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以312票对226票的悬殊优势击败哈里斯,这场被称为美国历史上最胶着的总统大选,最终却呈现出令人意外的结果。胜选的喜悦还未散去,全球金融市场就掀起了一场惊涛骇浪。人民币汇率连续暴跌1400点,10年期美债收益率飙升至4.33%,这两个看似不相关的数据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经济逻辑?
从特朗普胜选那天起,离岸人民币就开启了断崖式下跌。上周五暴跌519点,周一再度下挫275点,突破7.23关口,周二更是触及7.24。这种跌势之猛,让市场始料未及。与此美债市场也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戏 - 10年期美债价格从9月中旬的115跌至110左右,收益率节节攀升。
表面上这似乎都指向特朗普,但实际情况远比想象复杂。特朗普本人一直主张降息,但他的经济政策却在无形中推高了利率。他即将推出的减税计划意味着政府收入减少,需要发行更多债务。他对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的政策直接推高了美国国内物价。这些因素叠加,迫使美联储不得不重新考虑其降息路径。
野村证券等多家机构纷纷下调对美联储降息的预期。有分析师认为,2025年可能只有两次降息机会,而且都集中在下半年。更激进的预测认为明年可能只有一次降息。在这种预期下,美元指数一路攀升至105.6,非美货币普遍承压。
最令市场担忧的是28万亿美债市场的前景。特朗普的财政扩张政策意味着更多的债务发行,这将进一步推高收益率。高利率环境下,美国政府的利息支出负担将继续攀升。更棘手的是,临时拨款将于12月20日到期,而特朗普要到1月才能就职,这个真空期可能引发新一轮政府停摆危机。
从长远来人民币的跌势属于短期市场波动,随时可能反转。但美债市场面临的是结构性问题,即使特朗普赢得了"红色横扫",要化解这些深层次矛盾仍需付出巨大努力。
美国债务问题就像一个不断膨胀的气球,而特朗普的政策无异于往气球里继续打气。高利率加上庞大的债务规模,这个组合正在考验市场的承受能力。相比之下,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更像是海面上的浪花,虽然汹涌但终会平息。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这场金融市场的动荡提醒我们在全球化时代,任何重大政治事件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特朗普的胜选不仅改变了美国政坛的格局,更在全球金融市场掀起了一场巨浪。
小编想问如果说人民币跌势是短期现象,那么美债市场的结构性问题真的能在特朗普新任期内得到解决吗?当政治意愿与经济规律发生冲突时,最终谁会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