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路遥为《平凡的世界》画上句号,将笔扔出窗外,嚎啕大哭

阡陌上文史 2024-11-19 16:38:53

Hi,我是阡陌,爱写书影评、人物、文史故事

1988年5月25日,路遥为《平凡的世界》画上最后一个句号。

他长吁一口气,几乎是条件反射般将手中的笔奋力扔向窗外,嚎啕大哭。

5年前,路遥决定再次投入“严峻的牛马般的劳动”,写一部长篇小说。

苦难、殉道,是他为自己设定的人生,这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1949年,陕西清涧县一位农民家里,一个男婴呱呱坠地。

可养到8岁时,这个已有六男三女的家庭,实在无力养活这么多孩子。便把这个男孩过继给了延川县的伯父,没想到日后他成了家喻户晓的作家。

他叫王卫国,还有一个更响亮的名字路遥。

路遥永远记得离开家的那天,天刚蒙蒙亮,父亲叫醒他,母亲给他穿上新鞋,说要带他走亲戚。

毫不知情的路遥很兴奋,屁颠屁颠地跟在父亲身后。

没走多久,他的双脚就被新鞋磨得起了泡,他干脆脱掉鞋,打起了赤脚紧跟父亲步伐。

昏天昏地地走了160多里路,终于在第2天黑前,他们赶到了大伯家。

父亲要离开的那天,哄他说去赶集,明天再带他一块回老家。

路遥却在大人们的只言片语中知道发生了什么,他假装什么也不知,躲在一棵老树背后,看着父亲踏着朦胧晨雾的背影渐行渐远。

他噙着眼泪忍住不喊父亲,因为他要留下来读书。待父亲走远不见,他扶着大树放声大哭。

路遥如愿成了小学生,他非常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

后来他考到延川县城关小学高小部。放学后,他总是泡在县文化馆、新华书店,在书报里看到外面精彩的世界。

高小毕业后,再也没能力供他上学的大伯,下了一道死命令:不准考试,回村干活。

路遥却倔强地说:“哪怕不让我,也要让我考,我要证明自己是有能力考上的!”

成绩下来,全县第二,这更激起了他的求学欲望。大伯一声不吭,递给他一把小镢和一条长绳。

路遥默默接过后,跑到山沟扔了,然后跑到村领导跟前,大哭:“我想上学,求您帮我想想办法”。

没想到,饿得浮肿的村民们听说后,却从救命粮食分出一升半碗,给路遥卖了凑学费。

有几个白胡子爷爷竟把儿孙们孝敬的几个玉米面馍馍,颤巍巍地塞到路遥口袋,叫他路上吃,路遥感动得热泪盈眶。

当他兴冲冲跑到县中学报名时,学校却不收他了。因为他已超过一周未注册被除名了。

犹如晴天霹雳,他再次向村领导求助。最终,校长被打动,路遥被破例入学。

班上同学大都是县城干部和职工子弟,而路遥一身补丁,吃着校食堂甲、乙、丙三个等级中最差的丙菜,吃的主食是被同学们戏称为“非洲”的黑馍馍。

更难受的是,这点东西填不饱正在长身体的他,路遥常常在城郊疯狂地扒酸枣、草根、野菜,往肚子里吞咽。

后来,路遥考入西安石油化工学校,他终于可以鲤鱼跳农门,吃上国家粮。

然而意想不到的文化风暴席卷全国,吹破了他的上学梦,路遥却意外成为县革委会副主任。

20岁时他恋爱了,女孩叫林虹,是来延川插队的北京知青。

路遥爱得痴狂,他说为了女孩,死都愿意。

县里招工,路遥把自己的名额让给恋人,换来的却是女孩后来寄来的绝交信。

正逢路遥仕途不顺,被停职调查,事业爱情两不顺的他,甚至想到轻生。

但他最后还是挺过来了,“生活不会打倒我,除非心脏停止跳动”,他身穿白衣给自己戴孝,跟过去的自己“一刀两断”。

爱情走了,文学缪斯却向他招手。

后来路遥考上大学,毕业后做了一位编辑,还和一直支持他的北京知青林达组建了家庭。

4年后,他以惊人的毅力,用21个昼夜,完成了13万字的小说《人生》,一夜成名。

为什么这么拼?

苦难、“牛马般的劳动”,这是他为自己设定的人生。

生长于贫瘠的黄土地的他,内心需要一种崇高、悲壮的力量,照亮和燃烧自己。

1983年,该小说荣获中国作协“1981-1982”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然而,穷得叮当响的路遥却连去北京领奖的路费也拿不出。

最后还是弟弟王天笑找人借了500元,在临近领奖日期前送到了焦急的路遥手上。

名是成了,但路遥的生活依然窘迫,日子仍过得捉襟见肘。

亲生父母、养父母都要赡养,老家一大班穷亲戚要接济,他自己每天烟不离手,还是抽好烟......

但物质的贫瘠,阻挡不了路遥再次向文学奋进。

这一年,34岁的路遥决定再次投入“牛马般的劳动”,写一部长篇小说。

他早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40岁前写一部像《战争与和平》那样的百万字巨著。

路遥开始构思《平凡的世界》。前三年,他阅读了100多部长篇小说,学习小说结构、布局。

他又翻遍了1975年到1985年这十年的《人民日报》《参考消息》《光明日报》等各大报纸、杂志,手指头都被纸张磨出了血,只好改用手掌翻阅。

他深入煤矿体验生活,下井、采访、研究......

1985年秋,在陈家山煤矿的医院里,路遥为《平凡的世界》写下了第1句话:

“1975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濛濛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

动笔前,他曾跑到黄帝陵庙,点香跪地祈祷,“老天爷怜悯我,让我把长篇写完,再倒下!”

此时的他身体已不太好,却每天关在房间,废寝忘食写十几小时,与他相伴的只有一只老鼠。

他的早晨从中午开始,每天凌晨2-3点才睡,到中午才起床,下午、晚上接着工作。

奋笔疾书几个月,他终于完成了第一部。

可结果却令他失望。

寄予厚望的20多万字的呕心沥血之作,却被数家出版社退稿。

费尽周折,最后才终于发表在当时并不算主流的《花城》杂志。

然而批评声也接踵而至,甚至有人尖锐地说,写出《人生》的作者怎会江郎才尽到这个地步?

心灰意冷的路遥跑去恩师作家柳青的墓地,放声大哭。

但抹干眼泪后,他又继续创作第二部,把自己都写吐血了。

完稿那天,他浑身无劲,只能跪在地板上把散乱的稿页和材料收拾起来。

医生建议他休息一两年再写,可路遥却等不及了,他要跟时间赛跑。他不想像曹雪芹一样,留下半部红楼的遗憾。

1987年,路遥遇到了生命中的贵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资深编辑叶永梅,《平凡的世界》获得重生。

1988年3月,随着央广节目中连播,《平凡的世界》轰动全国。路遥受到极大鼓舞,加紧第三部的创作步伐。

此时的他,身体已经完全垮了,走路东倒西歪,虚弱得半躺在桌面上,写写停停。

有一天,弟弟王天笑突然接到路遥的急电,让他速来榆林。

弟弟火急火燎跑了300多公里赶往路遥处,只见路遥痛哭流涕:“我把田晓霞写死了!”

笔下的人物就如他的亲人一般,倾注了路遥的心血和情感。

1988年5月25日,路遥为《平凡的世界》画上最后一个句号后,奋力将笔扔向窗外,嚎啕大哭。

然后他来到洗漱盆,掬了一捧热水拍在脸上。

抬头时,他看见了镜子里一张陌生憔悴的脸,两鬓斑白、皱纹横生、苍老沧桑......这是几年来,他第一次认真地看自己。

1991年3月,《平凡的世界》问鼎茅盾文学奖。

路遥仍然拿不出领奖的路费,又是弟弟王天乐帮他解了燃眉之急。

路遥说,到了北京得请客,还要买100套《平凡的世界》书送人,让他再想下办法。

弟弟苦笑道,今后你不要再获什么奖了,如果拿了诺贝尔文学奖,我可找不来外汇。

路遥曾无数次想要放弃写作,换个营生养家。他说,“靠写小说挣钱攒稿费,就和靠卖血获利一样惨。”

但为了心中的理想,他像一个战士一样坚挺了过来。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对家庭生活的忽视,成长环境和性格等因素,路遥与妻子林达感情破裂、渐行渐远。

1992年,路遥被查出肝癌住院,林达没去看望,却寄来了离婚协议书,路遥躺在病床上签了字。

几个月后,“一生与苦难相伴”的路遥孤独地离开人世,年仅42岁。

他留下来的,只有1万元的存折和近万元的欠账。

如今,这位伟大的作家已经离开我们整整32年了,但他耗尽生命留下《平凡的世界》却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书里一个个平凡的人,在平凡的世界里,不平凡地活着。

感谢路遥,用100多万字告诉我们:

即使最平凡的人,也要为他生活的那个世界而奋斗!

end

幸得文史相依伴,从此阡陌多豁达

愿同频的人,都能在这里相聚,感谢您的阅读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