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人读史”之:是他丢失了塔山阵地

二哥雨二 2024-08-24 15:32:38

在辽沈战役中,塔山阻击战打得最顽强,也最出彩,而解放军塔山阵地的夺取,却毫无故事可言,国民党守军一触即溃,便把塔山阵地拱手相让给了解放军,守塔山阵地的是新6军暂编第62师,师长叫刘梓皋。

刘梓皋是湖南安乡人,1908年生,黄埔六期步科、中央步兵学校高级班毕业。后任国军基层军官,内战开始,刘梓皋任新6军22师66团的团附。

1946年2月,该团在辽宁盘山县沙岭村和东北民主联军吴克华部打了一仗,当时的双方的兵力为国军一个团,东北民主联军五个团,外加两个旅的兵力担任警戒任务。而且,吴克华部在此休整,有一段时间了,不是什么疲惫之师。可这场战斗,愣是让国军占了上风,最后国共军队竟然以810人对2159人的伤亡数字而宣告东北民主联军的失败。

对于这场战斗,林彪事后总结了两个字,轻敌。罗荣恒总结为,我们的思想、装备、战术、指挥等都存在严重的问题。吴克华更是说,“此战后,我们认识了新对手的庐山真面目。”韩先楚说,“不提高战术技术打不了胜仗,据作战部门的统计,我平均发射2万发子弹才消灭一个敌人,这怎么能不受到挫折?”胡奇才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军区首长在此次战斗中的指挥失误,甚至是错误。

国民党方面,虽然把功劳记在了第22师师长李涛和第66团团长罗英头上,可他的部下却说:“副团长刘梓皋这个人很有魄力,有军事思想,要比起来,团长罗英不如他。”在战斗打到最关键时刻,是这位刘团附硬挺着指挥的,危急时刻,亲自率领警卫排打了个反冲锋,夺回阵地。他的部下还这样说他:“刘梓皋后来很快就升了师长,这个人很年轻,很有谋略,廖耀湘和李涛很得意他,不提升他不行,提升他又没有这个位子,就调到别的师当师长,才三十岁刚出头。”

就是这样一拉后起之秀,在后来的战斗中,显得越来越窝囊了,关键是国民党的部队,整体的作战能力在下降。而刘梓皋接手的这个师,就是暂编第62师,和新6军第22师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这支部队是国军到东北之后,收编的地方团队和流杂武装组成,人员成分复杂,战斗力低下,在接下来的法库之战中,刘梓皋虽然也发挥了他的“军事才能”,可最后还是被俘了。

1948年2月,解放军围困法库,刘梓皋向李涛救援,李涛派出第22师罗英部前去接应暂编第62师。刘梓皋集中该师所有火力,向城东东大岭实施炮轰,解放军以为他要往东突围,急忙将兵力布置于城东,没想到刘梓皋虚晃一枪,向北逃窜。很快便逃出了解放军的包围圈。可没有想到的是,该师的战斗力实在成问题,又带有法库的保安团队和一大批地主老财及家眷,使得部队难以快速转进,又被追击而来的解放军给包围并很快将他们歼灭了。当时的刘梓皋已经换上了地主老财的服装,他知道,解放军对于在押解路上逃亡的国军官兵是要开枪射杀的,而对于地主、家眷,多数是大声吆喝,并不开枪。于是他便借机逃窜了。

而等到范汉杰在锦州扩编时,廖耀湘、李涛似乎对这位刘师长有些不舍,或者不想把暂编第62师的番号让给范汉杰,别的部队已经于1948年7月底补充完成了,他的暂编第62师的“架子”(只有军官,没有士兵)才于8月初匆匆空运至锦西。当时的兵员补充,在当地很困难,一是和辽西行政专员贺奎的地方团队组建有冲突。二是经过多轮扩编,已经无兵员可招了。三是此前经山海关、葫芦岛运来的外地新兵,已经被其他部队要走完了。刘梓皋到了锦西时,扩编满员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了。

而就在这个时候,暂编第62师还没有正式纳入锦州作战序列时,他却接到了范汉杰的命令,让他守塔山阵地。在强大的解放军攻势面前,他手中那点兵力,能守得住吗?于是,解放军一通猛冲,便把他赶到葫芦岛去了,甚至退不回锦州。

至于蒋介石为什么不处分他,没有多少传奇,事实在这儿摆着,暂62师这点力量,就是派国民党的任何一个名将去守塔山,照样吃败仗。而关于这位刘师长的故事,我们下回再说。

3 阅读: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