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8月15日,赵一曼的儿子陈掖贤,连续几天都没有去上班,如此反常的举动,让同事感到不安,等同事赶到他家后,才发现他早已自缢身亡。
陈掖贤的生活充满了孤独和压抑,特别是在失去工作后,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是什么让这位英雄母亲的儿子走上了绝路?
赵一曼与陈达邦的相遇与结合赵一曼家境优越,父亲是一位著名的中医,家中经济基础良好。虽然出生在一个富裕之家,但李坤泰从小就对社会上的不公有着强烈的感知。
她拒绝了当时盛行的裹脚风俗,自幼立志成为一个为国家和民族奋斗的女性。封建势力纠集一起,对赵一曼施加压力,并要赵一曼的大哥对她严加管教,尽快把赵一曼嫁出去。
赵一曼对哥嫂说:“要不要结婚是我个人的事,不用你们包办!我知道,你们怕我连累了你们。那好,请把婚姻费用给我,让我去读书。城里的中学正在招收女生,我要去考,离开这个家,省得连累了你们!”
嫂子一听顿时急了:“你不愿意嫁人,反而是要到男校读书,那里男女同进同出,像什么样子。“”赵一曼气愤地说:“男女都是人,为什么不可以在一起读书。”
哥哥冲到她跟前,喊道:“不嫁人就别想出白杨嘴!读书,在家里读,钱,一个也没有!”一曼到城里读书的要求,再次遭到哥嫂拒绝之后,她下定决心,一定要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离开这个家。
1926年,年仅21岁的她,就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一员,开始了她汹涌澎湃的革命生涯。为了躲避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1927年,组织上安排她到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正值肺病初愈,船刚出港不久,赵一曼就晕船,呕吐不止,最后连胆汁都吐出来了。这时,她结识了自己的革命伴侣,也是引导她成为理论思想迅速成熟的陈达邦。
陈达邦出身书香门第,在船上看着气息奄奄的赵一曼,不禁非常同情,于是给赵一曼一会送来茶水,一会送来药和饭菜,劝说她多吃东西。
这个过程让两人的心灵距离迅速拉近,他们在莫斯科逐渐培养起了深厚的感情。在系统学习马列主义的时候,赵一曼遇到了一个拦路虎——俄语。
从来没有学习过俄语的赵一曼一开始根本跟不上,然而她天不亮就怀揣课本到操场一角的白桦树下背诵俄语。
她的学习精神感染了陈达邦,他主动帮助赵一曼找适合她的学习方法,时常给她补课。很快,赵一曼不仅熟练掌握了俄语,还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政治工作干部。
1928年4月,在上级领导的批准下,他们在莫斯科举行了简单而庄重的婚礼。婚后不久,赵一曼就怀孕了,陈达邦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热情。
然而,由于国内革命形势的严峻,赵一曼被组织安排提前回国,从事更加艰苦且危险的革命工作。
赵一曼的革命活动与牺牲1928年底,赵一曼回到国内,经过短暂的休整后,她被安排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期间,她以李淑宁的化名进行秘密工作,每天都身陷白色恐怖的环境中。
从上海到南昌,再到湖北宜昌,赵一曼辗转多地,艰苦卓绝地开展革命工作。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党组织派了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等革命同志进入东北工作,赵一曼也是其中之一。
她以强大的意志力和革命信仰,在东北开展了大量抗日工作,战斗中多次负伤,但依然坚持斗争。她不仅是领导者,更是战斗员,多次在枪林弹雨中与敌人周旋。
期间,她成功发动了多次对日作战,给予敌人以沉重打击。然而,好景不长,赵一曼在1935年11月的一次战斗中负伤,不幸被捕。
被捕后的赵一曼遭遇了日军的残酷折磨。但她坚贞不屈,从未向敌人泄露半分组织的机密。她被关在哈尔滨的警察局内,饱受辣椒水、老虎凳以及电刑等酷刑折磨,但始终没有低头。
1936年8月2日,这位坚韧不屈的女性在珠河的刑场上高唱《红旗歌》,从容牺牲,年仅31岁。她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真正的革命者,成为了那个时代无数抗日志士的精神支柱。
陈掖贤:一个英雄母亲的儿子赵一曼虽然短暂回到了国内,但由于形势复杂,她不得不将3岁的儿子陈掖贤寄放在其丈夫堂兄陈岳云家,自此离别,母子再无相见的机会。
陈掖贤在寄人篱下的环境中长大。他从小就知道,自己的母亲是一位伟大的革命者,但长时间内不知她就是电影《赵一曼》中的那位女英雄。
1950年,当陈掖贤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外交系时,他看到了赵一曼的事迹被搬上银幕,心中充满复杂的情感。然而此时,他仍然不知道赵一曼就是他的母亲。
直到1957年,他终于确认了母亲的身份,也终于知道,他是赵一曼的儿子。
当时,他在母亲牺牲21年后得知这一事实,感到震惊和难以置信,但在烈士纪念馆见到母亲留下的遗书后,他终于确信了这一事实。
他用针在自己的胳膊上刻下了“赵一曼”三个字,以铭记母亲的英雄事迹。陈掖贤对母亲有着极大的敬仰和深深的思念,但更希望以自己的努力和独立去面对生活。
他坚决拒绝领取政府发给他的抚恤金,认为那是用母亲的血汗换来的。他认为那样的生活才是对母亲最大的尊重,这种态度体现了他对母亲革命精神的延续和发扬。
1982年8月15日,陈掖贤在家中自缢身亡,终年53岁。他的生活充满了孤独和压抑,特别是在失去工作后,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身边有朋友和同事的关心,但他始终无法摆脱内心的寂寞和对母亲的遗憾。他的离去让人们感到深深的惋惜和心痛,但他的精神和对母亲的敬仰将永远被铭记。
这一切都让人们更加敬仰赵一曼及其家人的革命精神和无私奉献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