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鲍威尔的发言,几乎没啥新意,9月份不加息,11月份加不加,取决于数据,并表示,高利率将会维持很长时间,2024年大概率不会降息。
以我对美联储的一贯了解,这又是典型的鸽身鹰嘴,说的更深点,这一次滞胀,美联储能够发挥的作用,正如他所说,美元可以解决需求,但解决不了供给。
仔细想想,经过大半年的修正,美国通胀降到3.7%(8月份数据),似乎回到预期的2%,只是时间问题,对此,我一直觉得,这只是一种阶段性的“巧合”。
说实话并不是全无依据,大家想想,在通胀降低的这大半年,都发生了什么?
首先是石油,美国以极其疯狂的姿势,在过去三年,总计释约1.8亿桶的石油储备,截止这个月,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仅有3.468亿桶,是198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储备量比峰值低50%,比平均储备水平低29%,仅能维持46天的供应量,虽然代价惊人,石油却也被阶段性的压制。
再接着,是我国经济复苏不如预期,大家不要小看这点,我国是为最大的制造国,一旦经济复苏如预期般强劲,石油大宗资源,就有了价格支撑。
最后,则是美联储一个数字游戏,3.7%的通胀数据,看起来比前两年,动辄8%,9%好像是减少了不少,但归根结底,前两年的极高基数,今年即使啥也不做,也会出现环比下降。
上述这三大因素,是美国降低通胀的主要外因,反过来说当做三者不存在,通胀又该如何?
此前不少人一直都有一个疑惑,美国明明自己也生产石油,为什么还会因石油产生额外通胀?
美国社会并不是像我国这样从上而下,一贯而至,派系争斗历来是层次分明,硅谷科技代表是驴党,以本土实业,尤其是石油类,则代表着象党,这两党撕裂到什么程度,已经是人所共知,叫象党的金主去支持驴党的再次伟大,再转头来,坐稳那把宝座,他们应该也没那么傻。
退一步说,这么做也不符合利益,石油是一个重资产行业,关闭它很容易,重新开业,往往需要几年时间,这中间的变故实在太大,与其如此,还不如坐等油价上升,挣他个盆满钵满。
而一旦选择了这一步,美国短期内想要靠自身来解决时石油问题,基本是不可能,沙特和俄国的“联手”减产,又在这身上添了一把火,石油毫无悬念的冲到了90美元以上。
如果未来美国要回购石油,又恰巧碰到了我国的经济复苏,引发石油进一步上涨,我国为了转移成本,提高了相应的商品售价,届时,美国该如何自处?
而且从之前的硅谷银行倒闭事件,可以看出美联储也不是无脑加息,真出了状况,该停下来还是要停下来,之前虹吸而来的1万多亿美元,经过超量债券的虹吸,也接近枯竭,后续再发债,利率过高,压爆了自家经济,可就成了笑话,另外大家也要注意,美联储发的债,如今77%都是短债,一方面,可以说他们认为长债影响了美国财政,另一方面,不也是在对赌会尽快降息!
再者2024年,本就是大选年,历来这个时间点,为了保证自己可以连任,在位的大统领,无一例外都要求刺激,刺激,在刺激。
我至今还记得2020年的川宝的豪言,道琼斯指数单日下跌超过1000点,在位的大统领就应该装进加农炮里,以极快的速度被射向太阳,不能找任何借口。
当然,选择不从,也不是不可能,但钱是他人的,命是自己的,为难自己,逆行大势,就要做好承担代价的准备,鲍威尔作为一个身价超过一亿美元的富豪,想来不会如此不智。
说完了通胀的外来因素,咱们在聊聊美国通胀的内在因素。
近期,对于美国汽车工人大罢工,相信大家已有所耳闻。
按照网上流传的说法,最初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UAW)要求底特律三大汽车制造商,在合同批准后立即加薪20%,在合同期的四年中每年加薪5%,总共加薪幅度约为46%,并将工作时间从5天调整为4天。
单看这些条件,大家免不了是羡慕嫉妒恨,但如果我们挖的更深一点,这一场冲突就是美国经济,当下难以调和的矛盾点。
一个国家想要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多数时候,最大的障碍不是来源于外部的封锁和干扰,而是内部的不满和阻挠。
从生意的角度,低端产业不仅竞争激烈,利润和技术还是双底,理论上,只要有个小学文化,就能够熟练操作,再加上买家多数又是外国人,资本自然是希望社会上到处都是穷人,如此才能更好的压低工资,甚至一个月只需要给个几百块,是再好不过。
高端则完全不同,利润较高不说,还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但是对技术工人的要求,远超低端,相应的给出的待遇,也只能高而不能低,如此,才能让大伙静下心来钻研技术,当年日本的年功序列,也是因为这个因素而成立。
对比一下低端产业和高端产业,表面上,是技术的差距,实则从工人到资本,他们的利益是完全不同的,再加上外国资本的打压,订单的流逝,对未来的恐惧,这一阶段,往往会出现工人和资本集体反对产业结构的调整。
最麻烦的是,低端产业又是高端产业的基础,两者如果不能打通,调整产业结构,也只是空中楼阁,因此,一个后发国家,再从低端转向高端的过程中,如果幻想着以为依靠市场经济,就能麻利的转换产业链,那就只能用天真来形容。
简而言之,真正有效的手段,还是得靠所在国强制执行,如此,得罪一些利益团体也是必然的,疯言疯语,也就久久不绝。
大家可能会奇怪,我为啥会特意说上这么一段,答案很简单,美国汽车工人大罢工,基本就是上述情况的翻版。
近几年老登头一直在试图再工业化,从现实出发,我也挺能理解美国,一个超级大国,如果失去制造业,基本意味着,面对一个超级工业国,战争潜力被无限削弱。
当初老美能够捡漏一战和二战的前提,是凭借着自己的超强产能活活淹死了对手,如今相同的局面又回落到美国身上,只不过角色对调了一下,颇为搞效的是,美国如今的经济结构以及当代的工人,已经成了美国改变的最大障碍。不可否认,传统油车依旧还是支柱型科技链,可放眼未来,尤其是在能源危机,愈演愈烈的当下,以绿色能源为主的科技链,是大国,必须要慎重考虑的事,因为能源不够独立,随时都可能因为管道的“意外”爆裂而失去了竞争力。
自2021年开始,不少美国人的收入,虽然跟着上涨了,但在工资通胀螺旋式的强化中,很多普通美国人的购买力实际是下降的,此次大罢工的汽车行业,更是其中的重灾区,自2008年以来,汽车工人的平均时薪下降了19.3%。
所以他们举行大罢工,从情理上,似乎情有可原,但是看问题并不能只是简单的看对错!
电车取代传统油车,不仅仅只是先进取得落后,更牵涉到能源博弈背后的国运之争。
追赶先进产业,从来都是要付出代价的,这也意味着传统油车背后的庞大产业链,会逐渐变得毫无价值,而这些产业链背后,很大一部分又是高薪岗位,当他们拒绝电车,实则就是拒绝产业升级,这和100多年前,企图通过砸烂机器,阻止自己被替换的英国工人又有什么区别?
更别说,他们还试图通过谈判,给自己疯狂的加福利,对个体来说,自然是没错,但是对处于转型期的车企,这就是一群,没什么效率,也拒绝服从的超级刺头。
最可怕的是,以美国的现状,不知道有多少企业面临着同样的状况,为了安抚他们,还真有可能答应他们的要求,长久以往,靠着这凭空增加的一大堆负资产,还怎么调整产业结构?
而这也美国如今最大的难题,一边想要再工业化,希望工人吃苦耐劳,一边为了选票,疯狂的发福利,最终调整产业结构的大任,只得落到美企的头上,为了让他们卖力,大概率还得疯狂补贴,毕竟在他们看来,东方大国靠着补贴,搞出了新能源产业链,没道理我大美利坚不行。
但我始终一个疑问,如此的大撒金元,确定不是先搞出螺旋式通胀?如此的左右互搏,真的有效率可言?
不论制造业还是调整产业结构,从来是逆人性,靠的也不是市场调节,更不是单纯的补贴,如果美国始终想不明白,久久无法完成经济结构的调整,大概率又会更加疯狂痴迷于封杀,围堵,乃至于战争,因为到那时,除了这招,也没什么好办法了!
全文完,这里是大鱼的江湖,如果喜欢,请点个赞,帮忙转发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