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到退休年龄,办理退休手续,需要出具一些证明材料,其中人事档案是很重要的一部分。那么,档案对于即将办理退休的人来说,到底有什么作用?如果丢失了,会影响养老金待遇吗?来了解下。
应该说,人事档案在退休时有比较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出生日期和退休年龄。一些人的身份证上的出生日期,跟档案上记录的出生日期并不相同,需要按照档案上记录的时间为准,以此来认定个人的退休年龄。比如说你身份证上显示2024年4月份年满60岁,达到退休年龄了,但是档案上显示你到2025年4月份才年满60岁,那么你就无法办理退休。
2、认定视同缴费年限及参加工作时间等信息。由于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在1992年推出的,如果参加工作时间早、存在连续性工龄的人员,就可以认定养老保险视同缴费年限,额外拥有一份过渡性养老金待遇。不过这需要凭借档案来进行认定。
3、办理提前退休的凭证。对于从事特殊工种的人员,满足条件是可以申请提前退休的,比如说曾经从事过井下、高空、高温和特别繁重体力劳动等工作、达到一定年限的,男性满55岁、女性满45岁,可以申请提前退休。不过这需要通过个人的档案来确认工作经历是否符合条件。
虽然档案有这么大的作用,现实生活中,还是有一些人对个人档案并不重视,以至档案成了“死档”或者不知所踪,这种情况下,会影响到养老金待遇吗?
对此,有地方人社部门做出过回应,如果档案出现丢失、损毁等情况,造成无法认定视同缴费年限的,就需要按实际缴费年限来办理退休。如果你本来存在视同缴费年限,却无法提供档案,就不会有过渡性养老金,每个月可能就会少几百块钱,甚至上千块钱。而如果你本来就没有视同缴费年限,那么影响就不会很大了。
因此,我们在退休前,尽量去确认好自己的档案存放在哪,做到心中有数,不要等到退休时,才发现档案“下落不明”,那可能就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了。这里提醒一下大家,如果确定档案丢失的,也可以去抓紧收集好劳动合同、工作凭证等原始材料,设法补办档案。
综上所述办理退休手续时,需要提供个人档案等证明材料,已认定出生日期、退休年龄、视同缴费年限等信息,如果不慎丢失,就会导致视同缴费年限等无法确定,个人也就不会拥有过渡性养老金,可能只会按照实际缴费年限来核算养老金待遇,对于本来存在视同缴费年限的人来说,会造成一定损失,每个月的养老金可能就会少几百块钱,甚至更多。如果本来就没有视同缴费年限的话,影响不会很大。不管如何,大家还是尽量在退休前确认好个人的档案存放在哪,避免不必要的损失。