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精品创作大会,我记住了一次鞠躬和一次合掌

影视独舌 2024-10-13 12:41:52

经过“北京之夜”的预热,首日主论坛、台长论坛、剧集论坛和电视剧大师班的重磅启幕,第二天(10月12日)的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进入了各类主题论坛和平行论坛密集举行的时间。

这一天,如果全泡在朗园Station的话,就好像进入了“折叠时空”。

进入会场,你既可以在重温经典论坛上感受经典力量,了解“重温经典”频道创办以来的突出成绩;

又能够在文学IP影视化论坛上体味文学对剧集的滋养,看到小说家和改编大咖们同台对话、惺惺相惜;

还可以在火爆的微短剧论坛上,看到传统广电、影视公司和短视频平台在这个赛道上的竞相布局……

出了会场,在朗园Station园区中散布的咖啡馆、餐厅和创意店中,你可能会遇到各类能想象到的影视行业从业者:创作者、管理者、平台方,剧集人、综艺人、新闻人,大咖、资深从业者和入行新人……

首届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像一块引力巨大的磁石,将广电行业从业者从四面八方吸引来,进行了一次消融区隔、抱团取暖的交流、切磋。

在这一天的论坛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重温经典论坛和文学IP影视化论坛。而这两个论坛之所以让人印象深刻,是因为两个动作。

高长力的一个鞠躬

重温经典论坛以“是什么力量让经典历久弥新”为题,通过主题演讲和圆桌对话,总结了“重温经典”频道开播以来取得的突出成绩,研探了经典流传的意义与价值。

在电视频道关停消息频传的降本整合周期,重温经典频道的逆势开播,在广播电视频道建设发展史上是一个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它是一个公共服务性质的频道,不播出任何商业广告,所有播出的节目都由总局确认的专家团队挑选,版权则由各大广电、影视集团和公司捐赠。

作为一个没有商业模式的频道,重温经典频道的开办追求的是社会效益,也是为吸引观众重回大屏幕,遏制有线电视用户流失,优化广电行业整体生态。

根据CVB统计数据,“重温经典”频道自2月1日开播以来,成绩喜人。目前,“重温经典”频道已经累计播出了2700集电视、动画片、纪录片等经典节目,用户规模已经超过了5800万,收视人群超过2亿人。频道全天时段收视率最高位列全国上星频道第九位,地方卫视的第一位。

“重温经典”频道取得的突出成绩,与经典作品的感召力分不开。

正如中广联副会长李京盛在主题发言中所述,重温经典是一次向经典作品的致敬,一次向前辈的致敬,一次向经典中所记录的时代的致敬,一次向中国文化的致敬。它的意义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则在主题发言中强调,能够被称为经典的作品,必须经得住历史和人民检验,必须是时代的反映、人民的召唤,也必然是题材资源的最佳配置和创作生产力诸因素优化组合的力作。“重温经典”频道播出这些经典之作,自然能与广大观众同频共振。

“重温经典”频道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也需要行业力量的支持。

圆桌论坛环节,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司长高长力起身,向为“重温经典”频道捐赠版权的影视企业鞠躬致谢。

影视独舌

,赞101

他谈到,“重温经典”频道没有商业模式,也没有政府资助,版权全靠影视企业捐赠。而版权,恰恰是一个影视企业最有价值的资产,也是重要收入来源之一。

他向已经捐赠了版权的影视企业表示感谢。同时,在现场发起邀约,动员更多影视企业“为了人民,为了经典,为了情怀”向“重温经典”频道捐赠更多经典作品版权。

编剧王倦的一次合掌

文学IP影视化论坛,则像是一场各方高手的华山论剑。

论坛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人世间》作者梁晓声,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千里江山图》作者孙甘露,白玉兰奖获得者、《我的前半生》《繁花》编剧秦雯,新丽传媒董事长曹华益,爱奇艺高级副总裁戴莹,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刘梅英等嘉宾分别从作家、编剧、制作公司、视频平台、政府部门等多元视角,发表了精彩纷呈的主题演讲。

其中,梁晓声的演讲金句频出。

他说,“文艺就像接线板,一端连着古代和近代,一端连着现代,全赖有这样的接线板,近代的人、事仿佛昨日的人、事,古代的人、事仍可引起我们的共鸣。”

他还告诫青年创作者,一要处理好讲故事和塑人物的关系,因为人物的情节另有天地;二要在推进情节的同时注重细节,好的细节能使情节更生活化;三要处理好情节和情怀的关系,自己内心里有情怀,才可能奉献给世人。

在圆桌对话环节围绕“探索文学IP影视化的更多可能性”和“转型与转化:文学影视双向赋能”两个主题展开。

在第二个主题探讨中,《庆余年》《雪中悍刀行》《千里江山图》编剧王倦,《人生之路》主演陈晓,《我的阿勒泰》编剧彭奕宁,《少年歌行》《少年白马醉春风》作者兼编剧周木楠,《三叉戟》编剧、《双刃剑》作者吕铮等,则围绕分享了各自的创作心得和感悟。

也就是在这个圆桌对话环节,编剧王倦在对谈开始时,向台下已经主题演讲完多时,始终等着他论坛发言作家孙甘露合掌致敬。

王倦在圆桌上谈到,如何在《千里江山图》一环扣一环的紧密结构中,扩充情节容量,满足影视化改编要求;如何在改编中适应时代背景的诉求,以及当下观众的观剧习惯;又如何坚持保留原著人物关系中的最精华部分等问题。

而在孙甘露的主题发言中,他也谈到虽然小说聚焦“千里江山图”行动计划,但是把它作为从晚清一直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建立,整个大的历史过程脉络,在此背景下考虑故事的写作,这是很重要的背景,所以小说的改编很有挑战性。

“会前遇到王先生,是非常杰出同时又是非常谦逊的人,跟我说不敢见我,压力太大,实际就改编的初稿而言,改编相当出色,看到某些地方觉得我的心里都一紧,真的是非常期待。”孙甘露这样说。

言谈之间,能够感受到原著作者和改编编剧之间的惺惺相惜。

从秋季电视节目交易会到电视剧盛典,再到今年整合升格的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行业节展的重心在不断变化。

但每年秋季,北京的这次电视行业“聚会”始终少不了的是前沿经验的分享和人与人的碰撞,也始终是一次重要的“抬头看路”的机会。

【文/卞芸璐】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