内的制造业,正在向高端制造业转型,而制造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越来越留不住人,如果作为头部空调企业,还将这种拍马的文化对外秀出来并颇为自豪,更不利于年轻人进入制造业。在格力“王自如”事件舆论持续发酵的今天,重用王自如们,是格力需要担心与警惕的一件事。
以上种种,或许值得格力反思。
作者:王新喜 TMT资深评论人 本文未经许可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