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美国部署在菲律宾的“战略中程导弹”是个什么东西?

友琴评军事 2024-04-25 03:28:15

上周,美国借着军演的机会,利用运输机将“MRC”部署到了菲律宾。

最近有小伙伴问W君美国的“战略中程火力”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

如果从专业的军事情报角度来看一个装备,我们一般都会从以下几层次关注和收集情报信息:

第一、这个东西是什么

第二、这个东西是谁提出的

第三、这个东西出现的背景是什么

第四、这个东西从何而来

第五、这个东西具体的功能和性能如何

第六、这个东西的战术和战略用途是什么

第七、这个东西给谁来用

这七点,实际上就是军事装备情报收集和分析的“七步法”。

这个东西是什么

“战略中程火力”(Strategic Mid-Range Fires,SMRF)是一组集装箱式的导弹发射系统,一般由一辆火力控制单元车和四辆发射车组成。最早,SMRF的概念是在MDTF中出现的,当时的叫法叫做“MRC”(Mid-Range Capabilities,中程能力)。

是不是感觉比较拗口呢?展开说一下:

MDTF(Multi-Domain Task Force,多域特遣队)是美国陆军在2017年提出的一个作战单位架构组织概念,为的是对抗“中俄威胁”。美国陆军在2017年提出在现代化战争中,以美国陆军的作战组织架构根本无法胜任高强度的军事对抗,注意这里说的是“高强度军事对抗”,而不是在不对称的反恐战争中的砍瓜切菜。

如果你爱玩游戏,你就得理解,美军的体量在反恐战争中有点像玩《三国无双》这类割草游戏,对手太菜,显得美军很强……

但“高强度的军事对抗”就不一样了,有点像玩《血源诅咒》了双方势均力敌,硬核受苦的感觉。

稍微不留神自己的血条就会被清空。

美国陆军认为——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高强度的军事对抗,他们必须有一支能够在多域(空中、陆地、水、太空、 网络、信息)环境中作战武装力量,这就需要新的作战概念、技术、武器和部队。

看到这里,大家会发现MDTF的提出,其实就是在拷贝我们的合成旅的概念。

我们在第十四届珠海航展上打包卖的东西,实际上美国陆军在17年才刚刚开始提出研究概念。

在2018年,美国以隶属于美国太平洋陆军的第一军团第17野战炮兵旅为核心开始组建MDTF的实验性部队。

在改建前,第17野战炮兵旅主要的武器装备就是大家很熟悉的海马斯火箭系统(HIMARS)。这是当前美国陆军拥有的最远打击能力的武器。在使用火箭弹的时候可以打击最远70千米的目标,在使用MGM-140战术导弹的时候可以打击最远300公里以外的目标。

因此在MDTF的架构中,我们会看到HIMARS、MRC和LRHW三种最主要的打击单位。只不过MRC(中程能力)和LRHW(远程高超音速武器)在MDTF建立之初还不存在。

这个东西是谁提出的

看到这里你会发现,美国陆军其实挺尴尬的,要建立一个可以匹敌我们在合成旅的现代化部队,把大旗举起来后却发现除了海马斯火箭炮之外,另外的装备全都没有着落。

这种事情在美国陆军是经常出现的,经过了一百大几十年的发展,美国陆军早就不是像大家想象的军队一样了,这是一个植根于美国官僚体系中的典型官僚机构,在美国陆军体系内官僚主义盛行。——这就是W君对美国陆军的评价。如果要讨论美国陆军的官僚作风就得另开文章了,有机会给大家单独写一篇。咱们今天还是重点说MDTF等米下锅的事情。

有了MDTF的构想,但是美国陆军没有相应的装备,于是打报告吧,装备是后勤的事情,报告就转到了美国陆军在2016年8月成立的陆军快速能力办公室(The Army Rapid Capabilities Office,RCO),这间办公室在成立的时候主要为了为陆军前线部队快速提供作战物资。2017年讨论MDTF的时候任务就交给了这间办公室,这间办公室接到任务后,做的第一件事是——改名,改成了“快速能力和关键技术办公室”(Rapid Capabilities and Critical Technologies Office,RCCTO),从此大家可以看出美国陆军的官僚了吗?

其实,RCCTO里面大多数是文职人员,主要负责的工作就是采购。在接到MTDF建设的任务的时候,就依照近、中、远的打击范围划定了MRC和LRHW两个武器范畴。

所以,最终MRC和LRHW交付拿货的画风是这样的。

这个东西出现的背景是什么

一方面陆军等米下锅,另一方面RCCTO并不在研发上能给出支持,于是,这两套概念形的武器系统就被熟悉采购流程的RCCTO直接外包出去了。MRC给了雷神、LRHW给了洛克希德·马丁。这两个案子都是武器采购计划,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武器开发计划。所以,无论是MRC还是LRHW并不是新东西。

咱们今天讲的是MRC,他的制造商是雷神,为了对应能够用C-130运输,在地面上使用M983重型卡车拖动。于是雷神就开始整合现有技术。

这个东西从何而来

雷神是做什么的呢?美国及其重要的导弹和火箭系统供应商,在美军使用的大部分导弹都是出自于雷神的工厂,其中包括:

AGM-65小牛导弹MIM-23鹰式导弹AGM-129先进巡航导弹AGM-154联合远距攻击武器FGM-148标枪导弹FIM-92刺针便携式防空导弹(AIM-92)AIM-7麻雀导弹AIM-9响尾蛇导弹AIM-120先进中程空对空导弹BGM-109战斧巡航导弹MIM-104爱国者导弹RIM-161标准三型导弹(标准3)RIM-174标准导弹(标准6)

不是要射程超过500公里的导弹吗?雷神就从自己的仓库里面选了两款产品:BGM-109战斧巡航导弹

和RIM-174标准导弹。

并且从洛克希德·马丁手里拿了套Mark 41垂直发射箱。

拼凑之后,就拿出了一套叫做“提丰”武器系统的东西给美国陆军交了差事。

战斧式巡航导弹本身就可以从美国的一系列驱逐舰和巡洋舰的垂直发射系统中发射,RIM-174标准导弹也是一样。从本质上说,“提丰”武器系统其实就是舰载导弹的路基版本。

这个东西具体的功能和性能如何

原则上去看,由于本身MRC的标准件都是已经成熟的产品,例如Mark41垂直发射单元,这是美军在1970年代就开始逐渐使用的舰载垂直发射单元,至今已经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实际使用和改进,因此作为垂发单元来说,Mark41并不会存在什么问题。

同样,BGM-109战斧式巡航导弹,本身是有陆基型号的,只不过是在美苏签订《中导条约》时被缩减,现在是空射型号和舰射型号,这次使用的BGM-109是舰载版。美国陆军拿到的是Block 4,也就是第四批改进型,这批改进版本从2003年开始至今已经有20年的使用时间了。也是相对比较成熟的产品。

同样,RIM-174,这也是我们通常俗称的标准6防空导弹。在2013年正式装备美军,也经过了10多年的考验。

这三套系统所拼合而成的“提丰”武器系统,本身技术相对成熟,只不过要面临的挑战是系统的能源供给问题。

原本在军舰上使用的作战系统本身是不用太考虑能源供给的需求的,军舰本身的供电、供气能力相对比较冗余。但对于地面移动车辆来说,车载的储能设备和发电设备和军舰相比就几乎等于没有了。这也就导致了“提丰”武器系统在真正部署的时候往往还需要额外的能源箱

这实际上是美军真正使用这台系统所面临的挑战。

这个东西的战术和战略用途是什么

起初,MRC并不叫做“Strategic Mid-Range Fires(战略中程火力)”,而是叫做“中程能力”,这个“中程”和弹道导弹的中程导弹很容易混淆,MRC就是大气层内的两种射程比较远的导弹的混合体,和中导的关系并不大。改名字的原因也是因为美国陆军在申请经费的时候如果只申请一个中程导弹系统,很难说服国会拨款,索性再加一个“战略”的定语去国会批款会方便一些——刚刚和大家说了,美国陆军的官僚程度,大家可以脑补一下。

除去名词之外的意义——它的存在是为了满足美军可以将MDTF的作战力量借助美国的强大运输能力快速全球输送的一套方案。

仅仅需要一架C-17运输机就可以将一套MRC单元完整的运输到任意机场。仅仅需要五架次的运力,就可以在8000公里的范围内快速部署一个MRC发射营。

这种设计对于美国陆军来说就相当有吸引力了。同MRC一样,陆军同时搞的LRHW也具备相同的输送能力,同时,LRHW的陆地适应性也很强悍。

在运载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LRHW拖车架的后轮状况,这种设计是可以快速的通过大部分崎岖的路面的,因此这两套系统不仅仅是可以部署在城市公路网周边,而且是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部署的。

这两点在美国陆军看是相当得体的特性了,和陆军的需求比较贴切。

但对以国家为单位的的军事整体上看,MRC和LRHW就属于可有可无的装备了。

就目前美军的部署实力而言,依靠美国海军将BGM-109或者RIM-174部署到全世界各个打击阵上并不是什么难事。

而且从火力打击密度、持续性、可靠性、保障性,陆地移动的这种拼凑装备目前还真的是取代不了专门用的驱逐舰。所以本质上,MRC属于多此一举的装备。

那么为什么会有MRC这种奇葩装备呢?实际上美陆军、海军的调度并不统一,在作战过程中是有两条不同的指挥路线的,因此之前陆军要获得一定的远程打击能力则需要通过其他军种实现,这对美国陆军这个庞大的官僚集团来说是不可忍受的。于是MDTF、MRC等多此一举的概念就被杜撰了出来——其实这都是官僚政治。

这个东西给谁来用

到最后的一个问题了,这东西给谁来用?刚刚我们提到的美国第一军第17野战炮兵团。正是MRC的第一批接手单位。美国从2018年开始至今已经逐步试点建设了5个MDTF。这些MDTF都是由野战炮兵团转化过来的。

野战炮兵是一个有着相当历史积淀同时也相当专业的兵种。以千米说的第17野战炮兵团来说,这个团成立于1917年,1917年12月14日,第一批成员在经过了5个月的强化训练后,在纽约登船投入欧洲战场,在到达法国后装备了法国的施耐德155mm榴弹炮。

在法国军官的训练和指导下,在1918年3月首次投入作战,到1918年7月31日组建为正规军第17野战炮兵旅司令部。至此这个以炮兵打击为主要作战手段的军团连续打了一百多年炮,陆续出现在一战、二战、伊拉克等战场上。其作战的方式就是利用榴弹炮和火箭炮进行近程打击。

这种老派的军团训练和作战的思路其实和百年前还是相似的。以他们为主体搞个山寨合成旅真正所要遇到的阻力也是相当大的。

这次,战略中程火力被拉到菲律宾,美陆军自己的说法是:加强多国军事合作和交流。但首次把这么“新”的装备拿出来也证明了美军目前的一个囧态——之前能拿船载着在海上跑的武器现在得偷摸的用飞机和车辆运输了,我们看重的是距离我们击败公里的距离上的战斧巡航导弹和标准导弹吗?这东西之前不是天天装在船上在我们身边漂吗?

现在弄辆车拉着在群岛的深山里面?威力就增大了?让人害怕了?大家琢磨下,这件事究竟让谁觉得丢排面了。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