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献血不良反应?遇到献血不良反应该如何处理?一文了解

清汛康康 2024-09-07 02:18:37



随着《献血法》的正式实施,社会对于无偿献血的认可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公民参与到献血的行列。不良反应的出现给献血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可能削弱献血者的参与意愿,也会降低公众对献血的信心。

针对献血不良反应开展专项研究,对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通过专业的分析和科学的处理方法,我们可以有效减少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献血者的安全,鼓励更多人投身于无偿献血的公益活动中。

不良反应及产生的原因

1. 生理层面的因素

血量的迅速抽取或缓慢采集,均会提高发生献血反应的风险,例如采血速度过快时,献血者可能出现生理调节异常,表现出皮肤苍白、头晕目眩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发生休克。而血流量不足时,献血者易感到心理压力增大,引发不安、心慌、恶心等反应。

献血姿势的选择也会影响不良反应率,半卧位相比坐位献血能降低不良反应,因为半卧位有助于血液回流至心脏,提高心输出量,减少脑部供血不足情况。

年轻的献血人群由于缺乏献血经历和对知识的理解,常伴有恐惧和紧张,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较高。献血时间接近中午时,不良反应的概率增加,这与献血者的疲劳状态及血糖水平下降有关。

2. 心理因素

如首次献血者因对献血知识缺乏,易产生恐惧感。

3. 采血环境

包括空间、温度和气候,对献血者的体验也有影响。

4. 技术操作

采血人员如若穿刺技术不纯熟,可能会引起献血者强烈疼痛,造成血管扩张、血压下降,脑部血液供应不足,诱发献血反应。

不良反应的处理

献血活动方面,一旦献血者出现诸如脸色发白、感觉恶心、出现呕吐或流汗加剧等异常反应,应当迅速中断献血。

此时,指导献血者采取头低脚高的体位,有助于增加脑部血液循环,同时对他们的血压、脉搏及意识水平进行快速检查,并可尝试采用指压或针灸救治方法。给予一些冷饮或者糖水,注意保暖措施,如果必要,通过静脉途径给予高渗葡萄糖,一般可在数分钟内缓解不适,需要对献血者进行情绪安抚,并明确告知这些反应属于常见。

如果发生惊厥且持续超过5分钟,应启动紧急医疗程序,遵医嘱给予静脉注射,并建议该献血者不再参与献血活动。

对于穿刺引发的局部血肿,应立即停止献血,用无菌材料覆盖穿刺部位并进行压迫止血。提醒献血者在接下来的两天内避免使用该手臂进行重物搬运,向其清晰解释情况,并表达诚挚歉意。

深入分析献血不良反应的成因后,我们通过整合相关知识,优化献血流程,力求在未来的献血活动中避免或减少不必要的不良反应,提升献血者的体验,更有助于无偿献血事业的稳步增长。

【重要提醒:本文出于科普之目的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诊疗之依据,具体请就医并遵医嘱】

【来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21医院 输血医学科 彭晓娟】

【编辑:YT】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