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爆发以后,虽然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不过革命胜利的果实最后却被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集团窃取,从此中国进入了北洋政府统治时期。不过北洋集团在袁世凯死后,由于缺乏一个新的领导人物,很快就四分五裂,形成了多个互不统属的派系,并很快争斗不止。
北洋集团的内耗,是它后来灭亡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为什么袁世凯一死,北洋集团就四分五裂了呢?讨论这个问题,首先要说一下北洋军阀的来源。
北洋军阀源自清末袁世凯编练的新军,而新军之中的主要将领除了徐世昌等少数人是袁世凯的故交好友之外,主要来源有两个,一是原直隶的淮军、防军、练军的将领,二是北洋武备学堂毕业的学生。
由于没有一个共同的理想,袁世凯主要是通过传统的师生关系来保证对部下的控制。而北洋新军中,也是以同乡、门生等关系为纽带,形成了多个派系。这也是近代军阀们维系部队的主要方式。这种关系并不稳固,一旦根本利益受到挑战,那么很容易上下级、同僚之间反目,甚至成为敌人。
北洋集团形成之初,由于大家都希望袁世凯更上一层楼,从而让自己也得到提升,所以基本还是能团结在袁世凯周围。像辛亥革命爆发以后,北洋集团大部分将领就唯袁世凯马首是瞻,一开始拖拖拉拉不肯去镇压革命,逼清廷重新启用袁世凯,后来又联名通电,逼清室退位。
可是等袁世凯成为大总统以后,为了维系自己的统治,加强对地方上的控制,将冯国璋等人派出去和革命党、地方实力派作战,抢占地盘。这么一来北洋集团里的高级将领就有兵有地盘,成为地方上新的实力派,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性。
此时北洋集团中袁世凯和手下各个利益集团之间有共同利益,但是也有自己的小算盘,还有一些外国势力也插手其中,大家的关系就没原来那么单纯了。
袁世凯为了加强对北洋集团的控制,一方面重新启用徐世昌、王士珍等人,打压长期担任陆军总长、在军队中影响力极大的段祺瑞,一方面通过废省改道、裁撤都督等方法削弱地方权力,以试图重新把兵权集中到自己手中。
然而这些举措受到了北洋集团内部现有既得利益集团的抵制,因此进展缓慢。而更糟糕的是袁世凯错误判断形势,悍然称帝,遭到了举国上下的反对。而北洋集团内的部分高级将领——比如说段祺瑞、冯国璋等人——原本认为自己有机会继承袁世凯的位子,此时见袁世凯要称帝,子子孙孙传承下去,自然也是非常不满,都纷纷出来反对。最终袁世凯的皇帝只做了八十三天就以失败告终,不久他就在一片谩骂声病死。
袁世凯原本想让自己的子孙继承自己的位子,因此一直没有在北洋集团内部培养继承人,导致北洋集团内部没有一个能取代他的人。等到临终前袁世凯再想选一个继承人,一来时间太仓促,二来此时他称帝失败,威信大受打击,也不可能办到了。所以最后袁世凯只能让段祺瑞出来收拾残局。
可是段祺瑞的威望不如袁世凯,自然更加无法阻止北洋集团内部各个利益集团势力的扩张,最终北洋集团也就彻底走向了分裂。所以其实袁世凯活着的时候,北洋集团就已经有了分裂的迹象。他的去世,只是加快了分裂的速度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