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的那个秋天,北京的一间医院里,发生了令人心碎的一幕。
34岁的音乐人高枫,用尽最后的力气在母亲掌心写下了一个"死"字。
这个曾经创作出《大中国》、让全国人民为之振奋的音乐天才,就这样悄悄地与世界道别。
从发病到离世短短15天的时间,让人猝不及防。
更让人唏嘘的是,在住院前5天他刚发行了新专辑《美丽新世界》,专辑封面上那个被管子替代的头颅,仿佛已经预言了自己的结局。
去水印
这位才华横溢的音乐人,究竟经历了什么?
也许命运早就埋下了伏笔,只是谁都没想到,它来得这么快、这么措手不及。
2002年的春节本该是阖家团圆的日子,高枫却开始出现了胸闷和咳嗽的症状。
像大多数年轻人一样,他把这些不适当成了小感冒,选择了硬扛。
谁能想到这个看似普通的"小感冒",竟成了压垮这位音乐天才的最后一根稻草。
那是9月4号原本普普通通的一天,高枫的身体突然发出了最后的警报。
当他被紧急送进医院时,医生的诊断让所有人如坠冰窟:肺部感染已经扩散全身。
这个曾经意气风发的大男孩,此刻却只能躺在病床上,靠着各种医疗设备维持生命。
但即便在这样的时刻,他依然保持着音乐人特有的倔强。
明明疼得撕心裂肺,却硬是一声不吭。
痛得几近昏厥却愣是没流下一滴眼泪。
最讽刺的是就在他住院前的5天,他刚刚发行了新专辑《美丽新世界》。
这张专辑的封面设计,简直就像是他给自己准备的某种隐喻:一个被管子替代的头颅。
现在回过头来看,这哪里是专辑封面,分明就是他给自己写的"预言"啊!
当时就有人看出端倪,问他为什么要用这样诡异的设计。
而他只是淡淡一笑,什么都没说。
也许在那一刻他早已预感到了什么,只是不想让身边的人为他担心。
或者说这是他用艺术家的方式,悄悄地诉说着内心的不安与预感。
这个倔强的音乐人,就连告别都要用如此特别的方式。
说起高枫的人生轨迹,不得不说这是一条神奇的艺术蜕变之路。
1968年武汉城迎来了这个注定与众不同的男孩。
从小就展现出惊人的艺术天赋,画画、雕塑样样精通,简直就是艺术界的天才少年。
18岁那年高枫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中央工艺美院。
按理说这个"学霸"该老老实实学他的雕塑专业。
但生活总是充满戏剧性,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爱上了音乐。
这一爱就彻底沦陷了。
19岁就开始摆弄录音设备,自己琢磨着制作唱片。
要知道那可是上世纪80年代末,连录音机都是稀罕物件的年代啊!
这波操作不得不说,很有一股子"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
大学四年整个人都扎进了音乐的海洋里。
参加歌唱比赛、研究作曲技巧、制作影视插曲,忙得不亦乐乎。
毕业后为了追求音乐梦想,这位高材生毅然决然地加入了东方歌舞团。
从最基层的工作做起,端茶倒水、打杂跑腿,啥活都干。
这份"从零开始"的勇气,真的让人肃然起敬。
命运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1991年他遇到了伯乐苏越。
二人一拍即合高枫立马签约成为音乐制作人。
虽然不懂乐理知识,但这有什么关系呢?
白天做音乐制作,晚上就抱着乐理书苦学。
就这样硬是把自己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专业的音乐制作人。
这种"白天造火箭,晚上学火箭"的拼劲,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那时的高枫就像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谁能想到这个不按套路出牌的美院生,后来会成为华语乐坛的一代才子。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高枫会一直做幕后音乐人的时候,命运之神给了他一个惊喜。
1994年的一天他坐在开往北京的火车上,百无聊赖地望着窗外。
当列车驶进北京站的那一刻,站台上空突然响起了钟声。
紧接着《东方红》的旋律缓缓飘来,瞬间点燃了他内心沉睡的创作激情。
没有人知道那一刻发生了什么,反正高枫整个人都燃起来了。
他二话不说直接冲进了火车站附近的一家小旅馆。
跟服务员借来纸笔,席地而坐就开始创作。
仿佛被神明附体一般,他用不到两个小时就写出了《大中国》。
这速度简直是开挂般的存在!
两年后的春晚舞台,这首歌惊艳亮相。
现场观众沸腾了,电视机前的观众也沸腾了。
一首歌就这样唱响了整个华夏大地。
1998年的春晚更是玩大了。
刘德华、张信哲、毛宁这三位当红歌手齐聚一堂。
三大咖同台献唱《大中国》,这阵容简直就是"神仙打架"的级别!
但高枫可不是只会写一首《大中国》的"一招鲜"选手。
他还为黄格量身打造了《春水流》,温柔婉转令人心醉。
给李玲玉创作的《春》,更是成了她的代表作之一。
就连解晓东的《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也是出自他的手笔。
这些歌曲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串成了他创作生涯中最耀眼的项链。
在他最巅峰的岁月里,他决定挑战自我,前往英国伦敦音乐学院深造。
在那里他系统学习了爵士乐等多种音乐理论。
这个永远不满足的追梦人,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什么叫做"活到老,学到老"。
从1996年春晚首次亮相,到今天《大中国》这首歌已经走过了26个春秋。
它不仅仅是一首歌,更像是一面旗帜,凝聚着几代中国人的家国情怀。
时光飞逝2020年春晚,宋丹丹、张国立等明星齐聚一堂,重现这首经典。
舞台上是熟悉的旋律,台下是新一代观众的欢呼,这种跨越时空的感动,让人泪目。
只可惜创作这首歌的人,再也没机会看到这一幕。
医生说如果高枫能早一周住院,结局或许会完全不同。
这个"如果"成了所有认识他的人心中永远的遗憾。
34岁对于一个音乐人来说,正是创作的黄金年华。
但就是这样一个年纪,他带着满腔的创作激情,永远地离开了。
不过音乐从不会真正消逝。
每当《大中国》的旋律响起,仿佛就能看到那个在火车站奋笔疾书的身影。
从武汉到北京从画笔到音符,从默默无闻到声名鹊起。
这条看似曲折却又璀璨的人生轨迹,书写着一个关于梦想的故事。
如今《大中国》依然在华人世界广为传唱。
大江南北海内外的华人群体,都能哼唱这首耳熟能详的旋律。
高枫用生命谱写的这首歌,已然成为了一个时代的声音。
这大概就是艺术的魅力,人虽已远去但歌声永存。
在母亲掌心写下那个"死"字的那一刻,他或许已经明白。
自己虽然离开了,但那些感动人心的旋律,会一直流传下去,成为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