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2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211高校在社会各界都形成巨大影响力,直接影响到学生填报志愿和学生就业,这一点恐怕连当初推出211工程计划的专家都没有想到。
当年受到经济和历史背景限制,国家需要集中优势资源扶持一批高校优先发展,所以推出985工程和211工程计划。没有想到如今却成为衡量高校实力的标准。
毕竟长时间的资源扶持还有国家政策指导,211高校如今在民间拥有极高的威望。拥有211高校头衔,即使自身实力再差,都能获得大量高分学生青睐,生源质量很好。
这样使得211高校逐渐和双非高校拉开差距,曾经很多211高校和普通高校的实力都在伯仲之间,如今出现明显差距。当年那些差点成为211高校的普通大学,甚是遗憾。
差点成为211的三所师范大学第一所是西北师范大学,学校和北京师范大学同根同源,历史威望很高。学校历史可以追溯到1902年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后面组建成西北联合大学。即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并全部搬迁兰州办学。
也正因为有这样的机缘,学校于1958年前学校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6所重点高师院校之一。但是后面划归甘肃省政府管理,改名为甘肃师范大学,直到改革开放后才改名为西北师范大学。
当年西北地区高校竞选211高校时,兰州大学是使用部属高校名额,当时西北师范大学确实有资格争夺省属211高校名额,但当时西北地区师范类高校只能扶持一所。
当时西北师范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都有机会,当时陕西师大已经成为教育部直属高校,但显然实力没有达标,没有在一期和二期里面被批准,直到2005年最终才入选。
因此,西北师范大学历史底蕴更深厚,而且当年实力都不差,只是并非是教育部直属高校,最终才遗憾落选。如果两所高校都是同样的平台,或许结果就会不一样。
第二所安徽师范大学,学校同样拥有百年历史,当年也是炙手可热。安徽师范大学和安徽大学两所高校的恩怨从学校历史,到后面的211高校评选似乎都没有消停过。
两所高校都坚称自己来自于当年的国立安徽大学,但实际情况来看安徽师范大学明显是继承的主体,如今安徽大学只是继承边角料,所以这也是有争议性的地方。
当时安徽省属高校同样有一个211名额,安徽师范大学和安徽大学都是省内的种子号选手,两所高校当年并没有差距,安师大的实力隐约还更强。
但最终的结果却出乎意料,位于省会城市的安徽大学最终获得211高校名额,而位于安徽芜湖的安徽师范大学,最终遗憾出局,最终导致两所高校的发展轨迹发生变化。
即使到如今的2024年,安徽师范大学培养的人才数量都不逊色于安徽大学,学科评估结果和科研实力也并不差,反而安徽大学整体学科评估不理想,差点还被降级。
第三所山东师范大学。与前面两所高校不同的是,山东师范大学应该是山东省决策失误,最终才错失211工程资格。这也涉及到当年省属211高校名额的问题。
当时山东工业大学实力很强,山东师范大学在省属高校里面确实只能位居第二。因此,山东工业大学顺利成为211高校,但最终的结果却出乎意料。
后面山东大学合并山东工业大学、山东医科大学等,最终成为985高校。这样导致山东师范大学成为最大的“受害者”,最终只能继续沦为省属重点高校,山东要减少一所211大学。
如果当年推选211高校时,考虑到未来可能出现的合并情况,将211高校的名额给予山东师范大学,这样的话山东学生将会更受益。起码能跟如今的湖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一样。
总体评价西北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和山东师范大学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都很有威望,在师范类高校里面都属于第二梯队,但因各种原因追踪多错失211工程名额。
如今这三所师范高校和辉煌时期,已经无法相提并论,和211高校已经有一定差距。目前来说,这些高校仍然有机会冲击双一流大学,但未来的挑战会很大,要有足够丰富的成果。
山师大太可惜。。以省重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师范类第一,期待“双一流”
西北师范大学是最不要脸的大学,开学典礼每次都说自己和北京师范大学同根同源,是兄弟!纯粹放屁,和西北大学相似的大学都没有一个这么说,西北师范大学按理说,应该是北京师范大学的衍生大学,是儿子,却非说自己是兄弟,并且一再强调,真是倒反天罡
正常,搭不上车就被甩下。
别乱吹了,西北师范大学是国立西北大学解体后分离出来的,跟北京师范八竿子打不着,陕师大是由西安师范和陕西师范合并成立的,最早的陕西师范名字叫北京师范陕西分校,之后国家进行院校调整将北京师范陕西分校改名陕西师范,之后跟陕西本土师范西安师范合并为新的陕西师范,因为有北京师范的血脉传承因此入选教育部直属高校,跟西北师范不存在竞争关系。
第一所应该是上海师大,枉在上海,曾和华东师大合并,各自剥离后,人家是985,它只是个上海二本双非
安徽师范大学谁让他不在省会或者原址呢,
云师大呢,西南联大嫡传
说的中肯
如果安徽省会还在安庆,那安庆师范大学应该就是211了,它才是正宗的安徽国立大学。
东北财经大学早就不行了,一年不如一年,我们大连人都不认这个学校了
因为你没读该校,所以,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