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嘴侃教育
有教师朋友在网上发帖称,自己的绩效工资已经好久没有发放了,原因是当地财政缺钱;
早前,曾曝出有学校因为办公经费没有拨付到位,被电业部门停电的事情……。
全球经济形势都不乐观,国家不止一次强调,要“过紧日子”,并且要有长期过“紧日子”的心理准备,当“过紧日子”成常态,对教师群体有哪些影响?老师们的工资标准会降低吗?
“过紧日子”成常态,对老师们有哪些影响?“消费降级”“平替”这些词汇近来较为常见,原因大家都清楚。所谓的“消费降级”,其实就是原来赚钱容易,花钱大手大脚,现在钱不好赚了,就要降低欲望。原来用价值超一万元的手机,现在手机坏的不能用了,就用几千块钱手机“平替”。
其实这就是“过紧日子”!个人如此,家庭、单位也是一样。
为了适应经济形势的变化,各地都要“过紧日子”。不管是对家庭,还是单位,“开源节流”成为“过紧日子”首先要考虑的事情。当无法开辟更多收入来源的情况下,如何“节流”成了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于是就有了清理编外人员,之后是借调人员回原单位,再然后是以“机构改革”的方法来缩减吃财政饭的人员。这些都在悄然无声、步步为营的进行着,已经有不少人受到了影响。
当“过紧日子”成为常态,对老师们会造成哪些影响?
某地市各县区已经召开了相关会议,今年暑假期间要对全市50名学生以下的学校进行撤并,并且在全市范围内,计划两年内撤并100人以下小学,学生人数较少的初中也会被撤并,这件事已经列上了日程,准备分批实施。
对于100人以下的小学,哪怕只有1名学生的小学点,国家也是按100名学生拨付教育经费。某县10名学生以下的学点高达100多所,如果单单从经费投入来讲,造成了巨大浪费,如果把这些学点撤并,自然会省出不少开支。
在“过紧日子”的不下,“撤点并校”一定会加速。甚至有专家提出,要让农村教育城镇化,小学进镇、初中进城,使所有农村儿童都享受城市化的教育。小学进镇的条件已经成熟,但是近几年,并不赞成初中生进城,在乡镇保留一所初中是非常必要的,等生源减少到一定程度,或许初中生进城也会成为趋势。
几年内,很可能出现一个乡镇只办一所寄宿制初中和一所寄宿制小学,学生可以选择走读,也可选择寄宿,这被称作“一乡一中一小”。长久来看,初中生有可能全部进城,小学生集中到乡镇,也就是某地早几年前提出的“两集中”原则,未来也会出现。
学生集中在一起,实现规模化办学,就能省了不少教师。君不见,好多地方招聘教师的人数越来越少,即便进行新入职教师的招聘,也大多采用“无编制模式”进行招聘,所谓的“员额制”“参聘制”只不过是一个好听的名字,其底层逻辑就是不给编制,甚至某地为解决教师暂时短缺问题,由当地的城投公司招聘教师,然后以“劳务派遗”的方式分配到各个学校,难道这不是为将来学生人数减少做准备吗?
撤点并校后,乡村教师不得不进城!教师人数超编,大家说会不会有老师因为“教师退出机制”而失业?
老师们的工资标准会降低吗?国家2015年发布的《关于调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的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落实《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件》要求,建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正常调整机制,今后基本工资标准原则上每年或每两年调整一次,近期每两年调一次。
《方案》发布以后,教师群体基本工资标准已经进行了4次上调,每次上调的幅度在300元左右,最近一次上调时间为2021年10月1日,根据国家“近期每两年调一次”的规定,2023年10月1日就到了工资调整的“窗口期”。可现实却是去年并没有进行基本工资标准调整。
“过紧日子”成常态的情况下,老师涨工资的概率不大,那么老师们的工资标准会降低吗?
深圳某高中老师人大研究生毕业,网络发帖称,自己降薪起码10万。
2021年的深圳中小学教师招聘,年薪在基本在28万到30万左右。有些学校还直接开出这样的条件:硕士毕业年薪25万保底,博士35万保底,还享受安家费、一次性人才补贴等。然而好景不长,因为各种原因,这两年深圳很多老师被降薪了,降薪的幅度更是达到8到10万左右。
不但中小学存在降薪的情况,而且高校也存在降薪的情况。有高校教师在某平台上发布帖子称,待遇有所降低。有人讲,兰州已经“降低了一两年,大约百分之十五”;一位 IP 定位在山东的教师表示“平均每年降低 4 万”。根据留言显示,降薪已然扩散到诸多地区。天津、重庆、陕西、云南等地的高校教师也都表明“降薪”。
大城市教师降薪,有一个前提条件是之前薪资标准相对较高,而对于工资本身就不高的众多非大城市教师来说,根本没有降低的空间。时代的尘埃落到个人的身上,就是一座大山,“过紧日子”的当下,会发生什么,谁又会知道呢?该来的总会来,作为一线教师根本改变不了什么。或许不断提升自己,努力工作,教育好自己的学生,当国家强大,一切都顺理成章了。
我们单位领导天天都有饭局,没见的紧
懂不懂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