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垄断”争议升温,创新之难是谁之过?

翠琴说商 2024-10-26 16:11:14

进入10月,关于“华为垄断”的讨论迅速成为产业界的热点话题,众多声音参与其中,引发了对中国科技发展模式的深层次思考。

这场讨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凝晖在今年5月的一次公开演讲视频。在视频中,他提到“华为的封闭和垄断”问题,强调中国科技领域不能仅仅依靠华为的封闭模式,而是需要更广泛的开放与协作。

他直言,“用中式的封闭和垄断对抗西方的封闭和垄断,是行不通的。”这段视频在数月后被广泛传播,成为引发此次“华为垄断”争议的导火索。

随着视频的热传,各方观点纷至沓来,不少行业观察者和自媒体迅速发表看法。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周刊》和《财经国家周刊》等主流媒体也相继发表评论,将这一讨论推向了新的高度。

9月27日,《中国经济周刊》在其文章《孙院士指责华为搞垄断,没有道理》中指出,华为是中国科技领域的代表性企业,尽管面对来自美国的多次制裁和打压,依旧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从芯片“备胎计划”的顺利转正,到自主研发的鸿蒙系统的推出,华为的多项成就曾多次引发舆论的热烈反响。

文章质疑,华为的“圈地自萌”是否真的是想要通过所谓的“垄断”来实现商业成功。历史上,华为也曾依赖于西方技术,支付了大量的专利费用。如今华为开始收取部分专利费,是其保护自有技术成果的合理手段。相比之下,中国“靠专利费躺赢”的企业并不多,实际上还需要更多这样的企业崛起。

与《经周》的立场相比,《财经国家周刊》在10月23日的评论文章中表达了更为温和的观点,似乎是在为孙凝晖“鸣不平”。该文题为《中国科技创新需要客观理性讨论,不需要煽风点火乱视听》,指出作为一名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院士,孙凝晖有权对产业提出提醒,这样的声音是有价值的。

然而,将他的言论解读为对企业的攻击,无疑是曲解了其本意。文章认为,当前和未来的科技发展主旋律应是“开放”,过于“圈地自萌”的做法不利于企业的长远进步,也不利于中国科技创新的整体发展。

在此背景下,业界对于华为的质疑声不断升温。例如,有媒体提到,在某政务云服务项目的招标中,华为云的中标金额与原预算相同,并且没有其他竞争者的公开信息。这一现象引发了关于市场竞争公平性的讨论,特别是华为在该领域的地位是否存在“垄断”疑虑。

尽管该项目最终被废标,然而,关于“华为垄断”的争议却愈演愈烈。有人提出,标额高达1.12亿元的大单,按理说应有多家公司投标,但为何没有看到其他竞争对手的参与?例如,阿里云和腾讯云等主要云服务提供商是否真的没有参与竞标?

如今的讨论尚未得出明确结论,但随着质疑声的增加,“华为垄断”话题无疑已引发产业界广泛的反响。就如山雨欲来风满楼,某些问题一旦浮出水面,就可能意味着其严重性不容小觑。希望今天的华为,仍能如过去那样,继续赢得业界的认可,成为备受喜爱的“好公司”。

0 阅读:44
评论列表
  • 2024-10-27 07:19

    这些偷论文的院士,把白嫖的本性暴漏无疑

  • 2024-10-26 19:53

    菜B,自己没本事还怪别人长本事。你们村里天天被对面村的人堵着村口天天打,村里有个扛把子忍辱负重苦练三年,终于跟对面对的人打了个势均力敌,你这时候站出来了说,这B心眼坏练这么牛逼大家都没有机会成为强过他。你说你是不是下贱?被人家天天堵门口打,你不说人家垄断,你村里人可以了,你说人家搞垄断,你是残疾吗还是半身不遂,你行你上啊,谁拦着你了

  • 2024-10-26 19:01

    中国做点事真难,没成之前,没人理你,成了,又百般挑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