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晋|东和睦村王彦修的故事

闻宁说事儿 2024-11-01 10:43:04

雷锋式战士王彦修,是北京部队某部炮连战士,河北宁晋东和睦村人。1976年3月入伍,同年7月28日凌晨,王彦修同志外出集训结业归队,途经唐山火车站。在强烈地震波及唐山丰南的危急时刻,王彦修同志临危不惧,挺身而出,奋勇抢救火车站内旅客,他身负重伤,坚持战斗,生命不息,冲锋不止,从拂晓战斗到黎明的早晨,共救出13名群众,最后为救一名埋压在候车室的男孩,壮烈牺牲,年仅19岁。

王彦修同志牺牲后,部队党委根据他生前的志愿,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员,1977年 4 月 30 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授予王彦修同志以"雷锋式战士的荣誉称号。"

王彦修是在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下成长起来的革命战士。他从小学雷锋,立志做英雄。在学校,他是雷锋式好学生;在农村,他是雷锋式好青年;在部队,他是雷锋式好战士。王彦修同志牺牲了,但他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至今在他的家乡,人们仍传颂着他学雷锋见行动的动人故事。

1966年3月8日,王彦修的家乡河北宁晋县一带,发生了一起震动全国的邢台大地震,同年3月22日,又发生第二次大地震。这天下午5时,突然大地颤动地声隆隆。宁晋县百尺口乡东和睦小学的老师和学生们,都从教室里跑出来,手拉手挤站在院子中央,大震过后,彦修的班主住董老师在清点人数时,怎么也看不见王彦修,她大声喊着彦修!彦修!……。

正在这时,只见年仅九岁的小彦修从摇摇欲塌的学校办公室里跑出来,双手抱着一台大座钟。原来,当地震刚开始的时候,彦修和同学们一起从教室里跑出来,他脚跟尚未站稳,忽然想起学校最近买的大座钟还在办公室里。如果不抢救出来,一旦被砸坏,在当时手表还未普及的边远农村,学校上课就会出现困难。想到这里,他不顾房屋会发生倒塌的危险,返身跑进学校的办公室,抱起大座钟就往外跑。正在这时,大地又一阵猛烈的震动,把小彦修摔倒在地。他虽然爬不起来,但仍紧紧地抱着座钟,舍不得撒手,大震过后,他才一溜烟从办公室里跑出来。

听完小彦修的诉说,董老师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她拍着小彦修的肩膀激动地说,"你做的对!"

深夜送温暖

1974年6月一个晚上,突然狂风大作,阴云密布,瞬间下起了瓢泼大雨,猛烈的雨水将屋里王更顺老大爷的房子前檐穿透了3个洞。雨水像喷泉一样往屋里灌。正当王大爷束手无策,万分焦急的时候,王彦修提着马灯,劈雳啪喳地跑了进来。他一看房子进了水,没和大爷说话,返身回家搬来了梯子,冒着大雨把漏洞堵好。这时,他全身被雨水淋得象个落汤鸡,他见雨哗哗地下个不停。心想,王大爷的房子随时有漏雨和塌顶的可能,于是,他跑回家脱下湿衣服,换上干裤褂,不一会儿,又冒雨跑了回来,对王大爷说:"你老年纪大,一个人在危房里我不放心,俺跟你作伴来了!"。边说边合衣睡在王大爷的身边。第二天感动的王大爷逢人便说:"彦修比我亲儿子想得还周到,他做的好事数不清,真是咱村的活雷锋啊!"

人小志气大

1975年秋天,东和睦村党支部根据上级根治海河会议精神,决定每个生产队要组织一个根治海河民工排,参加清凉江清淤工程。为了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上级要求参加者必须是20-40岁的青壮年。王彦修听说后,也跑到大队党支部报名。村干部开始嫌他年龄小体质弱,但经不住他的软磨硬缠,只好答应了他的要求。到了海河工地,他象小老虎一样,拉起车子一溜风,敢和身体最棒的小伙子比赛。劳动一天,浑身酸疼连上床都感到困难,但他咬牙坚持,从不叫苦累。

一个月下来,他的体重减少了七、八斤,使本来就单薄的王彦修,越发弱不禁风。不久,王彦修得了急性痢疾,一天拉八、九次,加之高烧,他连走路都很困难了。领导考虑工地医疗条件差,打算送其回家,他说什么也不干。他说:"我不能干重的干轻的,有多大的劲,就使多大的劲。"仍然坚持天天出工。后来,他累得昏倒在工地,在领导的命令下,勉强休息了三天,但在这三天休息当中,他为民工洗了20多件衣服。有一次,王彦修看到房东大娘因没劳力分的柴禾在地里运不回来,就动员了几个小伙子,利用工余时间帮大娘把分到的柴禾全部运了回来,感动的房东大娘逢人便夸王彦修是"雷锋式的好青年"。这一年施工结束后,王彦修被评为"先进民工"。宁晋县根治海河指挥部给他颁发的奖状,至今还贴在他家的墙壁上。这是雷锋式战士王彦修根治海河献青春的光辉的明证。

壮丽青春献人民

1976年3月4日,王彦修从家乡应征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战士,这是他学习雷锋道路上的一个新起点。1976年7月27日,王彦修因公从承德来到首都北京,他怀着无限敬仰的心情,来到天安门广场。

雄伟的天安门城楼,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巍峨的人民纪念碑,庄严的人民大会堂,这一切都使王彦修心潮激荡。这时,王彦修一会儿站在毛主席走过的金水桥头,久久凝视毛主席巨幅画像,一会儿又仰望着高高耸立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心中默默地下定决心,学习英雄树榜样,壮丽青春献人民。

这天深夜,王彦修告别了首都北京,怀着革命激情,踏上了新的征程。第二天凌晨三点十七分,王彦修到达唐山车站,他坐在候车室门前的台阶上,等待天明搭乘公共汽车返回连队。3点42分,历史上罕见的一场强烈地震在唐山丰南一带发生了。

眨眼之间,地光闪闪,地声隆隆,车站候车室象大海风浪中的一叶小船,剧烈地晃动起来。"地震了!"王彦修向候车室的旅客大喊一声。话音刚落,一股巨大的震波把他摔倒在地,随之,轰隆隆一声,候车室大厅顶部倒塌下来。"赶紧抢救阶级兄弟啊!"王彦修喊声未落,便无所畏惧地冲向尘烟滚滚的候车室。

在候车室的左侧,倒塌的水泥板堆里,传来一位妇女急切的呼救声。王彦修循声跑来,立即抢救。他使劲挪开了一块断了钢筋的水泥板,从水泥板的缝里爬了进去。他一面爬,一面拼命往外扔砖头瓦片,倾斜的水泥板,在余震的威胁下,随时都有塌落的可能。王彦修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终于从交错的水泥板堆里,救出了这位青年妇女。

这时,从车站邮局方向传来一阵呼救声,王彦修迅速跑到车站邮电局。这时,一位叫王桂付的邮局职工,被房屋倒塌的碎砖烂瓦压在一辆电瓶车底下,一根塌落的水泥大梁卡住他的脖子,使他钻不出来,缩不进去。王彦修迅速找来一根木棍,和另一个旅客使劲抬起卡在王佳付脖子上的水泥梁一端。抬着抬着,突然"嘎擦"一声,杠子断裂了;水泥起而复落,眼看就要碰到王桂付的头上。"宁可伤着自己,也要保住阶级兄弟!"他用肩膀死死顶住了下落的水泥梁。王桂付得救了,而王彦修的肩膀上的鲜血却浸透了军装。

从拂晓到凌晨,王彦修带着浑身伤痕,在车站的一片废墟里,不停地扒挖寻找被砸在下边的受伤的群众。他的十个手指全被烂砖头乱石块和碎水泥划破了,疼痛的钻心。加之余震不断,在部分倒塌和部分摇摇欲坠的候车室里救人,随时都有被砸在里边的危险,他全然不顾,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时间就是生命,要让阶级兄弟全部脱险!"

当王彦修又一次冲向候车室时,听到一个小男孩声嘶力竭地呼救声。这个男孩被砸在候车室深处的水泥板和砖垛瓦砾之间。"洞口"高处有几块水泥板摇摇欲塌。王彦修不顾别人劝阻毫不在乎地钻了进去,立即动手扒起来,突然,一块断砖掉下砸在王彦修后脑勺上,鲜血渗透了军帽。一直流到脖梗,他用手把血一摸啦,继续用手挖人。

砖瓦被挖开了,孩子的身体露了出来。这时,车站派出所女民警董芬赶来帮忙。就在这时,一次较强的余震发生了,哗啦一声,一块预制板塌了下来,说时迟那时快,忽听得王彦修大喊一声,"这儿危险!"随即一把把董芬推开。董芬脱险了,王彦修却被水泥板砸断了双腿。董芬和赶来的群众立即抢救王彦修,王彦修却着急的大喊:"不要管我,救小孩要紧!"小孩得救了,王彦修却昏迷过去。

在场的群众把王彦修抬到车站广场的松树下,一位被救的群众含着热泪把半瓶桔子汁一滴滴地滴进王彦修干裂的嘴里。王彦修苏醒了,群众急切地问他:"同志,你叫什么名字?在那个部队?"王彦修没有回答。只见他微微睁开眼睛,用尽最后的力气,断断续续地问:"还有没有……未救出来的……群众?给上级……联系得……怎样?"有人告诉他:"被砸在候车室的群众全部被救了出来,党中央毛主席很快就要派人来了。"王彦修听了,苍白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第一辆救护车疾速驶进车站广场,人们立即把它围住,指着王彦修异口同声地说,"先救这位解放军!他是为抢救群众负伤的!"不少负伤的群众也忍着伤痛大声说:"先救这位解放军!先救这位解放军!"人们第一个把王彦修抬上车。可是,由于伤势重,流血过多,王彦修的心脏已停止了跳动。

车站上的群众怀着崇敬的心情,把王彦修的遗体抬到了车站广场北侧大槐树下。他们流着泪向这位不知姓名的英雄战士默哀,久久不愿离去。一位被救的小姑娘丢下自己母亲的遗体,在王彦修的遗体旁失声痛哭,一遍一遍地呼唤,"叔叔呀,你不能死……"一位双腿被砸伤的旅客,吃力地挪到王彦修的遗体旁,把自己唯一的上衣脱下来,轻轻地盖在王彦修的脸上。一位解放军干部从王彦修的上衣口袋里掏出了一张军人通行证,上边端端正正地写着:王彦修。在场的群众看着王彦修的通行证,含着热泪激动地说:"我们亲眼又看到了一个活雷锋!"

雷锋式的好战士,人民的好儿子王彦修同志没有死,他永远活在人民群众的心中。

选自《宁晋民间文学集成》此篇作者:王金锁

图片源于网络,所有如有侵权,请私信联系删除。

1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