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卡车司机群体具有多方面的特点和面临着多种状况,具体如下:
1. 基本特征:
- 年龄分布:以青壮年群体为主,年龄主要集中在30至49岁区间,占总人数近八成。这一年龄段的司机具备较丰富的驾驶经验、充沛的精力和体力,是货运物流行业的中坚力量。不过,年轻群体对该职业的兴趣相对较低,行业存在一定的年龄断层隐忧。
- 性别结构:男性占绝对主导地位,占比达99%左右。长期以来,货运工作因需要长期奔波、劳动强度大且有一定技术操作要求,被视为男性主导的领域,女性进入该行业存在一定阻碍。但近年来,随着数字货运平台的兴起,新入行的女性司机比例有所提高,2年及以下从业经验的女性司机比例从过去的0.97%上升到了2.63%。
- 学历层次:整体受教育程度不高,初中学历的司机占据主导地位,占比约51%,高中和职高学历次之,占比约35%。不过,新入行的司机中高学历者的比例在增加,从业年限为2年及以下的司机中,大专和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司机比例从整体样本的10.14%提升到了19.85%。
2. 工作模式与收入情况:
- 工作模式:
- 大部分卡车司机为自雇模式,独立承担运输任务,自负盈亏,面临着市场竞争带来的各种挑战。也有部分是他雇司机,在雇主的安排下进行工作,有相对稳定的收入和一定的福利待遇。
- 从运输距离来看,有从事长途(单程500km 以上)、中短途(单程500km 以下)以及城配运输的司机。其中从事长途运输的司机相对较多,占比近半。从运输的货物类型看,整车运输的司机数量最多,其次是零担和快递司机。
- 收入水平:平均月净收入在蓝领职业中相对较高,但司机之间的收入差距较大。在剔除油(电、气)费、高速费、保险、维修保养和平台信息技术服务费等成本后,平均月净收入均值约为12000元,主要收入区间集中在8000至12000元。其中,跨省长途运输司机收入相对较高,其次是跨城中途运输司机和同城或短途司机。
3. 车辆使用情况:
- 司机驾驶的自有车辆居多,贷款购车也是常见的车辆获取方式。
- 货车能源类型以柴油卡车为主,占比为84.48%,因其动力强劲、承载力高和续航里程长等优势成为司机的首选。不过,新能源车辆因成本优势正逐步吸引更多司机,特别是在新入行司机中,驾驶电动卡车的比例大幅提升,2年及以下从业经验的司机中,驾驶电动卡车的司机占比已超过半数,且电动卡车中绝大多数是长度为4.2米及以下的小型车,主要适用于短途运输。
4. 面临的困境:
- 行业竞争激烈:车多货少、供大于求的状况长期存在,货运市场同行之间的竞争加剧,恶意压价行为肆虐,导致卡车司机丧失议价话语权。
- 经营成本高:油价攀升、过路费等费用较高,同时还可能面临被偷油、被克扣运费等问题,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
- 政策限制:排放标准、禁限行政策不断加严,使卡车司机在运输路线和时间上受到诸多限制,增加了运营的难度和成本。
- 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长,超过半数司机每天行驶时间在8小时以上,部分甚至超过12小时,且主动休息的情况较少。长期高强度的工作导致很多卡车司机患有颈椎病、肩周炎、腰间盘突出等疾病,疲劳驾驶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职业的危险性较高。
- 平台问题:网络货运平台的兴起带来了一定的便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平台抽成比例过高、损害司机合法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引发司机的不满。
5. 群体的社会价值与贡献:
- 经济贡献:中国公路运输量占货物运输总量的75%左右,卡车司机作为公路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支撑社会经济发展、保障民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承担着生产生活物资的运输任务,保障了物资的流通和供应。
- 应急保障:在疫情、洪水、地震等灾害和突发事件中,卡车司机群体发挥了重要的应急保障作用,他们积极参与抗疫物资、救灾物资的运输,为抢险救灾和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