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根据地之皖江根据地

怜珊来看过去 2024-11-12 03:18:24

或许很多读者觉得奇怪,为何蓝牙要写这篇文章,第一:皖江根据地是新四军第7师组建的,第7师恰恰是5月1日建立的;第二,用这个最富饶的根据地证明中国共产党的经济建设能力其实非常厉害。好了,正文开始。

一、新四军第7师和皖江抗日根据地的成立

1941年皖南事变后,无为游击纵队、新四军第三纵队、皖南突围部队和部分地方武装整编为新四军第七师。新四军成立之初才1900人,实际负责的曾希圣同志等率党政军机关迁入巢南山区,领导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工作。经过几个月的艰苦斗争,粉碎了日伪军对无为东乡的“扫荡”。到1942年春,第七师相继开辟铜陵、繁昌地区,含山、和县地区,桐城、怀宁、潜山地区,望江、太湖、宿松等地区,创建了皖中、皖南游击根据地,打通了与第六师、第二师的战略联系。1942年4月27日,,中共皖鄂赣边区委员会和皖中行政公署的成立,宣告了皖江根据地的诞生。

曾希圣同志

二、皖江根据地的经济发展策略

起初的第7师,连每人每日的菜钱都发不起,而且冬天都没有棉衣穿。然而几年后,皖江根据地交出了怎样的答卷呢?新四军代参谋长赖传珠日记中的不完全记录,仅从1942年底到1945年春这2年多的时间里,7师上交给新四军军部,以及通过军部转交李先念同志指挥的5师的款项,就高达5300万元法币,按当时的价格,折和黄金26.5万两。当新四军最终撤编,7师移交的包括工厂设备、黄金、资金、及在国统区银行存款,其总资产在1亿元以上,折合50万两黄金。

那么他们是怎么创造这个奇迹的呢?首先曾希圣同志面对日伪的封锁,将突破点转向了汤家沟。汤家沟在历史上曾经是无为县沿江三大商埠之一,还是芜湖与江北的三大商品集散地之一。由于抗战爆发加上日伪军的盘剥,这里早就不复过去的繁华。在经过几番争夺后,第7师重新收复汤家沟,那么这么一块宝地自然要好好利用啦

皖江根据地果断地对根据地及周边地区出产的粮食进行了严厉的管制和垄断,规定只有人民政府才能统一收购粮食,并且统一对外销售;严禁任何商家和个人经营粮食,违者以通敌论处。在实行了这些严厉的措施后,沦陷区的芜湖米市粮食价格顿时暴涨,并且带动了南京、上海的粮价也一同上升,甚至造成了伪军的军粮一度断绝。

随后7师在汤家沟开办了自贸区,并且将粮食作为主要交易物资,再买进外部的物资。由于我方的粮食质量上乘,买卖公平,从不短斤缺两,而且新四军对所有的客商都是一视同仁,因此在短短的二三个月内,这里就吸引了来自大江南北的大批米商纷至沓来,随后在粮食交易的带动下,其他各类商行、餐饮业、盐行、五金行、百货行、客栈、食府、钱庄、豆腐店、肉店、山货行、中药店等纷纷开张在已经变为一片废墟的集市上,很快出现了长达几华里长的集市,云集了数百家各类商铺而且集镇上的常驻人口也从之前的二三百猛增到三千以上,被四方客商称赞是不次于十里洋场的“小上海”。开办汤家沟自贸区的1942年,皖江根据地便上交军部749万元 ,到1944年,皖江根据地的财政收入达到6000万,分批上交军部1400万。有了充足的收入,新四军第7师也从最初的不到2000人发展到3万人。

不光如此,由于日伪军多次的扫荡收效甚微,皖江地区自从被我军控制后,重新变成了沟通沦陷区和大后方城市贸易的必经之路,那么对来往的客商征收过境税,即使是日伪军也得一视同仁,所以过境税哪怕不高,一天下来最高可以高达百万,不交税的话,武装护商队表示呵呵。

最奇葩的事情也接踵而来,随着日本侵略者在太平洋战场的节节失利,日伪军发现自己也吃不起饭了。于是,在私下接触第7师后,双方达成了默契。日伪在芜湖开设利记商号,我方提供大米、烟叶和土特产为主,对方则用布匹、盐、糖、纸张、五金电器、药品和医疗用材,同时每批要夹运30%的军用物资作为交换。1944年我军开始局部战略反攻,新四军还能通过利记换到日本命令禁运的武器弹药,日本海军也跟着被拉下了水,动用了1000吨级的运输舰数次将我军急需的军用物资和武器弹药等运到根据地附近,然后再由我方用小船驳运回根据地。

当然啦,生意越做越大,我军也没忘记掌握货币的发行权。在经过反复的论证和研究后,皖江根据地的大江银行发行了自己的货币,俗称“大江币”。这种货币在发行后,根据地的贸易部门便每日将兑换来的伪币、法币等用麻袋装好,然后通过打通的渠道将其运往敌占区和蒋管区去,一方面套取敌人的物资,一方面支持那里的地下党工作。这样我方就在金融领域取得了主动权和垄断权。

有了财政打底,皖江根据地得以开展各项基建工程造福人民。从1943年年底到第二年5月,根据地兴修了黄丝滩大江堤工程,这是皖江地区有史以来,也是抗战以来全国范围内修修的最大水利工程项目,这道全长13华里的大堤保证了8个县的300万人民群众和400万亩良田免遭水患。而这又进一步提高了根据地的粮食产量,形成了良性循环。

三、后续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第7师发起反攻,先后解放无为、巢县、芜湖等地日伪军据点。皖江抗日根据地到抗战胜利的时候,面积3万多平方公里,人口3000万。10月,第七师奉命撤离皖江地区北调山东后,改为华东野战军第七纵队。至此,新四军第七师成为历史。

皖江抗日根据地的奇迹只是我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在经济领域所创造的一小部分,这些奇迹最终伴随着人民军队夺取了全国的胜利。

1 阅读: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