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重器,数千年的沧桑历程向我们明示:即便经济实力占据全球八成之多,科技领先几代人,若无顶尖军工力量的支撑,一切辉煌皆可能化为乌有。唯有领先的军事工业,方能确保国家长久的安宁与繁荣。
2024年11月8日,中国最新型隐形战斗机——歼-35A在珠海金湾机场完成了首次场地适应性训练。这标志着该机型正式亮相,继歼-20之后成为又一款重要的中国隐形战机。此次训练不仅是对飞机性能的重要检验,也是向国内外展示中国航空工业最新成果的窗口。
随着35的推出,未来将有众多第三世界国家步入隐形时代,彻底颠覆西方在世界各地的空中优势。J35目前看来是多用途隐身机,对标F35。双中推成本可控,保养也相对方便。
航程方面由于隐身机可以更多走高空航线,也有更好的理论最大航程指标。最重要的是她明牌出口,又有PLAAF背书,市场前景良好,目前明牌要买的大客户都不止巴铁一个。实际上珠海的展品矩阵已经非常完备了,从隐身的J35到不胜枚举的无人机群,从中近程防空的红旗16到反导的红旗19,从VN系列步战车到各种坦克火炮无人车,已经集齐了一个完整的地基国防解决方案。
想想吧,你是一个中东土豪,现在中东烽烟四起。但只要你来一趟珠海,买个合成营,隐身机,无人机队,红旗16+9+19,外加一批火龙400。这样就构建起了从导弹打击与反导拦截,到空中打击,到地面突击的完整国防圈,而且全是北京严选的超级大国同款。
当代飞机的制造成本构成中,电子设备如雷达等约占总成本的60%,而机体结构及座椅等部件则占据20%的比例。歼-35战斗机体积庞大,在这两个主要成本方面与歼-20大致相当。至于发动机部分,其成本可达到整架飞机成本的20%。
尽管歼-35装备的是两台中等推力发动机,但即便是中推力引擎也价值不菲,通常相当于一台大推力发动机价格的七成左右。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航空工业而言,最昂贵的阶段往往出现在项目启动初期——从成立公司、建设生产设施到通过多渠道采购原材料,再到实现小批量生产的过程中;随着生产线逐渐成熟稳定下来,后续每架飞机的实际生产成本会逐步降低,甚至一些边角料也能被有效利用起来,足以再组装出额外的两架飞机来。
歼-35目前仍在实验阶段,如果一切进展顺利,预计需要四年时间才能完成定型和小批量生产。相比之下,歼-20已经量产多年,早已度过了高成本时期。
现在,随着生产时间的延长,其生产效率不断提高,成本也在逐渐降低。而歼-31历经十几年的研发后却鲜有消息,与之相比,歼-35的进展显著,但与歼-20相比仍有差距。如果歼-35能与歼-20保持相似的进度,在七八年前就定型并投产,当时两者都处于起步阶段,成本相近,但歼-35的成本稍低一些。
双方可以进一步协商:专注于空战领域,放弃装备EOTS等对地攻击系统,由另一方负责对地攻击任务。这样正式装备空军应该没有问题。未来几年内再生产几百架,形成既定事实后,即使出现新机型也需要为其预留位置。
在数年前,中国的重型第五代战斗机研发者对中型五代战机持轻视态度,甚至渴望将重型舰载机部署于航母之上。然而,随着J35A项目成为现实,这一趋势发生了逆转。
中型战机不仅成功跻身空军行列,而且歼-35A的研发和展示为中国军事科技的进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这证明了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和突破,才能在国际竞争中保持优势。展望未来,中国应继续加大在航空、航天以及海军装备上的研发投入,以推动我国军事力量现代化与智能化进程。
歼-35A的出现无疑会对全球军事格局产生重要影响。一方面,它将提升中国在国际安全事务中的发言权;另一方面,也将激发其他国家加强自身国防技术的研究与发展,以应对更加复杂的国际形势。
作为中国航空工业发展中的一个关键节点,歼-35A不仅彰显了国家在该领域的深厚积累和技术革新能力,同时也为后续军用设备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各位对此怎么看?是否期待歼-35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