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12月30日,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与世长辞。
他是唯一一个被世人称为“世界良心”的文学巨匠。
身处战火纷飞的年代,所有人都在高谈阔论,谈政治、说局势。
唯独他,始终把目光瞄准在最底层的普通人身上。
他用一支笔,写尽了这些人生活中的苦与难,诉说着人该如何过好这一生。
傅雷说:“在我最迷惘的时候,看到了罗曼·罗兰的书,让我如获神光烛照顿获新生。”罗曼·罗兰的一言一语,都浓缩了他一辈子的人生智慧,让人醍醐灌顶。
在你迷茫泄气的时刻,不妨看看他这6句话,相信能帮助你解开所有的谜题。
1
关于生活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仍然热爱生活。罗曼·罗兰的第一任妻子,是一位富家千金。
结婚时,他还未成名,写的作品无人问津,收入很是低微。
妻子就劝他,不如写点被人喜欢的通俗小说,能够赚更多的钱。
可他依然坚持自己的文学创作方向。
以至于微薄的稿费,根本无法满足妻子的物质需求。
妻子为此大发雷霆,对他冷嘲热讽。
两人的隔阂越来越深,家中满是冰冷与戾气。
原本他憧憬许久的爱情、婚姻、家庭,仅仅维持一年便彻底破碎。
面对现实的重击,很多人都认为他会就此一蹶不振,不再相信婚姻。
可他并未颓丧,而是继续满腔热情地投入至生活。
后来,他遇到了第二任妻子玛利亚。
玛利亚性情温顺,为人朴素而坚强。
在最困顿的时候,她仍旧不怨不恼陪着罗曼·罗兰,鼓励他继续创作。
就这样,两人相知相伴,一直走到生命尽头。
人这一生,充满了太多的失意,理想破灭,爱而不能,求而不得……
很多人在饱受磋磨后,选择随波逐流,变得麻木,变得冷漠。
但罗曼·罗兰说,真正的英雄主义,是认清生活的真相以后,依旧热爱生活。
不管当下有多难熬,熬过去,一切自然就会好起来。
现实虽然残酷,但总有光照进来的地方。
只要你选择坚守本心,终能一步步抵达心之所向。
2
关于成功
与其花许多时间和精力去凿许多浅井,不如花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去凿一口深井。心理学家安吉拉·李·杜克沃斯,曾花多年时间研究,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最重要的因素。
她调查了社会各界许多成功人士,最后发现:
一个人能否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不是智商、情商、人脉,也不是兴趣,而是毅力。
罗曼·罗兰就曾在书中,讲过雕塑家米开朗琪罗的故事。
米开朗琪罗一生受制于教皇,被命令做过许多不喜欢的事。
今天奉命造陵墓,明天不得不学壁画。
但即便如此,他从不曾放下自己情有独钟的雕塑。
他会随身携带锤子和凿子,每有空暇,便找块石头敲敲打打。
他一生倾心于雕塑,数十年如一日打磨技艺。
得益于此,他雕刻出了《大卫》《创世纪》等世界名作。
曾国藩说:用功譬若掘井,与其多掘数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
我们的人生,就像挖井取水。
四处挖井,浅尝辄止,就只能得到更多的废井。
当你死心塌地挖一口井,持续向下,自然能看到活水溢出。
所以从今天起,开始集中精力,深耕一事。
总有一天,你流过的泪,受过的苦,都会变成一股股甘泉。
3
关于读书
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作家赫尔岑说:
书籍是最有耐心和最令人愉快的伙伴,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时刻,它都不会抛弃你。
哪怕你被生活拖入泥潭,但只要有书相伴,就总能获得内心的安宁。
1940年,德国法西斯侵占了巴黎。
罗曼·罗兰因为发表反战言论,遭到德军囚禁。
身陷囹圄的折磨,加上身体疾病的痛苦,让他一度有了轻生的念头。
就在绝望之时,他看到了自己随身携带的《战争与和平》。
于是,他决定埋头在书中,以此躲避内心的杂念。
没想到,他读着读着,整个人竟然平静下来。
看着书中人物的悲欢离合,命运的跌宕起伏,他慢慢觉得自己的牢狱之灾并不算什么。
他不再心生怨气,重新找到了勇气和希望。
张恨水曾说:有书读,就有希望,有了书,路就会在脚下延伸。
生活刁难每一个人,但只要你愿意,总有一本书,可以为你消解人生的苦。
焦躁难安时,读书能安抚心绪;彷徨无助时,书籍是最好的向导。
人一旦撞开了读书这扇求生门,纵使深陷低谷,也总能突出重围。
4
关于幸福
没有一个人是完整的。所谓幸福,就是认清自己的限度并安于这个限度。罗曼·罗兰成名以后,曾有人劝他从商。
对方向他保证,凭借他的名气,商业前景大好。
但罗曼·罗兰一口回绝:我只会写作。
在他看来,自己完全没有投资、管理的能力,能够依靠写作赚得些许报酬,就已经足够了。
如果强行掺和商业运作,他就是在自寻烦恼。
正如他自己所说:
“没有一个人是完全幸福的,所谓幸福,是在于认清一个人的限度而安于这个限度。”
现实生活中,就有不少人认不清自己,喜欢做超出能力的事。
原先过着不错的生活,却偏要买更好的房子,让自己背上沉重的负担;
明明有份稳定可靠的工作,却非要下海经商,以至于赔光了积蓄。
当人无法审视自己的能力,去追逐不切实际的目标,就注定会陷入焦虑、失望的漩涡,无法自拔。
一个人幸福的开始,就是能够认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所在。
只有找对自身定位,认准方向,才能将日子过得风生水起。
5
关于苦难
累累的创伤,就是生命给你的最好东西,因为在每个创伤上面都标志着前进的一步。杨绛说过一句话:
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
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越细,香得愈浓烈。
人想要往前迈步,就必须历经世事磨难的锻炼。
罗曼·罗兰曾在书中写下贝多芬的经历。
贝多芬家境贫寒,一出生就背负了全家的寄托。
从4岁开始,父亲倾尽所有,培养他学习音乐。
一直到25岁那年,他才声名渐起,获得贵族们的欣赏和追捧。
但命运向来无情,日子刚有起色,他就患上了严重耳聋症。
因为听不到任何声音,他跟不上歌唱演员的节奏,在演出时,直接被人当场轰下了台。
此后,他处处遭受排挤,被赶出了五光十色的名利场。
在最落魄无助的时候,他仍旧没有放弃音乐。
远离浮华后,他不断从大自然中找寻缓解伤痛的力量,也汲取了不少创作灵感。
最终,他创作出了感染人心的《欢乐颂》交响曲,重新回到了音乐界巅峰。
正如《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所说,世间一切磨难,都是能得到补偿的。
生而为人,没有谁甘愿吃苦,我们总是想方设法地躲避千难万险。
可苦难从不会无缘无故出现,它是避无可避的修行,更是快速成长的捷径。
当你不害怕,不逃避,熬过苦难洗礼,锤炼出真本事,改命的契机也会随之而来。
6
关于活着
大多数人在二十岁或三十岁的时候就已经死了,一过这个年龄,他们只变了自己的影子,以后的生命不过是用来模仿自己。罗曼·罗兰在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中,写过一位老人。
他是克利斯朵夫的房东于莱,为人善良正直。
但年少的克利斯朵夫,很是厌恶他。
原因很简单,老于莱不论做什么,都只用年轻时的老一套。
似乎从青年开始,他就已经停止了生长。
他和克利斯朵夫聊天,也只是一遍遍重复他过去的见解。
这跟追逐新潮,活力四射的克利斯朵夫迥然不同。
对此,罗曼·罗兰在书中感慨道:大多数人在二十岁或三十岁的时候就已经死了。
到了一定的年龄,他们的认知、观念、眼界就停止了生长。
剩下的日子,他们只会一天天地重复过去的生活轨迹。
作家石康说:“一个人的死亡时间,其实是从停止学习开始的。”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每时每刻都在淘汰旧事物、旧思想。
千里马再好,也比不上汽车;珠算再快,也比不上计算机。
如果你不懂得与时俱进,就只能被时代无情抛弃。
唯有及时更新自己,你才能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永远有立足之地。
▽
茨威格说:我们要像罗兰·罗兰一样,在疯狂的世界依然清醒地活着。
走进罗曼·罗兰的文字,就像聆听一位智者讲述烟尘往事。
那昂扬的言语,释放着温暖且智慧的光芒,拯救着每一位处在水深火热的读者。
人这一生,谁也无法掌控莫测的命运。
上一秒还你侬我侬的爱情,下一刻就支离破碎。
原本蒸蒸日上的事业,风云变幻间就可能陷入危机。
当你陷入迷茫与苦痛,不妨看看罗曼·罗兰的这6句通透的话。
只要你不抱怨,不气馁,哪怕生活颠簸不定,你也能活出自在豁达。
点个赞吧 ,与朋友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