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骂孩子,他的大脑也会疼

灵萱说情感 2024-11-07 05:55:41

我们80后这代人,小时候写作业,是作业优先,其他的都先搁置,一切以作业为重。所以,很少出现被父母督促着写作业的情况,起码,我小时候是这样。

但是,80后的父母,可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80后生的孩子,好像并不这么想。

儿子今年上初一,每天都需要早起晚归,每天睡不醒,着实挺可怜的,生逢这样一个内卷的时代。

但是,在写作业上,却表现出磨蹭和抵触,尤其在写作业的安排上,和我完全不在一个频道,让我无法理解。

比如,我想让他先写完作业再看电视,他却觉得先看会电视,再写作业。

在这个问题上,永远都是沟通无果。

星期六上午,先看会电视,看完了,去做了十几分钟作业,做完一门之后,要求再看一会电视,态度坚决。

我们谈了条件,那就是只看十分钟。

结果当十分钟的闹铃响起,他还沉浸在电影解说的细节里,无法走出来,非要看完。

于是,我火冒三丈去制止了他。

他怒气冲天,大声质问我为什么不能看完,我说你说好的十分钟就是十分钟!

他嗓门提高了八度,大声说自己想看完,就剩一点结尾了。

我极力忍住,耐心劝导,讲诚信讲竞争,如何和如何,他完全听不进去。

我的耐心也是有限的啊!一气之下我也翻了脸,大骂特骂。

本来,说好一会儿要去治牙的。

他说不去了,门一关。

我的火气也上来了,不治就不治,反正是你自己的牙。

老公回家后,看到这一幕。

他想带孩子去治,孩子说不去,无奈,所有的计划全打乱了。

就这样,乱七八糟。

我开始做午饭,他也没看电视,也没学习,就这样僵持着。

彼此都冷静下来,又一起吃完了午饭。

我也开始反思,自己在他小时候没有立好规矩,没给他养成这种次序和规矩意识。

有人说,孩子小时候出现的问题,在青春期会一一暴露出来,果然没错。

在他上大班的时候,我怀孕生二胎,因为提前出生,孩子进了监护室,搞得自己很焦虑、担心了好久,所以,那段时间其实是很忽略他的。

本来出生了二胎,对他就是一种精神上的打击,小小的他生出来的孤独感和被抛弃感,一定是伴随着他的。

还记得在此之前我每天晚上都是哄着他入睡的,他会开开心心跟我说晚安。但是,二胎出生之后,我就完全顾不上他,他想躺在我身边睡觉,我却怕他影响弟弟,把他赶到另一个卧室。

如此残忍。

他哭,他抗议,最后靠听手机里的故事入睡。

或许,那是他唯一的慰藉了。

至于作业,养习惯的时候,我完全不知。

作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在培养孩子习惯上,一无所知,毫无作为,孩子自己完全是自由生长。

进入青春期以后,童年时候的孤单,开始一件件体现出来。

他跟我一样,喜欢大吼大叫,遇到事情容易冲动,发脾气,简直就是一个缩小版的我。

我在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但是感觉,他已经深得我的真传。

就像今中午这件事,其实,搅黄这件事,我也是功不可没。

如果我能情绪再稳定一些,或许就不会到这个地步了。

看十分钟和看十一分钟的区别有多大?是不是多看一分钟,就不是一个讲诚信的人呢?

其实在生活和学习中,儿子是那种特别认真、真诚的人,他在课堂上积极踊跃发言,作业除了字迹潦草,其实结果也都不错。

他纯真又善良,有时候面对同学的恶意,从来没有任何恶意的回响。

生活中的他积极乐观阳光向上,而我所期待的,不正是这样一个孩子吗?

在他小时候,我总是喜欢催促,习惯用一些语言暴力。

今天看到几年前自己曾经看过的文字,内心里一片愧疚和自责。

口不择言,语言暴力,孩子的大脑其实一样感觉得到疼痛,其疼痛程度,毫不亚于肉体。

这种痛觉,是大脑真实感受得到的,而我们在伤害孩子的同时,还把自己的焦虑情绪,一并传递给了孩子。

哪怕孩子表面若无其事,内心其实早就已经伤痕累累。

那些经常被吼叫、被痛骂的孩子,他们的大脑结构会发生不可逆转的改变,这种改变会影响他们处理问题的感觉信号,还会降低控制情绪的能力,甚至还会提高抑郁症、焦虑症的概率。

细细读来,字字让人触目惊心啊!

看到这样一幅图,跟好地展示出了与青春期孩子相处的三大技巧:闭嘴、陪伴、共情。

标配:闭嘴。

很多父母喜欢说硬话,威胁孩子,逼迫孩子,比如:你爱怎么着怎么着吧!你不学就算了,我也不会再管你了等等。

其实,你越是这样说,越是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批评和指责,只会让孩子向着相反的方向发展,他会觉得自己在你眼里一无是处,从而破罐子破摔,向着你说的坏的方向发展。所以,青春期孩子的父母,首先要做到的一点,就是管住自己的嘴,停止唠叨。

高配:陪伴。

青春期的孩子虽然看上去嘴硬大大咧咧,其实内心里会特别敏感,在意别人的看法,尤其需要我们的肯定和陪伴,这个年龄,看似排斥父母,实际内心里比我们想象中更需要父母。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我们总以为青春期的孩子长大了,不需要陪伴了。

事实上,青春期面对着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变化,这种巨变带给孩子的内心,更多的是手无足措,是慌张,他们更需要我们高质量的陪伴,比如一起爬山,一起运动,一起聊天等等。

顶配:共情。

青春期孩子更需要的是我们对他的理解,站在他的角度上,设身处地地去想,去换位思考。

他们面对着巨大的学习压力,还有各种诱惑,比如电子产品,就是他们最大的诱惑。我们成年人都喜欢玩手机,靠手机陪伴,更何况孩子呢?

所以,我们要引导孩子,和孩子一起学会如何与手机共处,而不是把自己沉浸在手机里,把孩子推到学习中,而不是只逼迫他坐在学习桌前,只为了自己心安。

每个孩子成长之路,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肯定有很多我们看不见的悲伤和沧桑,而这一切力量中,最关键的,便是我们家长。

愿我们都能做智慧父母,与孩子和平相处,能在他最需要我们的时候,能屹立在他们背后,做他们最坚强的靠山。

一起加油。周末快乐。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